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要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涛(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海外宏观热点聚焦:全力遏制通胀之下的经济走势和资产配置

瑞银预测:11月美联储会加息75个基点、12月加息50个基点,与美联储的预测基本相同。2023年通胀的下行幅度可能比美联储预期更快,劳动力市场也可能明显走弱,在此情况下,美联储可能在明年下半年降息三次、每次25个基点。鉴于通胀仍然远高于2%的政策目标,欧央行明确表示”未来几次会议“都需要继续加息。基于此,瑞银预计10月欧央行会加息75个基点、12月加息50个基点、2023年2月加息25个基点,将终端利率提升至2.25%、高于1-2%的中性利率。美元强势能否持续?瑞银预计2022年底欧元兑美元汇率为1.05,英镑兑美元汇率为1.17,美元兑日元为135,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15。行业配置:超配通讯服务、硬件科技、医疗、能源、可选消费;低配材料,公用事业,工业和房地产。市场风格方面,瑞银的打分卡显示的风格选择为质量>动量>价值。四大投资主题:不确定性之下,如何筛选出具有高Alpha属性的个股?(1)配对“经营利润率之差”:瑞银将先前享有高经营利润率但面临销售额和利润率下降风险的股票,与此前经营利润率较低但享有销售额和利润率上行空间的股票做配对。(2)高股息收益率:股息收益率较高的股票通常在经济周期尾端跑赢大盘。(3)高质量 > 低质量:高质量股相较于低质量股,在美联储紧缩的环境下更有优势。(4)过度反映经济衰退风险的个股:在经衰退调节后的市盈率这个指标上最便宜的股票。

盛松成(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美联储应加力缩表,而非一味激进加息

美联储持续大幅度加息虽然对抑制通胀有效,但是效果不及预期。同时,通胀仍未成功逆转的同时,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副作用已逐渐显现。一方面,美国本土经济滞胀与衰退风险加剧;另一方面,加息的溢出效应引发全球经济金融深层次问题,多国货币兑美元出现大幅贬值,发展中国家资本外流加剧。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一段较长时期的通胀,美联储为控制通胀,紧缩货币、提高利率,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当前的经济金融基础和环境与20世纪70年代已大不相同,完全沿用当时的解决方案带来的收效可能远不及预期。比如,当时的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较目前具有更高的传导效率,联邦政府的债务率也较低,加息带来的副作用较小。 加息意味着提升美元的使用成本,而缩表意味着收紧美元的流动性,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对于抑制通胀可能更为有效。美联储需要充分考虑加息与缩表的“组合拳”,才能减小迈入滞胀或衰退的风险。

二、经济前瞻

彭文生(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非典型复苏下的波动和修复

展望未来6到12个月,中国经济增长有望经历一轮反弹。与传统的周期复苏不同,这次“非典型经济复苏”的源头在于经济受到的非典型冲击。先是疫情,后来是俄乌冲突,接着是高温干旱,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供给弹性下降、滞胀压力上升。美国前期为了应对“滞”,刺激需求的政策走过了,现在的问题主要是“胀”;中国的情形不同,需求下行压力超过了源头的供给冲击,“滞”的压力大。未来复苏的“非典型”性,体现为传统宏观政策可能有非同寻常的宽松。因为基建、出口等外生力量的乘数效应显著下降,促进复苏需要更大的政策宽松力度,尤其是构建直达消费的财政工具等。值得强调的是,财政扩张还能够同时起到稳增长与稳汇率的作用。目前看,房地产下行虽然是一个重要问题,但受益于政策性金融的扩张,房地产债务紧缩不会演变成系统性风险。与此同时,未来疫情防控政策继续优化的态势值得期待。对于市场而言,从经济增长反弹到通胀,再到形成政策约束,一段时间有望出现政策宽松支持下的市场修复。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日本房地产泡沫如何走向破裂——金融篇

1、日本金融系统暗含风险,为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与破裂提供了基础。一方面,随着日本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住专”公司贷款规模急速扩大,资产质量不断下降。在日本房地产价格出现下跌后,“住专”公司的坏账问题使得日本银行系统性风险加速暴露。另一方面,197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开始了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改革.这虽然使得金融系统的活力明显提升,但大型企业“脱离银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相对落后等现象的出现,均为后续日本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与破裂埋下了伏笔。

2、日本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过度绑定,使得房地产泡沫破裂产生了更广泛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实体企业过度参与金融投机活动。尤其是非金融企业部门大规模购入土地,当土地价格出现下跌时,实体企业资产负债表受损更为严重,进而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二是,“主银行”制度将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与实体企业三者牢牢绑定,加剧了金融风险的扩散。一方面,泡沫经济时期股票、土地在日本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另一方面,银行在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中的参与程度更高。

3、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日本政府对不良债权的处置滞后,错过了最宝贵的时间窗口。泡沫破裂初期,日本各界均未意识到不良债权将会带来严重后果,政府仍然尝试延续大型金融机构并购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处理方式,但这反而加重了大型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直到小泉政府上台提出《金融再生计划》,加速不良债权处理,同时配套实施强化监管与治理的措施,提高银行自身的竞争力,日本不良贷款问题才逐步得到解决。

4、回顾日本房地产泡沫膨胀与破灭过程中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联,结合我国当前的相关情况,可以得到如下启示:第一,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逐步降低其金融风险。在化解影子银行风险过程中,一方面要避免经济下行期过度放松金融监管政策,防止高风险影子银行“死灰复燃”,另一方面要注意平稳推进,避免影子银行体系过快收缩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第二,金融开放与金融自由化要循序渐进,尤其是要建立与金融体系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对比来看,目前我国金融自由化程度偏低,未来仍有较大改革空间。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在兼顾金融体系效率的同时,更要注意金融体系的安全性。第三,构建完备的不良贷款处理框架,及时、果断处理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增强银行抗风险能力和处理不良债权的能力,必要时可通过财政资金充实银行自有资本。

赵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增信工具,能否为房地产注入“强心针”?

