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30日下午,广州多区宣布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广州市卫健委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广州将科学精准划定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要及时解封,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随后广州多个区域宣布解除临时管控区域。

通告出来后,迅速引发民众争议。许多民众进药店“囤货”,以备不时之需。此外,携程平台上“广州”关键词的搜索量骤增300%以上;广州一地的门票、周边游业务的浏览量分别增长255%和156%。

▲相关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民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清朗舆情监测系统出具的舆情报告显示,2022年11月30日0时至12月1日14时,“广州大面积解封”事件在全网的信息量覆盖了境内外互联网新闻、微信、微博等多类型站点。

在上述监测时间范围内,网上共计发布相关信息5324条(含跟帖评论),其中新浪微博平台3876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事件舆情传播趋势图。来源:清朗舆情监测系统

从上图来看,“广州大面积解封”事件发生后,舆情高峰为30日15时前后,是广州市卫健委发布通告,随即引发热议,并登上微博热搜。目前舆情逐渐平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网信息情感分布图。来源:清朗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

清朗舆情监测系统还爬取了全网信息情感倾向数据。数据显示,网络舆论对“广州大面积解封”事件的评价多有争议。其中,负面信息占比48.57%,部分网民认为大面积解封,很容易让民众患上新冠。中立信息占比44.60%,部分网民认为最近经济太难了,解封可以大力发展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媒体传播渠道分布图。来源:清朗舆情监测系统

从传播渠道看,微博、客户端为该事件舆情的主要传播渠道。这主要与媒体、网民信息发布习惯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词图谱。来源:清朗舆情监测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实行大面积解封,引发了舆论的热议。

有部分舆论认为,广州大面积解封对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疫情这四年,民众的百姓已经从畏惧到不耐烦,再加上许多人因为疫情被裁员,对“抗疫”更是排斥。不仅如此,广州大面积解封,临近过年,也让许多想回家的人踏上回家的旅程。

不过,也有部分舆论认为,广州此次大面积解封,是在“躺平”。毕竟,广州近几天日增几千例病例。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有网民认为,此次广州的“大面积解封”,就是第二个石家庄。但广州只是遵循了“二十条”要求和“九不准”原则,做到了精准防控,做到了不加码。

此外,广州大面积解封,也让全国人民担心,大量离开人员,必然有感染者混在其中未曾发现,会不会对其他地区防控造成冲击?

虽说,广州大面积解封,但民众焦虑依然存在。民众感到焦虑的是,奥密克戎究竟是不是大号流感?反复感染是否会破坏人体免疫力,产生后遗症?

而关于奥密克戎是否是流感的问题上,目前有诸多争论。从多数人的认识中,国外已经完全放开了,病毒就是“大号流感”,无非就是咳嗽、打喷嚏、鼻塞。

只有清晰的科学权威的答案从政府层面发出,才能舒缓民众对病毒的恐慌与焦虑,如果无法解决民众对解封之后对病毒广泛传播的担忧与焦虑,以及感染之后在工作、生活方面的不便与歧视问题,开放其实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原有的疫情防控问题。

其实,无论是严格管控还是宽松管理,都有人不满意。不过,广州已经在率先摸索一条从清零到躺平的中间道路。从当前来看,既然在病毒还处于高位的时候解封,就意味着要让广大民众理性认识病毒,放下对病毒的恐惧。

另一方面,广州政府还需要缓解民众与防疫人员的冲突与矛盾,坚持以民为本。面对于有特殊需求的民众,我们还需要让民众可以更加理性的认识病毒接受隔离方式,卸下心理包袱,才能让解封后的开放变成一种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