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武威

点滴记录 精彩呈现 武威精彩每一天

甘肃武威,旧名凉州, 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域要道上的一座重镇。众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在唐宋诗词中,我们无数次感受过这座古城的边塞风情。

1956年,新西兰摄影师汤姆·哈金斯 (Tom Hutchins)前往玉门拍摄,途经武威火车站时,用镜头记录下了当时所看到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威火车站

武威火车站建成于1954年12月,是当时兰新铁路(甘肃兰州至新疆乌鲁木齐)中途的一个站点。从图中看,刚刚建成不久的火车站还延续着民国车站的建设风格,无论是站牌的样式、木栅栏还是路灯,都带有一股浓浓的民国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支边青年

画面中的这几个人穿着打扮比较时尚,一名年轻的女子穿着开襟的绒线衫,上面还绣着花。他们都是响应号召,前来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城市知识青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吃摊

一群男子正围着小吃摊大快朵颐。有板凳地坐着,没有板凳的干脆站着解决。在饭桌中央,摆着一个大麻花,这是武威当地的特色小吃油馓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镜哥

这位戴着风镜的老哥看上去粗犷而干练,此时正在大口咬着手里的饼。在其身后不远处,还有一位外国人正在拍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镜哥特写

风镜大哥显然是引起了摄影师哈金斯的注意,专门给了几张大特写。大哥也毫不怯场,咬一口大饼,喝一口汤,吃的不亦乐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蹲着吃饭

有的人端着一碗油泼面,直接就蹲下身子开吃。在地上,还放着一堆油馓子和一摞大饼,单从吃饭这个角度,就能感受到西北人的豪放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位老人

蹲着等车的两位老爷子,面对哈金斯的镜头露出友善的微笑。他们面前的行李卷上放着大馒头和小苹果,等下作为车上的吃食。小孙子站在一边东张西望看热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卖水果

一个当地老乡走过来兜售水果。虽然面前已经有了一兜,但小孩子的目光还是紧盯着水果不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祖孙三代

席地而坐的祖孙三代。小孙子手里也拎着一小兜的水果。时光如白驹过隙,现在这个小孙子也已经是七十岁左右的老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跨越铁路

一名妇女跨过铁路,到对面去买了一兜水果回来。她先将水果交给同伴,然后打算爬上站台。当时车辆班次少,人们的安全意识又不高,才会出现这种横穿铁路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女俩

母亲穿着粗布衣服,看上去年龄不大。女儿梳着朝天辫,低头看着母亲手里的苹果。武威的气候和土质非常适合水果的生长,出门在外,水果无疑是最好的食物,既可以解渴又可以疗饥,在当时物质比较匮乏的年代更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乘人员

武威的水果太好吃的原因吧,连车上的师傅也要买一些带回去,我们可以从他胸牌上,隐约辨识出“天水104”的字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当地人们的友善和纯朴,他们站在镜头前,笑得非常灿烂。前面的这位母亲抱着小的,扯着大的,看着很辛苦,也笑得十分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男孩

车站内绝大多数旅客的穿着都还不错,虽然有的看上去很旧,有的缝着补丁,但总体来说干净完整,只有这个小男孩身上的衣服比较破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准备上车

这名老人在前面的图中已经出现,现在背起行李准备上车了。老人消瘦的脸上布满了皱纹,虽然嘴里的牙齿掉了不少,但一双大手依旧粗壮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热闹

进站火车上正在打扑克的年轻人被车窗外的热闹所吸引,将头伸出车窗外观望。他偏梳的发型让人过目难忘,这是当年最流行的学生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排队上车

人们排队准备等车,大家都带着大大小小的行李卷。一名男子手里捏着油馓子,正在观望车厢里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车

人们挤在车厢门口,正在将所携带的行李先送到车上。在行李当中有不少的铺盖卷,说明他们大多是前往玉门务工的人员。在那里,有一座当时全国最大的油田。

来源:风吹草语(今日头条)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