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先秦时期“五方之民”共天下,到隋唐“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一部中国史,就是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亟需一支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做好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1951年,中南民族大学应运而生。

大幕徐徐拉开,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中南民族大学始终走在国内民族高校办学的前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南民族大学各族学子永跟党走,同心筑梦。

育人为先

孕育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创建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中,发展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中南民族大学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

白手起家,筚路蓝缕,从最初仅有194人的民族干部培训班起步,发展为今天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人才培养层次齐全、潜力巨大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实现了中南民族大学事业发展的一次次精彩蝶变。

目前,学校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型硕士点。

作为学校的拳头专业,在教育部主持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的民族学入选A类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3个学科也取得了傲人成绩,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的学科建设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俯瞰中南民族大学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擘画了新形势下高校新的育人格局。

急国家之需,中南民族大学扛起了新时代的育人使命,是培养各民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南民族大学正门

办学以来,几代民大人始终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仰和使命担当,针对学校偏远山区学生多、基础差异大,学校提出“一个不掉队,一个不能少”整体质量提升计划。

扎实推进班导师制,打通学生教育管理“最后一公里”,全力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构建学习互嵌、生活互嵌、师生互嵌、文化互嵌为主干的“互嵌型”校园,

一批批民大学子走出校门、扎根基层。

建校71年,中南民族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7万余名各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2001年、2006年、2016年,学校连续三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成绩优异。

2017年,学校获评“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示范高校”。同年9月,学校人才培养成果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等部门主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2022年,学校成功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等3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荣誉。

学风至善

中南民族大学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坚定“四个自信”,强化“五个认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田野调查是一种文化苦旅,更是一种文化孤旅,其路漫漫,但为了初心使命,为了在田野中寻找答案,求索之途,虽‘衣带渐宽’,而无怨无悔。”

三十余载立足田野调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民族地区重大现实问题,投身非遗保护的柏贵喜教授,获评湖北省第二届“最美社科人”称号。

“我从事这一事业,是要将智慧成熟的头脑,放到年轻稚嫩的肩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016年,柏贵喜带学生调研佤族织锦。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药学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疫情期间,他们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为“科学战疫”贡献民大智慧和力量,用汗水与成果诠释“黄大年精神”;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瑞敏教授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她承担多项省级、校级教改项目,领衔创立中南民族大学“导航杯”实践教育活动节,探索一、二课堂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融合新模式。

迄今,“导航杯”成功举办了11届,参与学生人数超过10万人。中南联盟成员单位也有由2020年5校扩容到今年的11校,已成为国家民委系统、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知名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012年,中南民族大学创办“导航杯”。

此外,学校连续多年获得教育部、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湖北省十佳班主任”等一大批优秀教师代表。

或年轻或年长,他们是民大的坚守者,用涵养架起风骨,携真理教书育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在这方闪耀着人文光环的学术净土里,一代代民大人“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社会贡献

一直以来,学校都积极承担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建设多个服务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平台。

利用自身科研优势,中南民族大学建设多个服务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平台,推进国家民委派驻武陵山片区联络员、“1221”精准扶贫、驻村扶贫工作队、“616”对口支援长阳县、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程、定点帮扶恩施市基础教育、博士服务团、“三万”活动、科技副县长、基层高质量发展专才支持计划等“十大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学校科研团队研发的“有机硒茶质量管理与追溯智能系统”,在武陵山片区的有机硒茶茶园进行使用。

学校从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与产业结构转型对人才的战略需求出发,积极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和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领域就业,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支持和智力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开展的“笔友计划”,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一大批能担重任、勇立时代潮头的中南民大学子,用成就书写学校在“三全育人”上取得的累累硕果:

学校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入选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畲族小伙蓝际荣,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农民工博士李军,为学校捧回“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的荣誉;侗族创业学生陆居权,被评选为“全国自强之星”;优秀学生代表蔡绍硕,入选“全国创业英雄百强”……

多位民大人,获批创建“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入选《人民日报》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获评湖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笃信好学、励志成才蔚为风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学校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入选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朝阳正红,豪情无限,民族大业担在肩。”

中南民族大学将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生于新世纪,长于新时代,处于新变局,与祖国同行,与时代高歌,与变革相伴。你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从民大走出来的毕业生,不仅要成材,还要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今天,是中南民族大学办学71周年。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眼前。

中南民族大学,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