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发表的文章,有讨论到广州之前不复课的决定。

尽管文中提到了香港教育局的做法,在第五波疫情持续,每日确诊数字攀升至一万例左右,学校每日呈报的确诊数徘徊在每日600至1000宗的情况下,学校依然维持正常授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的做法的确有太多地方可资广州借鉴之处,但客观来说,广州教育局之前作出暂不复课决定,是有民意基础和事实依据的:

首先,必须承认,如果由广州的家长来投票,实际上也有教育部门及学校在当时给家长发放调查问卷,据了解,选择回校的只是少数。

而且,我们看来,在放开之后,市民能感知的是,身边的人几乎都感染了,那么,就算按照香港的做法,当某个班有10%或以上的学生确诊后,就停课7天,以病毒这20多天在广州的摧枯拉朽之势,结局不难想象。

这并非是为广州教育局叫屈,或者认为它有豁免批评的理由。

毕竟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是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的要求,至于广州教育局为何没有贯彻落实上级的规定,市民百姓不得而知。

难不成2022年12月3日广州教育局就已经预见了放开后病毒会在广州形成摧枯拉朽之势?

当然,广州教育局的“暂不复课”决定,之所以并没有激起太多民意反弹,恰恰是因为之后病毒的摧枯拉朽之势。

因此,问题的核心就在于,为什么病毒在放开之后的传播会形成摧枯拉朽之势?

我们还是拿香港来作比较,为什么香港在疫情第五波时,依然能维持正常授课,哪怕学校每日呈报的确诊数徘徊在每日600至1000宗,但学生线下并没有因此出现爆发式的感染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新华社

这里面,除了消毒、抗原检测等细节之外,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香港中小学线下全日制复课依据的主要标准是疫苗接种率。

从2022年12月1日起,若小学(包括特殊学校的小学部)全校或个别级别已完成接种两剂疫苗并超过14天的学生达到全校可接种疫苗学生人数的70%或以上,可向教育局提出申请,全校或该个别级别恢复全日面授课堂;中学方面,申请的条件则是全校或个别级别已完成接种两剂疫苗并超过14天的学生人数达到90%或以上。

小编查不到广州中小学生疫苗的接种率,但有一个数据可供参考:2022年12月6日,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流行病学主任医师(二级)王鸣表示,全市人群加强新冠疫苗免疫接种达到92%以上的高覆盖率。

尽管当时有数据称,广州80岁以上老人首针接种率仅为52.7%,考虑中小学生有学校作为单位动员,接种率应该不低于全市人群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就呼之而出了:为什么如此高的疫苗接种率,并不能像香港一样,阻止病毒的摧枯拉朽之势?

尽管这可能是一个医学专业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作为行外人就无可置喙。

下面仅依据逻辑,对疫苗有效性问题提出一些疑问:

疫苗到底能不能预防感染?

之前官方的说法是,疫苗能降低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风险,减少感染者的传播力,有效降低感染后的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但是,从放开之后民众爆发式的感染来看,广州全市接种率哪怕已经高达92%,依然如此,但为什么香港学校正常授课,学生线下聚集,却没有爆发式感染,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疫苗能不能降低重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如果我说,喝热水可以降低重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可能会被嗤笑会太荒唐。但是,如果就某个个体来说,我要是说,你看幸亏他喝了热水,要不这一次感染之后他得变成重症,甚至死亡,你得如何来反驳?

单纯就个体而言,恐怕难以反驳。但好在我们有统计学,如果样本的效度与信度足够,我们就能判断,喝热水到底会不会降低重症及死亡率。

同样,对于疫苗也是如此,如果对于感染后的大量样本做一个统计比较,一个简单的分组对比,一组是有接种疫苗的感染者,一组是未接种的感染者,就很容易能看出,到底疫苗是否真的能减低重症及死亡率。

或者如果接种与未接种大体上症状相当,那么,也很能说明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新快报

我们注意到,其实在之前的疫情信息公布中,防控部门是会公布感染者包括重症者是否接种疫苗的信息。

当然,市民百姓并不知晓,当初疫情防控部门公布感染者是否有接种疫苗的信息,是基于何种考量,同样更不知晓为何之后又不公布感染者是否接种疫苗。

我们并不想有先行的恶意去揣测相关部门做法的动机,就像现在人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在民众爆发大规模感染后,国家卫健委包括之后的国家疾控中心在公布每日疫情信息所显示的,确诊病例寥寥几千例。

不管它们是基于何种考量,哪怕被舆论斥责为“乱作为”依然乐此不疲,在客观上,对民众来说,只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因缺乏足够统计学意义上的样本比较,民众无从知晓,到底接种疫苗是否能预防感染、降低重症发生率与病死率。

它迫使我们在讨论此问题是只能回归个体立场,这样就必然会陷入“喝热水也能减低重症及死亡率”的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