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不是摆拍!鄱阳湖水位接连下降惊现拇指宽旱缝。更巧合的是,一夜之间水位下降鱼儿搁浅,村民直接从缝里捡鱼,场面壮观。这是咋回事呢?有人质疑鱼是人为放的,单纯只是博眼球。那么,究竟鱼从何而来?接连干旱降雨减少,三峡为何不加大防水反而蓄水?长江十年禁渔成果难道就这样“毁于一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就第一个问题来说。魔方在开始就摆出了态度,觉得并非摆拍。从网上的视频来看,鱼儿在拇指宽甚至比拇指还要宽的旱缝里任由村民捕捉,简直就是下手一下就能抓住一条,十分容易。那么既然不是摆拍,为什么既然旱缝里有水,鱼儿却不跑呢?

并非鱼儿不想跑,而是想必经历过农村干旱的小伙伴都知道。旱缝之所以有水并不奇怪,这可能是因为干旱许久,然后经历突然降雨然后蓄积,但这并非“长久之道”。关键点在于旱缝是自然形成的,是无规则的,并不会像小溪、河流那般形成顺畅通道,因此鱼儿没法从一个旱缝游到另一个旱缝。并且旱缝也是粗细不一的,一旦鱼儿卡在哪里,几乎也只能在那里不动了。因此遇到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也是自然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就第二个问题来说,三峡为何不防水?长江十年禁渔成果难道就这样“毁于一旦”?确实,我们也不得不担忧,进入2022年夏季以来,鄱阳湖洞庭湖都出现了罕见的“树状”干涸奇观,而“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更是“摇身一变”成了“草湖”。但虽然担忧,却也不能胡乱猜测,因为三峡并非没有放水,相反在过去的丰水期中枯水季里在满足发电的同时,放水缓解旱情也是频频加大力度,甚至还联动湖泊、河流进行综合调控,以此缓解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为什么在如此干旱的时候,甚至早有专家预言可能今年会夏秋连旱的情况下,没有加大规模放水就算了,居然还在蓄水?其实这也是由三峡的综合调控作用所决定的。

并非三峡不想多放水,其一,它的综合调控决定了既要着眼于眼前的干旱,又要放眼于明年1-4月的春旱,在河流的丰水期不蓄水,请问春旱的时候又从哪里“要水”呢?与此同时,它还需要着眼于上游与下游的防洪平衡、发电与汛末蓄水平衡。这意味着,放不放、放多少都需要根据科学方法来,否则危害只会扩大,甚至脱离控制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鄱阳湖确实是长江干流上的主要成员之一,但是要知道长江流域是一个整体,鱼类资源确实会因为旱情损伤,但是长江十年禁渔是一个长期的政策。干旱的同时其实也会为恢复降水后增加湖底的腐质资源,更具营养,反向促进经历劫难的鱼儿们更加茁壮成长。长江十年禁渔并不会“毁于一旦”,现在来看还为时尚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在干旱期捡鱼行为并不提倡,因为这或许隐藏的危害“弊远大于利”。首当其冲就体现在可能造成鱼类资源失衡,其次就是人为的加入或多或少都增加了干旱之外的资源损害,最后则是旱缝里既有水也有鱼,又比较湿滑,极有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小心滑到或者受伤就得不偿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是干旱说明生态此次越是脆弱,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保护,而不是乘机“摸鱼”。你们觉得呢?这究竟是好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