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2021年的高考季,北京知青赵洪亮老师给我讲述了他在陕北插队落户的生活经历,他说他在陕北插队落户生活了八年多,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参加了高考,取得了二百八十二分的成绩,他才离开陕北农村迈入了高校的大门。说起当年参加高考的经历,赵洪亮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当年十六岁的赵洪亮作为北京知青,于1969年3月末来到了陕北,他和十二名北京知青被分派在后孙家沟大队第二生产小队插队落户。赵洪亮他们一行七名男知青六名女知青共十三人,他们都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都来自北京的同一所中学。

后孙家沟大队距离县城十里路,距离公社驻地六里路,那里虽然山峦起伏,丘陵连绵,可离县城近,去趟县城一个上午轻松打来回,比起其他到偏远地区插队落户的北京知青,赵洪亮他们是幸运的。

到达后孙家沟大队后,二队队长孙吉安把知青们安置在队部那两孔经过改建后的仓窑(存放粮食农具的专用窑洞)里,窑里是新搭建的土炕和灶台,灶上的大铁锅和笼屉锅盖都是新买的。因为在春节前队里就接到了上级的通知,说有北京知青要来插队落户,孙队长早早就做好了迎接北京知青的准备工作,就连为知青们做饭的婆姨都提前安排下了。孙队长看赵洪亮个子高身体也强壮一些,就指定赵洪亮担任二队知青点的小组长。

赵洪亮他们来到后孙家沟大队的第一顿饭就是在队部知青点吃的,负责做饭的是一位年轻婆姨,是小队会计的大儿媳,她管孙队长叫大伯,管知青们叫妹子弟弟。出于礼貌,知青们都管她叫嫂子。春季正是蔬菜紧缺的时节,知青们也很少能吃到蔬菜,偶尔有一点炖酸菜,平日里就是咸菜疙瘩和辣酱,少量的酸菜和咸菜也都是乡亲们节省下来送给知青们的。

当时正是春耕生产的前期,社员们都在为春耕春播做准备,孙队长让知青们休息了两天,就让知青们和社员一起出山劳动了。赵洪亮他们在学校时虽然也参加过支农劳动,可真正参加生产劳动了,他们还是感到非常吃力,挑着两筐土杂肥走五里山路,别说女知青了,就连赵洪亮都累得够呛。第一天收工回到家,赵洪亮发现他的脚上磨起了水泡,肩膀压得又红又肿,浑身酸痛,躺在土炕上像散了架一样,爬都爬不起来。

看知青刚开始适应不了这样繁重的劳动,孙队长就不让知青们挑粪了,他安排女知青在场院晒粪并负责给社员们装筐装车(往架子车上或土筐里装粪),让男知青拉车往平坦的耕地运送土杂肥,他领着年轻力壮的社员往远处的山坡地挑粪。别看孙队长都快五十岁了,他挑着两筐粪走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稳稳当当,比年轻人走得还快。

在这十三名北京知青中,孙队长最看好的是赵洪亮,他喜欢这个勤快能吃苦的后生,孙队长想重点培养赵洪亮,让他成为一个全能的农把式。春耕开始后,孙队长点名让赵洪亮跟他学习犁地学习使唤牲口,播种的时候让赵洪亮跟在身边告诉他下种注意的事项和摇耧的技巧,凡是有技术含量的农活,孙队长都是手把手教赵洪亮。

三年后,在孙队长手把手的指导帮教下,赵洪亮学会了犁地耙地,学会了驾辕拉车使唤牲口,也学会了摇耧下种。在后孙家沟大队,会摇耧下种的农把式中,赵洪亮是最年轻的一个。

尽管赵洪亮下功夫学会了各种农活,什么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可社员们对他们知青的评价并不高,赵洪亮好几次听到乡亲们背后议论:“北京来的知青除了和咱大伙一样挑担拉车抡镢头,也没见有甚本事呀,孙队长还说北京学生有文化,能为咱后孙家沟办大事情,净瞎吹牛。”

听了乡亲们私下里的议论,赵洪亮心里很难受,不怪乡亲们说,来到后孙家沟大队三年了,乡亲们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省给知青们吃,苦轻的营生让知青们干,可知青们又为乡亲们做过什么呢?赵洪亮把乡亲们的期待告诉了知青们,大家都说不怪乡亲们这样说,大家除了给乡亲们添麻烦,真的没为乡亲们做过什么。

1972年秋后,赵洪亮和知青们仔细查看了后孙家沟二队的地形地貌,他们又去别的县参观了一下,赵洪亮他们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后孙家沟东山的山谷很深,那里的地形适合修建水库。要能在那修建一座小型水库,后孙家沟缺水的大问题能得到解决,遇上干旱天气就能放水抗旱,就能确保粮食收成。还有后孙家沟二队西边那片山坡地,那片耕地的土壤很好,足有二三十亩,就是坡度大,易干旱,要是把那片坡地修建成梯田,一定能多打粮。人家别的地方都在兴修水利,后孙家沟为什么就不能呢?