伴随房企融资环境的显著恶化,多项融资利好政策出台,其中增信相关措施明显加强。2021年以来,银行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率快速爬升、信用债逾约本金显著增长,房企融资难度加大。5月部委明确表态支持房企合理性融资需求,随后专项借款、降低贷款利率、增信工具等措施相继落地。融资增信方面,5月示范房企开始使用信用保护工具发债、8月中债增表示为民营房企发债提供全额担保。融资增信的操作对象集中在过往经营稳健、但当前现金流承压的房企。地产销售持续低迷,“保交楼”难以缓解再融资现金流恶化所导致的房企现金流压制加强。2022年以来,商品房现房、期房销售同比差值显著扩大、指向期房购买意愿低迷、地产销售恢复难度大。增信措施可以缓解市场对信用风险的担忧,进而使再融资现金流边际改善。融资增信对稳定市场信心有积极作用,但目前增信规模、覆盖房企范围较小,对“稳地产”的效果有待观察。中期来看,房地产现金流持续企稳仍需回归到地产销售改善上来。

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9月PMI重回扩张区间,有5大信号

事件:2022年9月制造业PMI50.1%(前值49.4%);非制造业PMI50.6%(前值52.6%)。核心结论:9月PMI重回线上,主因高温限电缓解、季节性、政策加快落地;往后看,10月有季节性回落压力、疫情反弹风险,但稳增长政策将继续发力,经济仍有望弱修复。短期建议紧盯5点:疫情演化、稳地产新政、基建中观指标、可能再降准降息、人民币汇率。1、9月制造业PMI延续改善、时隔2月重回荣枯线以上,非制造业PMI续降。2、分项看: >供给显著回升至扩张区间,需求小幅改善。 >出口继续回落,进口小幅回升。 >价格指数回升,预计9月PPI同比继续回落至0.8%左右;库存小幅反弹。 >大中小企业景气普遍好转,就业整体改善。 >服务业景气显著下行,基建、地产施工有所好转。3、往后看,10月有季节性回落压力、疫情反弹风险,但经济仍有望延续弱修复。4、总体看,9月PMI虽重回扩张区间,但经济下行压力仍大,本质还是需求不足、信心不足。

三、投资策略

杨德龙(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我国品牌消费品增长潜力大 消费白马股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下半年经济面已经开始复苏,但是复苏力度不大。随着国务院推出的一揽子稳经济增长的政策逐步落地,四季度我国经济可能会出现稳步复苏,这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强力的支撑,当前是布局四季度行情比较好的时间窗口。我一直推广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并且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提出中国特色价值投资,在过去几年的投资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初步的验证。A股市场相对于美股来说波动更大,指数上涨幅度不大,个股的结构性行情轮动较快,结构性行情比较突出。这使得在A股市场做价值投资需要更加灵活的操作,当市场出现泡沫的时候需要适当的减仓来降低风险,而当市场急跌的时候则是逆向投资布局的时机。把握行业轮动的机会,把握结构性行情,是有效的投资策略。在当前市场分歧较大,市场信心较低迷的时候,建议投资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公司的股东或者通过持有优质基金来抓住资本市场中长期的投资机会。

丁安华(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脱钩”:外资是否正在撤离?

首先,宏观的外商直接投资数据并未显示任何“脱钩”迹象。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对外资仍然具有巨大吸引力,成为吸引FDI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必须承认,宏观统计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导。来源于中国香港的外商直接投资绝大部分是内地资本的“返程投资”。穿透至最终的资本所有者,一个合理的判断是,国际资本对华直接投资已经开始放缓。而且,从全球供应链看,外资在中国的制造业新增投资明显减少。这点可以从规模以上外商工业企业数目的减少得到印证。这说明,外资新增生产布局可能已悄然改变,内地企业的参与方式正由内部垂直一体化逐步过渡为外部合约供应商,与全球产业链的粘性下降。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加一”策略似乎正在成为全球供应链重组的主流方案。“脱钩”不大可能是外资基于经济理性的主动选择,而更可能是外国政客操弄的结果,例如近期出台的美国芯片法案。目前还看不到外资大规模主动从中国撤离、迁往海外的迹象。除非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显著升级,否则这将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美国企业债市场:回顾与展望

1、新冠疫情爆发后,美国企业债市场波动加剧。2020年2月企业债市场避险情绪急速升温,交易商逐步退出了企业债市场,其持有的企业债库存出现下降,企业债市场流动性迅速衰减。为应对企业债市场的流动性问题,美联储紧急推出了一系列信用支持工具,有效的改善了企业债市场的流动性。美联储推出的PDCF、PMCCF、SMCCF等工具有效发挥了明显的信号作用,企业债信用利差不断回落,这也使得美国企业部门大量举债,企业债规模不断上升。2、美国企业债市场,压力何在?2021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迅速转向,以及美国经济基本面的逐渐转弱,美国企业债市场开始降温,其所面临的压力也开始浮现:一是,美国国债利率迅速上行后,投资级企业债市场率先出现紧张迹象;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监管政策趋紧,使得交易商资产负债表规模出现“停滞”,限制了交易商的做市能力;三是,高收益企业债信用利差的上升易引发企业债违约,并加剧收益率上行,形成恶性循环。3、近期美国高收益企业债收益率的快速攀升,反映出市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以往在高收益企业债收益率上行时期,美股均出现明显回撤,因此高收益企业债收益率的攀升,可视作衰退预期升温的表现之一。近期美国企业盈利能力并未大幅恶化,但美国高收益企业债收益率不断上行,就反映出市场对于经济衰退预期的升温。并且,企业债市场的悲观预期具有一定的“自我实现”效应:一方面,“金融加速器理论“表明,企业债收益率的上行将增加企业融资成本,企业可能通过裁员、减少投资等方式降低支出,并加剧经济下行压力;另一方面,近年来美国企业不断通过举债进行股票回购,利率上行、融资环境收紧也将对美股回购造成影响,进而影响股市表现。4、往后看,高收益企业债收益率或将随着美国经济的转弱继续上行。考虑到交易商做市能力下降、企业债务违约率回升等风险点,当前高收益企业债收益率上行与美国经济下行之间更易形成“恶性循环”,年内高收益企业债收益率或将随着美国经济的转弱而继续上行。不过,根据我们之前的分析,若美联储货币政策重心从“抗击通胀”转向“应对衰退”,即放缓加息节奏甚至逆转,美国高收益企业债市场也可能会迎来转机。

汪涛(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海外宏观热点聚焦:全力遏制通胀之下的经济走势和资产配置

瑞银预测:11月美联储会加息75个基点、12月加息50个基点,与美联储的预测基本相同。2023年通胀的下行幅度可能比美联储预期更快,劳动力市场也可能明显走弱,在此情况下,美联储可能在明年下半年降息三次、每次25个基点。鉴于通胀仍然远高于2%的政策目标,欧央行明确表示”未来几次会议“都需要继续加息。基于此,瑞银预计10月欧央行会加息75个基点、12月加息50个基点、2023年2月加息25个基点,将终端利率提升至2.25%、高于1-2%的中性利率。美元强势能否持续?瑞银预计2022年底欧元兑美元汇率为1.05,英镑兑美元汇率为1.17,美元兑日元为135,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15。行业配置:超配通讯服务、硬件科技、医疗、能源、可选消费;低配材料,公用事业,工业和房地产。市场风格方面,瑞银的打分卡显示的风格选择为质量>动量>价值。四大投资主题:不确定性之下,如何筛选出具有高Alpha属性的个股?(1)配对“经营利润率之差”:瑞银将先前享有高经营利润率但面临销售额和利润率下降风险的股票,与此前经营利润率较低但享有销售额和利润率上行空间的股票做配对。(2)高股息收益率:股息收益率较高的股票通常在经济周期尾端跑赢大盘。(3)高质量 > 低质量:高质量股相较于低质量股,在美联储紧缩的环境下更有优势。(4)过度反映经济衰退风险的个股:在经衰退调节后的市盈率这个指标上最便宜的股票。

