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门口什么都有,就是幸福感

徐志瑛(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句容居民区居民)

前两天,我们居委会的“能人巧匠”又编织了3个手工编织牛。这不由让我想起2007年4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调研江宁路街道时,我作为淮安里居委会主任,递上一个居民们编织的手工编织牛,习近平同志留下了“做服务人民的孺子牛”的殷殷嘱托。多年来一任接一任,基层干部发扬孺子牛精神,把民心工程、民生实事做细做扎实。

我今年71岁了,大半辈子的工作、生活都没有离开江宁路街道。家门口越变越好,我常和邻居们讲,“老百姓的幸福感,就是菜场近一点,老人活动场所多一点。”

比如在旧改前,一个厨房大家合用,两人烧菜都转不开身,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儿都可能成为矛盾导火索。得益于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现在大家居住条件好了,手拎马桶消灭了,人人都愿意出门来当志愿者。

走出家门,齐全的配套让我日子过得更舒坦。原先,我家窗外就是邻居自己搭建的矮房,晒衣架直接戳到窗户口。现在家家户户开门都敞亮得很,整齐的高楼建起来,走几步就是社区食堂。不远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了、扩大了。便民菜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机构,“家门口”什么都有,这就是我们的幸福感。

(本报记者 王宛艺 整理)

用真心换真心,打造“社区会客厅”

刘懿静(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天虹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从机关下沉居民区,最大的挑战是角色转变。我原本在街道和民政部门工作,而到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居委会,真正成了社区治理的实践者。

我们社区是建成不久的新小区,居民以中青年为主,精神需求更高,传统社区治理经验很难“复制”。而且,由于居民和我们工作时段重合,联系主要通过工作手机,几乎都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或是“见字如面”。

为了创造更多“面对面”机会,我到岗后不久启动了“天虹会客厅”建设计划,希望居民来居委会“沉浸式办公”的地方参加活动。尽管能当面交流意见建议的多是老年居民,但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我们请他们捎上子女、孙辈的意见,一起“参与式规划”。于是,在以往舞蹈房、乒乓室的传统功能上,“催生”出了烘焙坊、阶梯式影院……通过放大年轻化的需求,吸引中青年居民走出家门,成为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

居民咨询、联系我们的高峰时段是晚上八九点,我们几个居委会干部就在线上讨论解决方案,几乎没有时间顾及小家庭。有时我们给出的方案无法让居民完全满意,但居民们还是会对我们的努力表示认可。用真心换真心,我想,这或许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型社区的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记者 单颖文 整理)

村民们尽享乡村振兴“红利”

骆建峰(金山区吕巷镇和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在我们和平村白龙湖畔,伫立起一批白墙青瓦、低檐粉黛的田园房屋,这就是我们大胆探索的“创新型就地上楼模式”——吕巷和平村集中居住点“和平里”。

居住环境方面,“和平里”毗邻吕巷水果公园和初见主体的白龙湖,依园傍水,把美丽环境和发展成果让村民共享。房屋设计上,为满足老年人居住需求,每幢房屋都有无障碍电梯、连廊等,并创新提出“空中村落”概念,即在楼层阳台打造空中花园,实现层层有绿地、户户有地种。经济收入上,通过与第三方商业主体达成合作,村民们“就地上楼”后,还可选择“自住一套+委托运营一套”的模式,一次性获得额外20年租金。第三方商业主体将把房屋打造为民宿,进一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和平里启动以来,受到村民欢迎。有的村民老宅年久失修,正好有了搬新家的机会;有人房屋闲置,也趁机盘活闲置房屋。今年3月和11月分别有两批村民公开选房。“和平里”项目总规划面积72702平方米,计划分5期建设,可安置328户村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作为农村基层干部,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中时时不忘百姓,让大家都能享受乡村振兴的红利,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本报记者 薄小波 整理)

作者:王宛艺 单颖文 薄小波

图片:叶辰亮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