经过反复考虑和实地勘查论证,大家觉得这两个方案都可行,赵洪亮就把大家的想法告诉了孙队长。孙队长思谋了良久,说修梯田他赞同也能做主,马上就可以开工。修水库可是个大事情,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不说,还涉及到其他几个生产队及下游的几个大队,他做不了主。

孙队长和赵洪亮他们去了大队书记孙明浩家,赵洪亮把在东山山谷修建水库的想法告诉了孙书记,孙书记对这个想法很感兴趣,他看了一下知青们画的图纸和测量的数据,答应把这个事情反映到公社,希望能得到上级的支持。

11月初的一天,赵洪亮他们正在村西那片山坡地上修建梯田,一队的一个年轻后生小跑着来到工地现场找到了二队的孙队长,孙队长又喊来了赵洪亮。原来,公社书记亲自带着水利工程技术员到后孙家沟大队来实地勘查了,他们正在大队部,孙书记说让赵洪亮赶紧去大队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春节过后,在东山山谷修建水库的事情定了下来,公社书记亲自部署,后孙家沟大队四个生产小队社员全部出动,下游几个大队也抽调部分社员参加水库的建设,公社和县里答应给予一定的物资和技术支持。过完元宵节,一场几百人修建水库的大会战拉开了序幕,县里还派来了两辆拖拉机和两名水利工程技术人员。

转眼到了1974年秋天,看看新修建的那片梯田里长势喜人的玉米,二队乡亲们的眉毛都笑弯了,大家都夸北京知青脑子灵光有见识,给大家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那年的玉米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好收成,比往年至少增收三成。修梯田尝到了甜头,乡亲们的干劲更足了。

第二年春天,县里要招一名文教干部,公社书记和大队书记都推荐赵洪亮去县里工作。当时水库修建还没完工,赵洪亮说啥也不肯去县里工作,他说水库建设不竣工,他是不会离开后孙家沟大队的。

1975年,后孙家沟大队得到了一个工农兵学员名额,大队书记和社员们都推荐赵洪亮去上大学。当时东山水库的建设已接近尾声,在这个时候,赵洪亮不想离开,他说想看到水库完工蓄水的情景。

当年年末,水库建设工程顺利完工,虽然这座水库只能算一座微小型水库,可这在后孙家沟大队是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劳动周期最长的水利建设工程项目。县里派来的水利建设技术员直到人员和机械全部撤出施工现场,他俩又做了认真地检查和验收,跟赵洪亮和大队书记交待了一些相关事项,才最后返回县里汇报工作。

东山水库建设结束后,赵洪亮总算可以歇息一下了,这几年可把他累坏了。看看一同来后孙家沟插队落户的北京知青差不多有一半先后离开了,赵洪亮心里也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伤感和失落,他已经三年没回北京看望父母了。那年年末,赵洪亮回到了北京,陪着父母过完春节又返回了后孙家沟。因为当时还处在农闲时节,赵洪亮又拿出了以前学过的课本,看书学习是赵洪亮最喜欢的事情。

1976年夏天,接连几场大雨过后,东山水库的水位达到了上限,水库里的水已从溢洪口喷涌出来。那几天,赵洪亮天天往东山跑,他去查看拦水大坝有没有漏水情况,查看大坝有没有安全隐患。当时县里的水利技术员就跟他交待过,万一拦水坝出现险情,就开闸泄洪。一连去了十几天,拦水坝固若金汤,安然无恙,赵洪亮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那年秋天,水库下游那片越冬麦田变成了水浇田,麦苗长势特别好。到了冬季,知青点的几名知青看赵洪亮天天看书学习,他们也都拿起了书本。赵洪亮还在知青点办了一个识字班,不认字的社员可以自愿到知青点来学习识字。就连五十五六岁的孙队长,还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也认识了不少字。

1977年10月23日,赵洪亮上山打柴,回来的路上不小心跌倒摔下沟崖,导致右腿小腿骨骨折,在县医院做了接骨手术打了石膏夹板后回家静养。到了11月末,赵洪亮还不敢下炕,眼看就到了高考的日子,他心里那个着急呀,这次高考让他等了十多年。

离高考还有五天的时间,孙队长为赵洪亮做了一副拐杖,赵洪亮拄着拐杖能慢慢行走,可走远了还不行。后孙家沟大队离县城十多里路,这下可让赵洪亮为难了。高考的前一天,孙队长跟着两名知青去了一趟县城,看好了考场,问清楚了入场时间和考试时间,孙队长决定用队里的架子车拉着赵洪亮去县城参加考试。

考试那天,孙队长老早就把架子车拉到知青点,还把他平时舍不得穿的老羊皮袄带上了。那年共有四名知青去参加高考(包括赵洪亮),大家帮着孙队长把赵洪亮拉到考场的时候,离进考场时间还有一个半小时。那天天气很冷,赵洪亮他们进去考试,孙队长就在考场外等着。下午考试结束,孙队长再拉着赵洪亮回后孙家沟。当时也想在县城找一家小旅店让赵洪亮在那住两天,可附近的旅店全都住满了,根本没地方住。

一连三天,都是孙队长和另三名知青拉着赵洪亮去参加考试。等考试结束了,孙队长也冻感冒了,过了七八天才痊愈。

那次高考,赵洪亮考了二百八十二分,参加高考的四名知青两名被录取。时隔十多年,赵洪亮终于圆了他的大学梦。

离开后孙家沟那天,后孙家沟二队的乡亲们都出来为赵洪亮他们送行,一直送到村口。孙队长原本要送他们去县汽车站,因为他俩都没有啥行李,就婉言谢绝了孙队长的好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大学毕业后,赵洪亮回到北京在区委任职。1997年秋天,赵洪亮去陕北看望了乡亲们和孙队长。那次相见以后,赵洪亮再也没见过孙队长,孙队长去世时没告诉赵洪亮,赵洪亮没能送孙队长最后一程。

时隔这么多年,每当想起当年老队长用架子车拉着他去参加高考的情景,赵洪亮就非常激动,他说永远也不会忘记淳朴善良的老队长,永远也忘不了在陕北插队落户的那段生活经历。知青岁月,是他永远忘不掉的青春记忆。

作者:草根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