四、货币和经济政策

程实(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治理长期通胀道阻且长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被添上“高通胀、高利率、高波动”的新注脚,超预期的通胀长期化也引致了美联储、欧洲央行等政策当局的一系列激进行为。客观分析,鹰派货币紧缩虽势在必然但效果有限,治理长期通胀道阻且长,需要全球政策制定者在预期引导、行为约束、政策跟进和政策协调方面持续努力。从学理上看,持续性通胀不仅可能是漫无节制的宽松货币导致的货币现象,亦可能是无纪律且不负责的财政扩张引发的财政现象,更重要的是,一旦政策搭配缺乏公信力,宏观调控的长期绩效恐将受损。我们认为,治理长期通胀难以一蹴而就,全球政策制定者需要持续有所作为,加强政策搭配的细节设计,增强市场沟通与预期引导,避免不必要的“动态不一致性”打击业已脆弱的市场信心。唯有内敛坚韧、行而不辍,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和物价稳定才未来可期。

赵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上调,信号作用较强

近期人民币贬值压力上升,央行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由0上调至20%。外汇风险准备金的缴纳,有助于抑制远期套利交易行为。美联储大幅上修加息终点利率预测后,美元指数快速升值,导致近期人民币贬值压力上升。9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大幅上调本轮加息终点利率预测至4.6%;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表示愿意容忍经济放缓,坚持加息直至完成抗通胀目标,不会过早启动降息。与此同时,中美利差的深度倒挂,也带来部分套利资金的外流压力。历史上来看,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的重启,或有助于放缓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速度。强势美元压制下,人民币汇率或仍承压;但本轮贬值的市场冲击或相对有限。在央行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化干预后,升贬值趋势的逆转往往需要市场核心驱动因素的转变,而本轮贬值主因正是强势美元的压制。美欧基本面分化下,美元阶段性强势或难改变,或仍将对人民币汇率构成贬值压力。而考虑到藏汇于民下的资金行为调整等,本轮人民币汇率贬值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或相对有限。

盛松成(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美联储应加力缩表,而非一味激进加息

美联储持续大幅度加息虽然对抑制通胀有效,但是效果不及预期。同时,通胀仍未成功逆转的同时,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副作用已逐渐显现。一方面,美国本土经济滞胀与衰退风险加剧;另一方面,加息的溢出效应引发全球经济金融深层次问题,多国货币兑美元出现大幅贬值,发展中国家资本外流加剧。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一段较长时期的通胀,美联储为控制通胀,紧缩货币、提高利率,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当前的经济金融基础和环境与20世纪70年代已大不相同,完全沿用当时的解决方案带来的收效可能远不及预期。比如,当时的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较目前具有更高的传导效率,联邦政府的债务率也较低,加息带来的副作用较小。 加息意味着提升美元的使用成本,而缩表意味着收紧美元的流动性,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对于抑制通胀可能更为有效。美联储需要充分考虑加息与缩表的“组合拳”,才能减小迈入滞胀或衰退的风险。

赵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美联储缩表三大“疑云”

美联储于6月开启缩表之后,前三个月累计减持美债规模不足800亿美元,比原计划少了100亿美元以上。但是从分项来看,美联储SOMA持有的中长期美债、短期美债、Tips分别减少824亿美元、33亿美元、51亿美元,基本上符合计划,不过与总数据之间出现明显背离,存在超过100亿美元的“缺口”。美联储减持美债的100亿美元“缺口”,主因Tips本金的通胀调整补偿。美联储所持MBS规模不降反增,主因从购买到结算存在最长3个月的时滞,历史上也有过先例。展望未来,美联储“账面上”持有的MBS或将在9月后将进入下降通道,但缩减进程相较美债而言更不可测。6月以来,美债利率走势,更多是受着美联储加息预期的扰动,缩表等影响或被“掩盖”。但基于美债收益率曲线形态来看,缩表及其他因素对美债利率的影响或被“掩盖”。9月起,美联储缩表速度翻倍,或成美债利率上行的又一推力,不利影响仍需关注。结合历史经验来看,10Y美债利率不会止步于4%,未来继续冲高的不利影响仍需关注。

一周新闻热点20220926-1002

最新疫情追踪

全球方面,世卫组织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30日18时20分(北京时间10月1日零时20分),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25602例,达到614385693例;死亡病例增加1668例,达到6522600例。

国内方面,10月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79例。其中本土病例116例(内蒙古26例,四川25例,广东17例,山西9例,云南6例,宁夏6例,山东5例,西藏5例,天津3例,贵州3例,陕西3例,北京2例,福建2例,上海1例,浙江1例,湖北1例,湖南1例),含1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四川8例,山东4例,陕西2例,北京1例,湖南1例,宁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房地产新闻一览

央行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2年10月1日起,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别调整为2.6%和3.1%。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政策保持不变,即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别不低于3.025%和3.575%。(央视财经)

央行、银保监会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房贷利率下限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决定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通知如下:一、对于2022年6-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均连续下降的城市,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二、按照“因城施策”原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城市政府可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及调控要求,自主决定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派出机构指导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配合实施。(每日经济新闻)

财政部:对居民出售自有住房并1年内购房的 售房已缴个税予以退税优惠 9月30日,财政部发布支持居民换购住房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自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出售自有住房并在现住房出售后1年内在市场重新购买住房的纳税人,对其出售现住房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予以退税优惠。其中,新购住房金额大于或等于现住房转让金额的,全部退还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新购住房金额小于现住房转让金额的,按新购住房金额占现住房转让金额的比例退还出售现住房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财政部网站)

石家庄公积金新政:借款人父母可作为共同还款人参与还款据石家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石家庄将从10月1日起扩大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提取范围。公告称,石家庄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借款人,其父母可以申请作为共同还款人参与还款;职工配偶为房产共有人(房屋共同产权人)的,配偶父母也可以申请作为共同还款人参与还款。其中,共同还款人最多为2人。(每日经济新闻)

