有不少人认为,“穷病”是世界上仅有的一种病。这样的言论虽然有失偏颇,但细细品味之下,却也含有一定的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贫穷给人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它让人不管是肉体还是心灵都时常处在“饥饿”的状态,使人乏力、使人惘然。它还让人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变成垂危,断了人求生的可能,夺了人最宝贵的财产。

贫穷的危害之大,不仅可以轻易击垮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甚至可能动摇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的安定。因此,在情况允许的时候,国家也把脱贫攻坚当成了年度重要的工作来落实。

在这条道路上,就印刻有回良玉的脚印。他43岁成为吉林省副省长,59岁担任副总理,长期致力于扶贫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知贫困之苦

回良玉有过主政吉林省、担任副总理的“高光时刻”,却也有过吃不饱、穿不暖的贫寒时光。那主要发生在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

回良玉出生在1944年,老家在吉林榆树。他的父亲不过是当地一个普通的工人,并因为体弱多病,很难为家庭积攒下钱财。母亲则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在家里养上一头奶牛,用奶牛产出的牛奶来换钱。只是,这也是一笔很小的收入。

雪上加霜的是,他的父母先后生下了包括他在内共计6名子女,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家庭。等到孩子们先后上了学后,家庭的支出变得更大,每个人能够分到的“生存费”也就变得更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良玉小小年纪,就体会到了贫穷的滋味。那段时间,他几乎没有过吃饱穿暖的时候,每天还要提前一个小时上学,延后一个小时下学,只为了去送牛奶和回收牛奶瓶,尽量帮家里减轻些负担。

后来,哪怕他渐渐长大,开始工作挣起了钱,过上了比较宽裕的生活,他还是深深地记住了这段贫寒的日子,并因此养成了朴素节约的生活作风,更能够听见和理解基层群众的心声。

屡有贡献

回良玉的父母倾尽全力,培养回良玉上了大学。从省农校毕业后,回良玉被分配回到家乡的县农业局当了一名科员。他也在那里扎根基层,发展农业,一步步升迁,成了省农业局的副局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发展农业卓有成效,政绩突出,1987年,43岁的回良玉受到提拔,脱离单纯的农业“战线”,成了主政吉林的副省长。

之后,他还受中央调派,先后在湖北、安徽和江苏担任书记、省长等职,为多个省份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回良玉的能力和素质之优秀,更得到了明显的验证。

这也使得,2002年,回良玉被调回中央,进入中央政治局担任委员一职,一年后,他还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成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致力扶贫

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一职时,回良玉把一项重要的任务提上了日程,那就是扶贫开发工作。当时,回良玉作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组长,充分意识到了新时期扶贫攻坚工作的艰巨性。

他带领跟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各级人员,集中力量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努力提高贫困百姓的收入,扶贫到村,落实到户,整村推进,落到实处,切实地改善了贫苦百姓的生活,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和爱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79岁的回良玉早已离开了工作岗位,过上了退休生活。但他不断发表出来的、融合了他50多年革命工作经历的散文,还在给其他人以思考、启迪和借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