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哪种成交量形态,都不可能永久持续存在,在价格不停息的波动中,成交量会在多种形态之间转化和循环。量能的这种转化和循环过程会为交易者提供不少交易机会和盈利点。

成交量的转化和循环与价格的涨跌息息相关,但成交量并不能决定价格的涨跌,而只能起到确认或助推作用。相反,价格的涨跌对成交量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价格盘整或下跌,成交量处于量能消散或常量形态。当价格转入上涨,成交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或以变量配合价格急拉,或以聚量配合价格稳定上涨。

如果价格转入上涨时成交量并无明显变化,也就说明价格并未起到引领作用,那么多数情况下价格的这次上涨难以持久或幅度有限(控盘庄股除外)

在分析量能转化和循环时,价格是否存在引领作用也是交易者需要观测的一部分。它至少能让交易者发现,哪些价格的涨跌只是主导资金以诱多为目的的虚假拉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顶部转化模式

多数情况下,价格形成顶部或阶段性高点时,都会存在一个量能爆发的阶段,这也符合主导资金的操作轨迹与意图,毕竟人弃我取、人争我予才是股票博弈的精髓。正如司马迁所说“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1.聚量、变量一量能消散

当资金蜂拥而至争夺某一个股的筹码,如果所有不计成本的争夺者轻易就能得偿所愿,那么目标个股即使不出现终极大顶,也必然面临阶段性高点。这是本条顶部转化模式的原理所在。

如图1-1所示,A区域的成交量呈聚量形态并间杂变量,显示资金攻击处于极其火热的程度,但随之而来的就是B区域的股价回落、成交呈量能消散形态。这是一个满足筹码争夺者的过程,也是主导资金完成阶段性派发任务后的必然走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个股走到A区域时就已经见到阶段性高点,并会由此开启股价回落之路。但也有部分个股如案例中一样,出现C区域的变量急拉。

C区域的出现会造成极大的迷惑性。因为股价不但刷新了高点,而且有较大成交量配合,表面看是量价配合的经典形态。

但从变量形态的理论特性上看,交易者可以提前预判出,C区域大概率是一个引发股价重大变化的节点。之后D区域的量能消散形态对此进行了充分的印证。

其实单从成交量形态上分析,也可以发现一些端倪:如果忽略C区域的变量,那么从B区域开始直到D区域,量能消散形态一直处于延续态势。

量能消散形态中,突兀出现的C区域变量,其突增骤减的形态本身也会给交易者提示不少危险信息。

聚量、变量一量能消散这个模式也存在模式简化,比如变量一量能消散一变量,或聚量一量能消散。

2.常量、变量—量能消散

在上一个模式中,以聚量和变量等成交量明显集中的形态构筑价格的顶部。在实战中,还会出现常量间杂变量的顶部形态。

如图1-2所示,A区域股价调整、成交呈常量,B区域出现变量,之后C区域的成交量并未骤减,仅缩至常量形态,这时的股价冲高回落。D区域股价再次冲高,成交现变量,E区域成交呈量能消散,股价也开始见顶回落。成交量大部分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并未如图2-19中那样出现成交明显集中的情况,但股价也依然由此见顶回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实战中,常量见顶的案例并不多见,多出现于阶段性高点,或突然遭遇利空打击的个股上。通常这种形态下的回落,后市仍会有再次冲顶的机会。

顶部转化模式中,变量几乎是不可或缺的。而变量的值越是高涨,其形成顶部或阶段性高点的可能性越大。

当然,某些试图走上控盘庄股之路的个股,在其阶段性高点或顶部并不一定会有明显的变量出现。如图1-3所示,B区域出现股价高点,而成交量仍处于量能消散形态,只有不明显的单日变量。这就是一个向控盘庄股转变的类型。A区域的密集成交区满足了主力对筹码的最后需求,这也是该股经过前期大幅涨升后能够再次从A区域起步继续升势的原因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类似的个股,当其脱离股价运行重心(K线图中虚线)向下转折时,尽管成交量并未出现变量等高危信号(B区域),交易者也必须明白,个阶段性高点或顶部可能已经出现。当然,还可以从均线系统等技术环境的多个方面来判断高点的性质。

“准”控盘庄股经过类似图1-3中的拉升后,多数会有一个长时间的箱体震荡过程,成交量往往处于低水平的常量形态(如B区域之后的形态),这是庄股“修炼”的必经之路。

箱体震荡过程中,多方面因素的出现都可能使个股走出失败形态,而成功渡过这一煎熬期的个股才会成为真正的控盘庄股。

(二)跌势中的循环

跌势中成交量形态的转化和循环,每一个股都不会完全相同,尤其是长期大型下跌趋势中更是如此。有的个股可能相对简单明了、易于辨识,但有的个股则各形态纠缠在一起,极其复杂难辨。

如图2-1所示,A区域该股以变量见顶,随后出现量能消散形态展开跌势。B区域,股价跌势中出现反弹,同时辅以变量,说明这里仅是一个短线性质的弹升,对跌势不会形成根本性的改变。B区域的变量出现后,成交量整体没有继续缩减,显示量能已从消散形态走出来,转化到常量形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区域成交量出现聚量,但这个聚量形态整体数值偏小,难以和顶部密集区相比较,说明攻击层次较低,相应的股价也呈现跌势中的折返走势。随后,这个聚量转化为常量,可以视为B区域以来常量形态的延续。D区域成交量再次形成聚量,这个聚量形态的整体数值已经接近顶部密集区,说明D区域的聚量形态相比C区域已经升级,其性质将会有较大变化。

D区域聚量的形成过程值得交易者用心审视,这是在一波股价急速下跌中形成的聚量形态,即随着股价的不断下跌,越来越多的筹码选择抛售离场,也就是说恐慌性主导了下跌的整个过程。

如果恐慌性杀跌的成交量能够比拟顶部密集区,那么这个“杀”出来的股价低点至少也会是一个阶段性的底部低点。

E区域承接D区域的聚量,出现量能消散形态,但这个消散形态很快就转化为常量。这里的常量数值已经与C区域时有较大的改变。结合同期股价的走势,可以初步认定有资金正在构筑价格底部。

之所以说图中的案例较为复杂难辨,是因为在整个主要跌势和筑底阶段,该股量能形态相互纠缠,且无明显的做多迹象。

比如,D区域的聚量是在急跌中形成,甚至在E区域常量形态中再次出现急速下跌。该股主力的凶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E区域常量形态下的急速下跌并未给量能带来明显改变。这就显示出到这个阶段时,该股盘中易被恐慌控制的浮动筹码已经所剩无几。

F区域以高密集度的变量展开升势,一是可以看出主力属于凶悍型,二是主力前期建仓并不充沛,借用变量形态边拉边吸筹。

当然,个股的某种走势也和当时整体市场氛围以及主力的操作周期相关,这些都是实战中需要具体分析的部分。

价格构筑中短期阶段性低点或高点与构筑中长期底部或顶部时的成交量形态,其原理是相通的。只不过一个中长期底部或顶部的构筑过程相对复杂、耗时较长,在形态转化中往往存在一个或多个循环。在讲解底部或顶部模式引用案例时,也包括阶段性低点或高点,并非仅指股票的长期大型底部或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