广西阳朔发限时优惠政策:买新建商品房享100%契税补贴据阳朔资讯,日前,该县发布《阳朔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对购买阳朔县新建商品房实行契税补贴的通告》。在2022年9月21日至2022年11月22日期间,凡购买阳朔县辖区范围内新建商品房(含住宅、商铺、公寓等)并完成《商品房买卖合同》登记备案和全额缴纳契税的个人(单位),按购房人实际缴纳契税金额的100%给予补贴。契税补贴按照先征后补的原则予以发放。(每日经济新闻)

广东江门出台三项公积金新政:顶尖人才最高可贷300万元近日,广东省江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同时出台3项优惠政策,阶段性提高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住房公积金贴息贷款额度;调整全装修新建商品房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实施高层次人才住房公积金优惠政策。其中,《关于实施高层次人才住房公积金优惠政策的通知》明确,顶尖人才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提高到江门市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的10倍,一级人才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提高到江门市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的5倍,二级人才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提高到江门市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的2倍,三级人才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提高到江门市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的1.2倍。按照新政,顶尖人才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提高到江门市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的10倍,个人最高可贷300万元,两个人或以上最高可贷600万元。(澎湃新闻)

杭州萧山部分区域放松限购购房给予50%契税补贴 9月28日晚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发布“创新驱动转型、人才引领发展”专项行动的若干意见。该《意见》自2022年9月28日起实施。《意见》在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方面提出,已落户杭州的户籍家庭或在杭州工作且有城镇社保(或个人所得税)缴纳记录的非杭州户籍家庭,可在萧山区义桥、临浦、衙前、南阳、新塘、戴村、河上、浦阳、所前、进化、瓜沥、靖江、楼塔、益农、党湾等镇街购买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符合条件的杭州户籍家庭在萧山区上述镇街购买第二套住房不受落户满五年的限制。各类家庭在限购区内限购的住房总套数不变。另外,在2023年9月30日(含)前,购买萧山上述镇街普通新建商品住房的,在购房人办理不动产权证后,按照实际缴纳契税金额的50%标准给予补助;购买本区非住宅新建商品房的,办理不动产权证后,按照实际缴纳契税金额的30%标准给予补助。(澎湃新闻)

浙江首个房地产纾困基金项目在绍兴落地据绍兴发布,9月29日,浙江首个房地产纾困基金绍兴市稳保基金的第一个纾困项目,正式落地。据了解,该项目为位于诸暨市的祥生地产集团开发项目,基金注入总额7亿元。项目净资产较高,前期在市场上口碑较好,后期因受房地产市场下行等因素影响,销售遇冷,资金流动性产生困难。(证券时报)

基金新闻一览

社保基金理事会:丰富社保基金股权基金投资模式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获悉,社保基金会出台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实业投资指引》提出,扩大市场化股权基金投资规模。结合基金中长期配置需要,构建股权基金二级资产配置体系。全面覆盖综合型、行业垂直、母基金、特殊机会等不同类型管理人,配置创投、成长、并购、不良资产、夹层等不同策略基金,发挥管理人专长及优势,有效分散投资风险,实现多元化、跨周期、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探索开展独立账户、跟投基金投资,丰富社保基金股权基金投资模式。(中国证券报)

首批公募REITs扩募正式启动9月28日,沪深交易所发布首批5单公募REITs拟扩募公告,分别为中金普洛斯REIT、富国首创水务REIT、华安张江光大REIT、博时蛇口产园REIT和红土盐田港REIT。自今年5月31日公募REITs扩募相关规则发布以来,到目前REITs扩募启动,用时不足4个月。证监会此前表示,扩募与首发一样,是REITs市场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专家表示,扩募对公募REITs发展壮大至关重要,尤其对于我国特许经营权REITs而言,特许经营权到期后面临资产清零的问题,而通过扩募可解决该问题,真正发挥REITs基础设施资产专业运营平台的作用,囊括越来越多的优质资产。(证券日报)

年内公募基金发行规模超1.1万亿元 2022年三季度即将收官,公募基金年内发行规模已超1.1万亿元。总体看,今年三季度以来公募基金发行呈现三大特征:一是新基金发行稍有回暖。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三季度以来,公募市场共成立353只基金,合计募集资金4213亿元,较一季度、二季度有所回升。二是债券型基金虽是基金公司主打新产品,但权益类基金发行明显提速,第三季度以来新成立的权益类基金发行份额占比达35%。三是一批绩优权益基金经理携新基金“现身”,多位基金经理对后市整体持较为乐观的态度。(证券日报)

7只基金年内分红超20亿 债基成分红主力军据数据宝统计,以红利发放日为基准,9月以来共有385只基金实施分红,合计分红金额达到187.1亿元,环比8月增长54.18%。今年以来,累计有2291只基金实施分红,分红总额达到1843.26亿元,约为同期A股上市公司分红金额的10%。债基作为基金市场的主力军之一,今年以来分红次数和分红金额均拔得头筹。截至最新,共有21只基金年内分红金额在10亿元以上,其中7只基金年内分红金额超20亿元,这些基金最新规模均在40亿元以上。(证券时报)

逾500只基金斥资249亿参与定增 年内6成项目浮亏2022年至今,共有162家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增发金额合计2871亿元,而2021全年参与定增的上市公司有517家,合计增发规模达8994亿元。参与定增获得“打折价”对机构仍有很大吸引力,公募基金参与定增热情不减。Wind数据显示,以定增截止日期为统计口径,截至9月25日,年内有44家基金公司的524只公募基金产品(只统计公募产品,不含专户等产品)参与了99家上市公司的定增,总资金为249.46亿元。由于今年股价持续震荡,已有58个定增项目出现浮亏,浮亏比例近6成。浮亏超过10%的定增项目达40个,且多个项目浮亏超50%。(证券时报)

年内16家科创板公司已实施定增 合计募资超300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有46家科创板公司发布定增预案,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仅为14家;年内已实施定增方案的科创板公司共计16家,合计募资302.85亿元。两大“新意”,为科创板定增市场注入活力。一方面,制度创新吸引企业尝鲜,以“小额融资、高效快捷”为特色的简易程序定增备受青睐;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引来资金潮涌,动力电池和光伏行业成为近期科创板再融资的主要流向。(上海证券报)

新基金发行回暖 次新产品低位布局经历了4月-5月的发行低迷期,近期新基金发行逐渐回暖。6月-8月,每月新成立基金发行规模均突破1000亿元。9月以来,已有超过100只新基金成立,有8只基金的成立规模均超40亿元。面对市场调整,多只次新基金积极建仓,一些在低位布局的新基金,今年已取得了较好业绩。(中国证券报)

