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电视剧影响,不少人对于康熙晚年时发生的“九子夺嫡”都比较了解,同时也对参与夺嫡的九位皇子耳熟能详。

他们分别是皇长子胤禔,皇次子胤礽(废太子)、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以及皇十三子胤祥和皇十四子胤禵。

这其中,九个皇子分为不同派系,有以皇长子胤禔为首的“大爷党”,还有以废太子胤礽组成的“太子党”,此外,也有以皇四子为首的“四爷党”以及以皇八子胤禩为首的“八爷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几个派系,从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开始,便展开了激烈的明争暗斗,而最终令所有人意外的是,一向不显山不露水的皇四子胤禛胜出,继承了皇位,也就是雍正皇帝。

不过,在“九子夺嫡”期间,有一位颇具实力的皇子却并未参与其中,这个皇子,便是康熙的皇五子胤祺。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胤祺没有参与进“九子夺嫡”之中呢?结合胤祺的生平经历,个人认为可以大致分成三个原因。

首先第一个原因,是胤祺属于“半文盲”。

胤祺的出身很高,其生母为郭络罗氏,也就是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宜妃原型,而皇九子胤禟也是宜妃所生,所以,胤祺与胤禟属于是亲哥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说,宜妃在生下胤祺时,已经是一个“嫔”,并且也深受康熙宠爱,因此是有资格抚养自己所生的孩子的。

但根据清朝玉碟以及《清实录》中的记载,在胤祺刚出生不久,就被送到了孝庄太后那里,由其代为抚养。

而得到了孝庄太后病逝,胤祺又先后被送到康熙皇帝的庶母仁宪皇太后宫内,以及康熙的皇后佟佳氏宫中,分别有二人进行了抚养。

虽说在此期间,胤祺在生活上没受什么罪,但在教育上却出了一个大问题。

什么问题呢?我们在看一些清朝早期题材的清宫剧时,会发现不少后宫的女眷都会说汉语,实际上并非如此,至少在清朝早期,后宫中那些来自满、蒙部落的女子,大部分是不会说汉语的。

所以这样一来,作为胤祺在满族文化上倒是样样精通,比如骑射等均是表现优异,但对于汉文化却一知半解。

并且在史料中也确实记载了这一点,胤祺至少在九岁左右的时候,依旧还未曾读过汉文,更被提说汉语了。

而反观其他皇子,比如“八爷党”的首脑胤禩,史料记载他在六岁时,就进入上书房开始学习汉文,儒家经典以及各类名著均是他学习对象,并且史料记载,在他开始学习的那年,康熙抽查皇子学业,胤禩因背诵经典文章顺畅无比,还得到了康熙的赞许。

除了胤禩之外,参与“九子夺嫡”的其他皇子基本上都是如此。

至于为何胤祺直到九岁尚未读过汉文,这个史料上并未记载具体原因,按常理来说此时的他应该进入上书房学习才对,但实际上并没有。

究竟是康熙授意不让其学习汉文化或者是其他原因,已经无从查起,但最终的结果是,胤祺时康熙众多皇子中,少有的不怎么精通汉文化的一个。

而如此一来,胤祺就在其他皇子面前相当于一个“半文盲”,毕竟不通汉文化,将来治理天下就无从谈起。

所以,基于这一点,胤祺也是不得不放弃参与进康熙晚年时的“九子夺嫡”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第二个原因,是胤祺的性格问题。

胤祺的性格,属于那种性情敦厚之人,连康熙都曾评价过他“心性甚善,为人淳厚”。

比如在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生病,就是胤祺伺候在左右,另外在康熙五十六年,仁宪皇太后病重,康熙悲痛不已,而胤祺便主动劝慰康熙,希望父亲不要因为过于悲伤而伤到身体。

总之,胤祺的性子,与“九子夺嫡”中的皇子对比,完全不是一个类型的人,他更偏向于善良和仁德。

而这样的性子,显然不适合介入像“九子夺嫡”这种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就算是真的介入,最终也不会有什么好结局。

所以,深知自己性格不适合争权夺利的胤祺,干脆就不参与进复杂的朝局,对此敬而远之了。

而胤祺之所以会有这种性格,也是有迹可循的,这与他从小成长的环境,以及抚养他的人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是孝庄太后,孝庄历经了皇太极时代、顺治时代以及康熙时代,她曾身经历过皇太极死后,为争夺皇位,各方势力你争我夺的场景,更是她一手将孙子玄烨推上皇位。

而经历这么多事之后,晚年的孝庄自然不希望孙子康熙未来会因为继承人而烦恼,继而造成朝局动荡。

因此,在康熙早早将次子胤礽确立为太子之后,作为孝庄来讲,她自然会叮咛和嘱咐有她抚养的皇子不要有非分之想,要做一个好好辅佐君王的王爷。

再加上孝庄晚年时潜心礼佛,而这无形中也影响了年幼的胤祺,让他也在老祖母的熏陶之下,有了一个心气平和的性子。

另外就是仁宪皇太后和皇后佟佳氏,这二人中,仁宪皇太后曾经一度被顺治废掉皇后之位,但康熙登基后对她尊重异常,这样一来,她对康熙必然是百分百支持。

而当时胤礽乃是康熙亲手册立的皇子,作为抚养胤祺的仁宪皇太后,自然不会教导胤祺与胤礽争权夺利。

至于皇后佟佳氏就更不用说了,她作为陪伴康熙时间最长的皇后之一,同时也是康熙的贤内助,更不会教导由她抚养的皇子给康熙找麻烦,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皇四子胤禛,曾经也是佟佳氏抚养,因此在早期,胤禛一直是太子胤扔的忠实拥趸。

