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是每天手术室的“大户”,他们的手术量决定着每天的手术量。同时,也决定着大家能几点下班。而甲状腺手术,则是普外科比重最多的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些年,随着体检意识的增加,甲状腺被发现问题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难道甲状腺的患病率增加了吗?环境不好了吗?我们吃的食物有问题了吗?

其实,截至目前,还没有明确研究显示甲状腺的患病率增加,也没有明确说哪些因素会导致患病率增加。而更显而易见的因素,则是意外查出甲状腺问题的几率在增加。也就是说,很多甲状腺有问题的人都不是因为有了症状才发现的,而是无意中的检查中发现的。

由于医学常识的普及和高度的信息化,人们对很多疾病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比如,能够危及人生命的心脑血管意外以及癌症,人们或多或少都会了解一些。 尤其是令人恐惧的癌症,谈癌色变几乎是任何人都无法控制的。 因此,当得知甲状腺上长了一个东西,很多人都会惶惶不可终日。

研究发现,很多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并不是由于病情到了非手术不可的程度,而是心理压力实在过大。因此,医生综合考虑,如果确实有手术适应症,则会考虑通过手术帮助患者实现身心的康复。也正因为此,甲状腺手术才会有日益增多的现象。

熟能生巧,同一类手术做多了,自然越来越熟练。 就拿甲状腺来说,前几年大部分外科医生都需要两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 最近一两年,很少会有超过两个小时的情况。 个别“快刀手”,甚至大部分甲状腺手术只需要40分钟左右。

作为麻醉科,为适应这种越来越快的手术节奏,也需要不断改进麻醉方法。如何实现麻醉快、苏醒快,也成为麻醉目标之一。然而,麻醉的步骤比较多,很多步骤都是不能精简的:患者入室后,要连接各种监护仪器以掌握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和保障术中安全;核对患者信息后,才能抽药、打开各种一次性耗材;麻醉诱导插管也要一步一步来;另外,即便术前做好麻醉预案,但是也有可能因为患者入室后的情况不同而改变麻醉计划。因此,快只能是麻醉科追求的目标,而不能强求。经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发现,麻醉苏醒期是一个可以节约大把时间的环节。

早些年,为了应付三级医院验收检查,我们设置了苏醒室,但一直未启用。 人员少,是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快节奏的外科手术需要,我们启用了苏醒室。

有了麻醉苏醒室,确实极大的加快了手术床的利用率。 除此之外,为了减轻苏醒室同事的工作压力,麻醉方案上也逐步进行了优化。 目前的甲状腺手术,多数都采用全麻复合颈丛阻滞以及快代谢的麻醉药物。 如此一来,患者转运至苏醒室也会很快苏醒。 在苏醒室里,更多的是为了观察患者是否有手术出血以及气道等风险。

小王是在体检中被查出甲状腺结节,由于心理压力大,选择了手术治疗。说起这个手术,也幸亏有苏醒室。如果没有我们医护人员在场、而只有家属,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她的手术很顺利,不到一个小时,一侧甲状腺就切掉了。 缝合刀口后,我们按照流程将她转运至苏醒室。 和苏醒室同事做好对接后,我转身返回手术间继续下一台麻醉。

小王到苏醒室后,不到10分钟就醒了。苏醒室同事在判断她的呼吸指标、肌力和生命指标都符合拔管指征后,顺利为她拔除了气管导管。重新能说话的她,甚至有点小激动。看到和她同龄的护士熟练地在那里操作,一时间说了不少话。

而正在她说话间,苏醒室同事感觉哪里不对:似乎她说话越来越没力气,说到最后几个字,甚至有使劲吸气的感觉。回头一看,小王的头极度后仰,眼珠鼓鼓、半张着嘴。上去呼叫,没有意识。此时,血氧数值已经测不出。虽然血氧探头可能由于挣扎脱落,但苏醒室同事宁愿相信血氧是真的测不出。这个时候,找出问题所在是关键。

凭借多年麻醉经验,苏醒室同事很快判断患者意识已消失、呼吸停止、尚有心跳。 此时,必须立即为患者供氧。 缺氧时间一长,势必导致心脏停跳。 一旦心脏停跳,就不好抢救了。

经过面罩加压,苏醒室同事发现很难将氧气捏进患者的气管和肺内。 联想到刚刚做完甲状腺手术,多半是发生了甲状腺血肿。 仔细观看患者颈部,果然异常粗大。 用手按上去,已经很坚硬,完全不像正常颈部的硬度。

此时,选择气管插管也许能解决问题,但无法给氧,一旦遭遇不好插管的情况,势必导致更为严重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颈部减压,让血肿不再压迫气管。这样一来,凭借面罩也有机会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氧气。于是,苏醒室同事喊正在台上做手术的普外科大夫。

手术室内,一旦有事都是急的。 普外科大夫也不敢耽搁,主刀让助手先行覆盖台上患者的刀口后,几步就冲到苏醒室。 到了苏醒室,二话没说,戴上手套就开始用刀片割刀口上的缝线。 当割断两根缝线后,普外科大夫用手指直接豁开的刀口。 看到血和血块从刀口里流出,大家是又安心又担心: 安心的是,终于解除颈部气管的压迫了。 只要气能进去,就能救人; 担心的是,流血会不会导致休克或者更严重后果?

经过两位麻醉同事加压给氧,患者的血色很快恢复了红润,血氧饱和度也重新回到了较高的数值。之后,考虑到要重新缝合刀口,重新为她插上了气管导管。期间,为了避免她留下不良记忆,也刻意应用了具有遗忘作用的镇静剂。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又是一身冷汗,这就是麻醉工作的日常。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jiahe20211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