经济新闻一览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对政策支持商业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予以税收优惠 满足多样化需求 会议指出,发展政策支持、商业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有利于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提升保障水平。会议决定,对政策支持、商业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对缴费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投资收益暂不征税,领取收入的实际税负由7.5%降为3%。政策实施追溯到今年1月1日。会议指出,我国有1.6亿户市场主体,其中个体工商户达1.1亿户。个体工商户对促就业惠民生扩需求、畅通经济微循环等具有独特而重要作用,要强化法治保障。会议通过《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草案)》,明确实行平等准入、公平待遇,依法保护财产权、经营自主权,将登记和税费金融支持等行之有效做法上升为法规;个体工商户要依法诚信经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害其合法权益。(新华社)

李克强主持召开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推进会议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会议,对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再部署、推进再落实。会议提出,继续实施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注重用好近期出台的两项重要政策工具。一是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根据地方项目需求合理确定额度投放,加快资金使用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四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二是用好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业、社会服务等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尽早形成现实需求。同时,依法依规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限额。因城施策运用政策工具箱中的工具,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实施好保交楼政策。(新华社)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支持制造业等领域设备更新改造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的决策部署,增加制造业和服务业现实需求、提振市场信心,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专项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以上,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金融机构,按照金融机构发放符合要求的贷款本金100%提供资金支持。(新华社)

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要求加大动产和权利融资服务力度 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机构加大动产和权利融资服务力度,科学合理拓宽押品范畴,充分发挥动产和权利融资对薄弱领域的支持作用。意见支持银行机构深化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创新,提升应收账款融资服务质效,优化商品和货权融资业务,发展基于供应链的应收账款融资、存货担保融资等业务。意见要求银行机构提升动产融资风险管控能力,强化动产和权利价值评估,实施分类信贷管理,对于供应链融资业务,可探索以线上为主开展贷款“三查”工作。意见还提出强化组织实施,落实各方责任,为优化动产和权利融资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等要求。(新华社)

财政部等三部门加大支持科技创新税前扣除力度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日前联合发布公告,加大支持科技创新税前扣除力度。根据公告,高新技术企业在2022年10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置的设备、器具,允许当年一次性全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并允许在税前实行100%加计扣除。现行适用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75%的企业,在2022年10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金融时报)

发改委: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 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蒋毅2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项系统工程。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目标导向,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压茬推进统一市场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新浪财经)

央行:进一步夯实金融稳健运行制度基础 9月26日消息,央行金融稳定局发文称,将持续抓好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进一步夯实金融稳健运行制度基础,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是按照既定方案,分类施策,持续化解重点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风险。二是进一步推动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三是推动提高监管有效性,持续强化金融业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加强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四是坚持“治已病”和“治未病”相结合,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补齐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制度短板。(证券时报网)

新一轮稳外贸政策发布27日,商务部印发《支持外贸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支持外贸稳定发展有关情况。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表示,外贸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速回落,我国外贸当然也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而且不确定性在增加。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压力在加大,有必要出台新一轮稳外贸政策,为我们的企业纾困、解难、助力。这次国务院审议通过的支持外贸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增强外贸履约能力,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第二方面是激发创新活力,助力稳外贸;第三方面是强化保障能力,促进贸易畅通。(证券时报网)

国家统计局: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2.1%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5254.0亿元,同比下降2.1%。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011.0亿元,同比增长5.4%;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623.6亿元,增长0.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797.0亿元,下降12.0%;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955.5亿元,下降8.3%。(每日经济新闻)

国家统计局:近十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达55.6%国家统计局9月28日发布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2013年至202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7.4%,比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55.6%,比第二产业高16.4个百分点。此外,2013年至2021年,我国平均消费率为54.2%,比2012年提高3.1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值为53.2%,除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50%以上,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新华社)

上半年互联网财险保费收入530.4亿元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日前发布《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发展分析报告》显示,上半年共计73家财产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业务,经营主体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保费收入530.4亿元,同比负增长1.4%。根据报告,上半年,互联网车险保费89.3亿元,同比增长16.6%,延续去年恢复性增长态势,增速进一步提升,高于行业整体车险10.4个百分点。互联网非车险保费收入441.1亿元,同比负增长4.3%,是十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主要原因是意健险业务的大幅调整。意健险保费收入151.7亿元,同比负增长24.5%,较去年同期减少49.2亿;非车财产保险增速较高,保费收入289.4亿,同比增长11.2%。(中国新闻网)

国家统计局:我国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前列国家统计局9月30日发布,2013—2021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6.6%,大大高于2.6%的同期世界平均增速。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12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稳居世界第2位,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逐年上升。2021年我国GDP达17.7万亿美元,占世界比重达到18.5%,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央视新闻)

截至2021年末我国累计发放92.5亿张银行卡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银行卡累计发卡量达92.5亿张,2021年当年新增发卡量2.7亿张,同比增长3.0%。《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22)》蓝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银行卡交易金额1060.6万亿元,同比增长33.8%;银行卡未偿信贷余额8.6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9%;银行卡欺诈率为0.32BP(1个BP是万分之一),连续五年下降。(央视财经)

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增 我国成全球第三大汽车出口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我国汽车出口181.7万辆,同比增长52.8%。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4万辆,同比增长97.4%,对汽车出口增长贡献率达到了26.7%。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213.8万辆,首次突破200万辆,成为仅次于日本、德国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出口国。有业内专家表示,在结构上,汽车工业出口正从过去以商用车为主,转向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乘用车为主。此外,在出口区域上,我国汽车的出口也聚焦新能源汽车,正从以往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为主,加大向欧洲等主流市场布局。(央视财经)

上海进出口贸易额连续两个月创新高今年8月,上海市外贸进出口规模达4149.7亿元(人民币,下同),较去年同期增长15.8%,其中出口1742.7亿元,增长26.2%;进口2407亿元,增长9.2%。这是继7月份之后,上海进出口额再度创下新高。上海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上海市进出口值4042.2亿元,为历史上首次突破4000亿元,出口、进口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2.9%、16.4%,均高于全国水平。7、8月份连续的强劲增长让今年下半年以来上海外贸进出口的V字反弹态势更为明确,进出口额已由上半年同比微降转为前8个月同比增长4.8%。(中新网)

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美第二季度GDP下滑0.6%当地时间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最终修正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下降0.6%,与此前公布的修正数据持平。这也意味着美国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下滑,陷入技术性衰退。(每日经济新闻)

匈牙利央行上调基准利率125个基点 匈牙利央行累计提高基准利率1200多个基点当地时间9月27日,匈牙利国家银行(央行)宣布,从28日起,将基准利率上调125个基点至13%。这是自2021年6月以来匈牙利央行连续第17次加息,累计已将基准利率提高了1200多个基点。匈牙利央行货币委员会27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由于利率条件已足够严格,央行决定结束本轮加息周期,并将重点转向收紧流动性和进一步加强货币传导。(央视财经)

