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四月,清廷颁发诏书,命李鸿章、沈葆祯分别督办南北洋海防事宜,开启了筹办北洋水师的序幕。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间恰好是过去了二十年,那么这二十年里清政府为了建设北洋水师到底花了多少钱呢,让我们来仔细算一算。

“定远”和“镇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定远”和“镇远”

北洋水师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海防经费。

清政府准备筹办海防时,曾经计划每年从海关关税和厘金中各提取200万两白银,分解南北洋,这样按照规划,南洋和北洋应该是每年各得200万两的海防经费。

然而由于此时清政府财政紧张,各处都要用钱,实际到位的海防经费非常有限。考虑到北洋海防事关京畿安全,沈葆祯主动提出前两年的海防经费全部给北洋,第三年才两家平分,因此实际上北洋水师应该得到的海防经费是4400万两。

“超勇”级巡洋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超勇”级巡洋舰

不过实际上海防经费从未足额到位,二十年时间里,北洋水师实际拿到的海防经费是2300万两,只有预定数的52.27%。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清政府财政紧张,急着用钱的时候,北洋水师的海防经费也不免被挪用。

比如说马嘉理事件以后,经中英两国谈判,最后清政府赔偿恤款关平银203373两,这笔钱最后就是挪用的海防经费。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前前后后加起来,累计有170多万两之巨。这么一来实际上用于建设北洋水师的海防经费,实际上就只有2130万两了,不到理论数的一半。

“经远”号装甲巡洋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远”号装甲巡洋舰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北洋水师在二十年里只得到了2130万两的海防经费,不等于说清政府只投入了这么点。

虽然晚清时候清政府财政拮据,海防经费实际短缺严重。但是前面也提到北洋海防事关京畿安全,因此当北洋海防建设经费不足时,往往也会尽可能优先照顾,另外拨款予以解决。这些款项较为分散,总数难以估算,但是光建设军港和购买军舰就有不少。

比如说李鸿章为了给北洋水师营造军港,先是在大沽、旅顺建造船坞和工厂,接着又在旅顺、威海修建码头,并设立炮台。因为相关工程耗资巨大,除了在海防经费内开支240余万两之外,还从直隶海防捐项中拨款62.1万余两,并要求户部额外拨款53.9万余两,加上其他款项,额外得到了139万两银子。

1890年的旅顺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90年的旅顺港

还有像北洋水师从英国、德国购买的铁甲舰“定远”、“镇远”、巡洋舰“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这些主力舰和“福龙”等鱼雷艇所用的7660749两白银,也全部是海防经费之外开支。至于福建船政局自造的钢甲舰“平远”和其他炮舰调防北洋时,李鸿章也并未支付一两银子。

这样算起来,清政府实际上在海防经费之外,为建设北洋水师投入的资金也在千万两以上。再加上海防经费,清政府实际在建设北洋水师时,投入金额还是非常可观的。特别是1888年之前,清政府购买了不少军舰,让北洋水师实力超过了日本海军,考虑到当时清政府的财政情况,应该说颇为不易。

海防炮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防炮台

问题是自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以后,清政府就满足现状,减少了对海防的投入,不再购买新的军舰,所拨经费仅仅能保证北洋水师日常维护所需。而日本却不断加大投入,1886年至1893年为海军投入了7600万日元——约合5000万两白银,超过了北洋水师二十年时间的总投入——大量购买、自造新式军舰,最终在海军实力上实现了反超。这也最终决定了甲午战争中,中日海军对决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