只不过随着胤礽两度被废,这才让胤禛有了机会,若非如此,胤禛依旧是“太子党”的成员。

所以,在这三个女人的抚养之下,不仅让胤祺有了温和善良的性格,同时也让他明白自己不能和胤礽去争权夺利,更让他知道自己的性子不适合介入复杂的朝局争斗。

因此,不管是胤礽被废期间,还是“九子夺嫡”的后期阶段,都没有见到胤祺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一个原因,是胤祺有点“残疾”。

胤祺的这个残疾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意外造成的。

根据《圣祖仁皇帝实录》中的记载,在康熙三十五年,胤祺曾随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并且当时他还独掌正黄旗大营。

不过,在清军与噶尔丹决战于昭莫多时,由于噶尔丹军进入了清军包围圈,为了突围和活命,噶尔丹军拼死抵抗,一时间战况极为激烈。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胤祺不慎被流矢射中面部,当场就血流不止。

事后虽说救治及时,从而保住了性命,但是由此开始,在胤祺的脸上,就留下了一个不小的疤痕。

另外,胤祺的异母弟,也就是当时率镶黄旗大营随军出征的胤祐,也在此战中腿部受伤,最终留下残疾。

而这造成的结果,就是胤祺再也没有可能成为皇位继承人。

毕竟在古代,一个君王且不说能力如何,至少在形象上得过得去,起码得没有太过严重的残疾问题。

但胤祺这种脸上“破相”,肯定是不符合要求的。

除非是康熙只有胤祺这一个儿子,那没得挑只能认了,但问题是康熙儿子一大堆,所以,就算是胤祺有能力,也肯定不会考虑胤祺当自己的继承人。

更何况,有能力的也不只胤祺一个,其他皇子一个比一个优秀。

所以说,“破了相”的胤祺,也明白自己的形象不占据优势,自然也就不往“夺嫡”这一方面用心思,因此他才会不参与夺嫡的。

总之就是,胤祺之所以没有参与夺嫡,主要分为三个原因,一是他汉化程度较低,甚至汉语都说不利落,其次是他性格使然,过于善良温和的性格不适合参与竞争,最后就是他在作战中不慎“破相”,造成形象上有失威严,因此这三个因素综合起来,才让他没有了夺嫡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也正是因为他没有参与夺嫡,也让他在雍正登基后,得到了一个不错的结局。

雍正登基后不久,就对曾经与他竞争的几个兄弟开始动手,其中,“大爷党”的胤禔早在康熙未曾病逝前就已被圈禁,而雍正同样也没放他出来,一直将其圈禁至死。

其次,对于废太子胤礽,雍正表现出了正常的兄弟感情,比如在雍正元年,雍正赏赐胤礽之子弘晳一处居所,并允许其在此居住。

此外在雍正二年,胤礽病逝于圈禁之所后,雍正十分隆重的为胤礽举行了葬礼,并亲往祭奠,同时还下诏,对胤礽的妻妾“丰其衣食,以终余年”。

但对于“八爷党”的成员,雍正的手段就狠辣了很多。

皇八子胤禩,在雍正三年便被革去王爵,撤出佐领,紧接着在次年,又被革去黄带子,从宗人府除名,到了不久之后,雍正正式将其圈禁,并将其更名为“阿其那”。

最终,在被圈禁半年多后,胤禩于禁所中呕血而死。

而同为皇五子胤祺的亲兄弟,也就是皇九子胤禟,结局和胤禩差不多,名字被改为“塞斯黑”不说,同样也是死在了禁所之内。

值得一提的是,在为胤禩、胤禟更名时,雍正“用心险恶”的特意让胤祺去下这道旨意,而胤祺不得不从,因此,他是亲口将自己的弟弟胤禟改名为了“塞斯黑”。

另外还有皇十子胤?以及皇十四子胤禵,均遭到了雍正不同程度地打击。

这其中,皇十三子胤祥作为雍正的“铁杆”,自然平安无事,并且还一路升迁,到后来权力大到堪称大清朝的“常务副皇帝”。

而在“九子夺嫡”期间,并未参与夺嫡的胤祺,则受到了雍正的高度赞许,并且,安安稳稳地过完了余生。

并且在雍正十年,胤祺去世之后,雍正皇帝还特意赐其谥号为“温”,而这个谥号,很好诠释的胤祺的一生。

此时,距离他的弟弟胤禟被折磨致死在禁所,已经过去了六年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是宜妃的儿子,一个被屈辱的死在了禁所,另一个则踏踏实实度过了一生,不得不说,胤禟和胤祺这对兄弟的结局,真可谓是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