欧洲央行行长称欧元区经济前景黯淡,按年率计算欧元区8月通胀率达9.1%当地时间26日,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布鲁塞尔表示,欧元区经济前景愈发黯淡。受多重因素影响,预计未来几个季度,欧元区经济活动将大幅放缓。欧盟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8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9.1%,远超欧洲央行2%的中期通胀目标。为应对持续高通胀,欧洲央行今年7月和9月两次提高关键利率,共加息125个基点。(央视财经)

经合组织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2% 此前为2.8%经合组织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2%,此前为2.8%;将2023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0.5%,此前预期为1.2%;将2023年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0.3%,此前为1.6%。(金融界)

经合组织:能源和通胀危机将使主要经济体经济衰退经合组织表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程度超过了俄乌冲突后的预期,能源和通胀危机有可能像滚雪球一样,最终演变成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衰退。尽管主要经济体的前景迅速恶化,但经合组织表示,需要进一步加息以抗击通胀,并预计多数主要央行的政策利率明年将超过4%。(新浪财经)

德国9月份通胀率达10%当地时间9月29日,德国总理朔尔茨等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对能源价格设置上限。朔尔茨表示,到2024年,德国政府将投入2000亿欧元应对能源危机。朔尔茨强调,没有人需要为冬季感到担忧。受到能源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影响,德国通胀率持续走高。根据德国统计局9月29日发布的初步估值显示,德国今年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0%,这意味着德国9月份通胀率达10%。(央视新闻)

法国经济研究观察中心:法国2023年经济可能零增长法国政府经济研究观察中心(Rexecode)预计,法国2023年的经济可能“零增长”,这比经济部近日发布的预测更为悲观。据法国BFMTV报道,法国经济部长布鲁诺·勒梅尔9月14日介绍说,经济部将法国2023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从1.4%下调到1%。而法国央行预计,2023年经济增长率将为0.5%。法国央行指出,这一预测存在广泛的不确定性,因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天然气的供应和价格,以及法国政府对家庭和企业的支持措施持续时间等。法国经济研究观察中心认同法国央行的分析,但预计法国2023年经济增长率将为0%。(海外网)

英国央行:必要时将毫不犹豫地调整利率9月26日,英国央行表示,必要时将毫不犹豫地调整利率,使通胀在中期内可持续地回到2%的目标。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将按日程安排在下次货币政策会议上全面评估当前的经济和金融形势。(每日经济新闻)

印度央行宣布加息50个基点当地时间9月30日,印度央行在其官网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5.9%,并将印度本财年经济增长预期从先前的7.2%下调至7%。此外,印度央行预期本财年通胀率在6.7%左右。由于美联储持续加息,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多次创新低,目前接近82比1。(央视财经)

尼日利亚央行加息150个基点至历史新高 当地时间27日,尼日利亚央行宣布,加息150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14%上调至15.5%,达历史最高水平。此次加息是尼日利亚央行连续第三次加息,加息幅度也超出市场预期。据了解,大幅加息主要是为了遏制通胀并缓解尼日利亚货币奈拉的贬值压力。作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8月份通胀率达到20.5%,为17年来的最高水平。尼日利亚央行行长表示,不排除进一步加息以对抗通胀的可能性。(央视财经)

欧盟批准有关控制能源价格紧急措施欧洲理事会当地时间9月30日宣布,正式批准欧盟委员会此前建议的有关控制能源价格的紧急措施。措施的三大要点是:限电、限价、征收暴利税。欧盟成员国同意在今年12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期间主动减少10%的用电量,其中在用电高峰时段减少5%的用电量;欧洲理事会同意将欧盟内发电企业的收入上限设定为每兆瓦180欧元,这个限额适用于使用可再生能源、核能和褐煤发电的企业;欧盟成员国同意对使用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发电的企业设置临时性强制义务捐助。(央视财经)

股债汇新闻一览

央行: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电视会议召开9月27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电视会议召开。会议分析了近期外汇市场运行情况,部署加强自律管理有关工作。会议指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2021年末基本持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但贬值幅度仅为同期美元升值幅度的一半;人民币对欧元、英镑、日元明显升值,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强势货币之一。会议强调,当前外汇市场运行总体上是规范有序的,但也存在少数企业跟风“炒汇”、金融机构违规操作等现象,应当加强引导和纠偏。必须认识到,汇率的点位是测不准的,双向浮动是常态,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央行网站)

外汇局:完善市场化和逆周期调节机制 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国家外汇局发布2022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报告提出,完善市场化和逆周期调节机制,稳妥应对外部冲击挑战,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和跨境资金均衡流动。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稳定市场预期。推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能力建设,保障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继续发挥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重要“压舱石”作用。(金融界)

外汇局:8月中国外汇市场总计成交24.39万亿元人民币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30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8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总计成交24.3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59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3.51万亿元人民币(等值0.52万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20.88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07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9.32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37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5.08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22万亿美元)。(中证网)

B站申请在港交所双重主要上市9月29日,哔哩哔哩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自愿转换为双重主要上市。哔哩哔哩董事会宣布,公司自愿将其在联交所第二上市地位转为主要上市的事项将于2022年10月3日生效,届时公司将成为于联交所及纳斯达克双重主要上市的公司,股票标记“S”将于生效日期自其股票简称中删除。(北京日报客户端)

英国央行表示将购买长期英国国债 9月28日,英国央行官网发布声明称,出于金边债券市场功能失调对英国金融稳定的风险考虑,决定从9月28日起临时进行长期国债购买操作,购债操作将维持到10月14日。英国央行表示,购债操作旨在解决长期国债市场中的特定风险问题,一旦市场运作的风险被判断为已经消退,购买操作将有序解除。英国央行强调,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年消减800亿英镑的国债持有量目标维持不变。货币政策委员会将在下一次既定会议上全面评估近期宏观经济发展,并采取相应行动。货币政策委员会将根据其职权范围,依据需要毫不犹豫地调整利率,以在中期内将通胀率恢复到2%的目标。(中国证券网)

保时捷在德国上市 保时捷首次公开募股当地时间28日,德国大众集团宣布,旗下高端跑车品牌保时捷首次公开募股的发行价定为每股82.5欧元,面向公众发行1.139亿优先股,融资94亿欧元,是近年来欧洲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之一。按此股价估算,保时捷预估市值总额为750亿欧元。根据流程,保时捷将于当地时间9月29日上午9点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开始交易。(央视财经)

