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营医院一直存在人才难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很多民营医院人才尤其是医生团队呈哑铃型不科学结构,即年龄大或退休医生以及年轻医生明显偏多,而中间层级偏少,这对于民营医院的长期健康发展必然构成障碍。

公立医护人员的收入结构重建在即

很多媒体都已经分析过公立医院医生的收入构成:可公开的基础收入、可公开的绩效收入、不可公开的回扣、不可公开的其他社会性收入,前两者为阳光收入,后两者即为所谓的灰色收入。

药品、耗材的治理,必将影响医生的灰色收入部分,但众所周知中国公立医院医生的阳光收入非常低,如果只治理灰色收入却无对应补偿机制,必将导致公立医院医生队伍的不稳定。

但公立医院承担了85.2%的诊疗总量,公立医院医生队伍的稳定自然也是深化医改的重点。

因此,在呼吁治疗医疗灰色利益链的同时,关于提高医护阳光收入的呼声也越发强烈。

国家卫健委卫生人力研究室主任张光鹏曾明确表示:希望今后公立医院用于人员经费的支出要从目前的35.9%占比提高到40%,但更多的呼声是建议参考国际的标准,而国际上医务人员平均收入水平一般为社会平均工资的3~5倍。

综合分析,公立医院医护人员阳光收入普涨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薪酬改革对医护择业的影响

根据医略营销对国内多家非高端民营医院医护人员任职现状的分析,选择民营医院的原因主要有:

1)公立医院门槛太高进不去

2)公立医院阳光收入没有民营医院高

3)公立医院工作量太大太辛苦

4)发展空间受限换个环境。

另外,民营医院招聘的医护人员主要是三个方面:

1)毕业生

2)退休人员

3)在职跳槽人员

尤其是中间年龄层次的人员,主要依赖跳槽渠道。

医护在职满意度=(收入预期满足度×职业发展空间×社会形象)/(劳动强度×风险度)

根据相关新闻的报道及舆论分析,未来公立医院医护的总收入有可能下降,但其阳光收入增长已势在必行,而阳光收入增加最终有利于其社会形象的提升,也就是说,上述公式的分子必然将增大。

而其分母方面,劳动强度假定不变,阳光收入增加后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将导致风险度下降。

综合分析,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的在职满意度未来必将提高,也意味着跳槽意愿度的下降。

民营医院人才梯队建设建议

只要回归医疗本质规范化发展,国家政策层面对于民营医院的支持力度还将不断增大(这也是基于医保基金、医患关系等综合考量的必然结果),但医略营销团队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相关数据计算后发现,民营医院医护人才竞争压力不容乐观!

鉴于以上的综合分析,建议各民营医院提前布局人才梯队建设!具体措施包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建立健全医护人才招聘渠道

2)以梭子型人才结构为导向,重点加强中间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3)完善薪酬与绩效体系,确保市场竞争力

4)为医护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专业技术提升规划

5)强化医院文化建设,以利于从经济留人转向文化留人

6)强化学科实力建设与品牌推广,以筑巢引凤为人才战略,吸引优秀人才主动加入。(关注我带你深度了解医疗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