265家A股公司提前终止减持计划:看好发展前景 彰显强劲信心据统计,截至9月30日,A股年内共有265家上市公司提前终止了减持计划。放弃减持的原因有很多,但“认可公司未来发展”却是最为常见的表述。部分公司实控人甚至“更进一步”,在终止减持计划的同时,承诺在特定期间不减持,彰显对公司发展的信心。(上海证券报)

多家信托公司宣布股权调整今年以来,多家信托公司已完成或正在进行股权调整,部分小股东已淡出公司经营业务;此前,超十家信托公司也发布增资计划,合计增资超百亿元。股权调整是信托公司优化公司内部结构,助力转型发展的表现。业内人士预计,股权转让趋势或将持续,但时间窗口有限。(中国证券报)

分类市场观点20220926-1002

房地产

中信证券:

本轮政策组合拳,一方面是重视降低居民购房利息支出负担,另一方面是重视提升存量住房流通率,鼓励卖小买大,卖旧买新。我们预计,在政策的组合拳作用之下,2022年9-1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降幅将明显改善,预计仅同比下降2%(1-8月累计同比下降28%)。销售的复苏带动企业经营性回款增加,能有效避免信用风险继续蔓延和交付问题不断发酵,但稳住企业投资和新开工的信心尚需时日。

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为支持居民改善住房条件,在2023年底前,对出售自有住房并在出售后1年内重新购买住房的纳税人,部分或全部退还已缴纳的,因其出售原自有住房而产生的个人所得税。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2年10月1日起,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

销售是关键抓手,只有销售复苏才能逐步解决信用和交付问题。2022年9月(不含30日),我们统计重点城市新房网签套数同比下降10.5%,二手网签套数同比上升21.3%,这较之前8月改善明显(前8月累计新房网签套数同比下降32.1%,二手网签套数同比下降18.8%)。但房地产市场仍然存在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企业不断被迫用经营回款偿付债务,信用可能继续出险,和在建资金不足,部分项目延期交付。这两个问题又和新房销售问题共振。解决三个问题最好的抓手是提振了销售去化速度。增加房地产行业整体经营性现金流入,才能避免企业继续出险,力促项目交付,为稳经济大盘作贡献。

降低居民自住负担,为合理自住正名。居民追求更好的居住条件,卖小买大,卖旧买新,本身是合理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房屋总保有量有限,房价上涨过快),政策阶段性限制了部分类别需求释放。2022年8月份,70个大中城市有50个新房价格下降,56个二手房价下降,且各线城市房价涨幅回落或降幅扩大。2022年前8月全国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超过28%,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核心城市供地意愿强烈,多地公告在常规三批次供地基础上增加供地次数,且各地在售资源亦充足。我们相信房价无明显上行空间,政策可以更大力度支持需求释放。

提升存量交易流通率是鼓励去化的新办法。和10年前不同,今天大量的住房需求,绝大多数是卖小买大,卖旧买新的需求。提升存量住房流通率,就能有效提升房地产开发行业经营性现金流入。我们估计,目前不满足“满五唯一”的可销售存量房占社会存量的大多数,这些房屋本身不享受减征个人所得税待遇(大多数城市按照成交价的1%或买卖差额的20%征收)。我们预计,新政能有效提升存量房屋交易流通率,鼓励换房需求。另外,政策采取的是新购房屋时退税(而不是卖房时免税),则有利于居民在一定期限内释放合理居住需求。我们认为,存量房连环单并行办理,允许带押过户等政策,也在致力于提升二手交易效率。

个人住房信贷成本过高现象,正得到明显改观。2021年总计发放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13964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的7.7%,公积金一直都是我国居民住房杠杆中仅次于商贷的第二大组成部分。此次公积金贷款利率的下调,能进一步降低居民的购房负担。人民银行、银保监会通过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等政策,迅速调低过高的个人贷款定价。我们相信,市场销售会随利率下行而继续复苏。

广发证券:

央行、银保监会宣布符合条件的城市可不设首套利率下限。9月29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计划在2022年底之前,放宽对22年6-8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同比连续下降的城市的利率限制,当地政府可自主决定维持、下调或取消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二套房维持当前规定。当前执行的标准为5月15日首套房贷款利率为5年期LPR-20bp,二套房贷款利率为LPR+60bp,根据最新LPR基准利率(4.3%),执行下限分别为4.1%和4.9%。截止至9月份全国100城市在执行利率口径为首套4.15%,二套4.91%,本次政策将极大的放开房价下跌城市的利率空间。

本次政策最大影响全国约50%的市场。根据政策要求,本次利率调节针对价格同环比连续3个月下跌的城市,按照统计局70城市口径计算,有23个城市满足要求,7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金额10万亿,满足要求市场为2万亿。70大中城市以外市场规模约为7万亿,多为三四线城市,因此本次政策最大影响全国约50%的市场。此外,根据中国房协二手房价数据,除70大中城市之外的市场中,约有一半城市二手房价6-8月连续同比下跌,所占商品房市场规模约为3.5万亿。

此次政策力度高于历史同期,信贷政策对于销售企稳具备重要意义。本次调节的意义非常重大,在因城施策的大环境下,利率下限作为少数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的调节工具,对提振全国市场信心,具备较强的信号意义。部分城市可以选择“取消”利率下降,其力度甚至高于08、14年的“基准利率0.7x“的水平”。历史周期中,信贷政策对于销售企稳具备重要意义,08年10月首套利率下限由基准利率0.85x下调至基准利率0.70x,2个月后全国销售转正(08年3季度单季度降幅为31%),14年9月首套利率下限由0.95x下调至0.70x,重点城市成交面积在Q4转正,全国数据降幅也大幅收窄。

虽然是阶段性、针对部分城市的政策,但取消下限的描述是前所未有的。中央层面的直接表述,放宽“因城施策”的政策下限,也有助于各地方政府更好的执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所需要的后续政策落地,以及帮助居民恢复购房信心。坚定看好地产板块整体投资机会,建议提高“强信用+宽布局”配置比例。

债市

招商银行:

中资美元债市场现状。中资美元债的发行主要集中在港联所。评级分布上,以无债项评级为主;由于海外评级机构相对国内评级机构更严格,同一主体在境外或被赋予更低的评级、增加发行人融资成本,加上港联所对上市债券并无强制评级要求,所以大部分中资美元债没有信用评级。行业分布上,金融美元债、地产美元债和城投美元债是最主要的发行方向,投资级中资美元债以金融和城投为主要行业,高收益中资美元债券中则主要是房地产,占比达60%。交易方式上,中资美元债以场外做市商交易为主,做市商提供活跃报价,而且中资美元债市场参与主体多元、投资策略差异性大,市场整体流动性较好、交易活跃。

美债市场展望。投资级美元债受基准利率影响为主,主要是基准利率加流动性溢价;高收益债走势由中资美元地产债主导,发行人信用风险的差异决定其信用风险溢价。2021年以来美债利率随着加息预期大幅上行,投资级美元债到期收益率也明显上升带动信用利差走阔,投资级债券价格下跌风险有所释放,整体保护边际有所加大;但高收益级债券信用利差还在调整,价格下跌的底部尚难确定。展望来看,美国通胀基本见顶,但粘性仍较大;坚挺的就业数据为加息提供空间;预计美联储将维持强硬加息政策推升失业率、打击通胀至2%的目标。政策基准利率抬升至4.25-4.5%及以上的概率加大,加息周期进入后半程。短期市场对货币紧缩预期定价还未结束,但已进入尾声,预计美债10Y利率还将上行,但空间可能不大,高点或在3.8%。美国经济衰退风险渐行渐近,随着美国通胀趋势性下行及就业弱化的到来,美债10Y基准利率将下行,利差有望缩窄,美债价格有望回升。在基准利率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中资美元债收益率也将维持较高区间运行。收益率走势与基准利率贴合程度较高的投资级美元债配置价值逐步突显,当前是左侧配置/加仓中资美元债的一个窗口期。

投资机会及风险因素。中资美元债收益率水平处相对高位,较中债具有票息优势。风险方面,从违约情况看,违约风险集中在房企,且行业风险还在上升。当前人民币仍有贬值压力,美元兑离岸人民币远期掉期为负,增加锁汇成本。如果流动性紧张,则存在推升流动性溢价的风险,但目前美债流动性尚且充裕。投资方向上,以城投债和金融债为主,规避高收益级地产债。配置策略,以投资级美元债持有到期的票息策略为主;中期维度市场利率可能从高位逐步回落,在信用违约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或可获得部分资本利得收入。

中信证券:

2022年9月28日,5只公募REITs发布扩募计划,标志着我国公募REITs扩募在实操过程中迈出重要一步。本文将从扩募方案、拟扩募项目和未来潜在的扩募空间三个维度,对C-REITs市场的扩募环节进行详细梳理。往后看,不同领域的原始权益人均有丰富的可扩募资产,均具备一定扩募能力。产权REITs的扩募路径或更为清晰,而特许经营权REITs的扩募资产更具多样性,需要关注新资产的营收能力与潜力。

公募REITs扩募实操迈出重要一步。2022年3月18日,证监会发文强调了公募REITs扩募的重要性。随后,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了相关业务指引,为后续存量公募REITs开展扩募环节提供了制度支撑。从率先进行扩募的5只产品所发布的扩募计划来看,我国公募REITs的扩募环节具有以下特征:(1)扩募流程——当前,拟扩募的5单公募REITs处于扩募流程的开始阶段,从扩募计划公开到实际发行尚待时日,相关流程的推进将为后续更多公募REITs产品扩募提供借鉴;(2)扩募发售方式——均采取定向扩募,且存在锁定期;(3)定价——定向扩募的发售价格“应当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基础设施基金交易均价的90%”。

底层资产再添新丁

1.生态环保REITs中,富国首创水务REIT拟购入山西省长治市的污水处理项目,设计规模合计达27.5万吨/日;

2.产业园区REITs中,博时蛇口产园REIT拟购入位于深圳市光明高新园区的招商局光明科技园科技企业加速器二期项目。与原有办公产业园区资产不同,此次新纳入的资产属于厂房产业园区,相较于办公产业园区,厂房产业园区一般具有租户数量少,租期时间长,出租率高,以及租金减免规模相对有限等特点,所实现的分派收益率或略高于办公产业园区。华安张江光大REIT拟购入张润大厦项目,该项目所处地区与原有底层资产位置相近,区位优势明显;

3.两单仓储物流REITs中,中金普洛斯REIT拟购入分别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广东省江门市和重庆市的三个仓储物流园区项目,与存量基础资产在地理位置上并无重叠,体现其贯彻多区域发展的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分散资产组合的地域风险。红土盐田港REIT拟扩募项目为世纪物流园项目,地理位置与原有资产现代物流中心项目临近,区位条件优越。

未来还有哪些潜在的扩募项目?根据原始权益人属性的差别,高速公路REITs可供扩募资产呈现出地域性和全国性的特点。对于生态环保REITs,新纳入项目或具有一定多样性,项目的业务稳定性、运营和盈利能力是新纳入资产的考核重点。各单产业园区REIT的原始权益人持有项目地域性强,考虑到大部分持有项目与原有底层资产位于同一园区或同一城市,底层资产质量有保障。受益于丰富的资产以及区位优势,仓储物流REITs的扩募能力较强。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方面,其原始权益人均为当地主要的保障房建设和运营主体,持有项目属性较为类似,叠加政策推动,使得保障房REITs的扩募路径较为清晰。

REITs扩容扩募,齐头并进。REITs本质仍是具有高分红的股权资产,扩募是REITs的重要属性,打开扩募空间,发挥管理人的运营能力,才能真正发挥REITs对于底层资产优化与运营的能力,发挥其盘活不动产的功能。REITs扩募的启动将为REITs市场注入更多的活力,有望提升底层资产的营收能力,运营能力较强的REITs也有望提升在二级市场的估值。当前来看,不同领域的原始权益人均有丰富的可扩募资产,均具备一定扩募能力。从各类资产的扩募情况来看,产权REITs的扩募路径或更为清晰,特许经营权REITs的扩募资产更具多样性,需要关注新资产的营收能力与潜力,同时通过纳入不同地区或不同性质的REITs或也可降低底层资产的集中度以分散风险。

股市

国信证券:

我们以同样的打分方法对A股和美股ESG各行业的得分加以对比,可以发现在环境(E)和社会(S)方面美股大多数行业的评分都要好于A股,在公司治理(G)方面A股多数行业要超出美股。按照各行业(BICS一级行业口径)ESG评分的中枢水平来看,美股新兴行业的ESG个股评分均值明显要好于A股,如科技、可选消费、医疗保健、材料和工业的ESG评分上美股排名高于国内;而A股在传统行业(如必选消费、能源、工业、房地产、公共事业)上的排名则高于美股。从美国股市ESG的评级对投资回报,如果将上市企业ESG评级从高到低分为1、2、3组,可以发现ESG评级越高的上市公司未来五年的CFROI越高、预期回报越高、平均年化收益率越高。截至2022年9月28日,以中国全市场ESG主题投资基金为样本,剔除上市不足60交易日的产品后,剩余产品2020年以来的平均年化收益为-11.14%(2020年后成立产品以实际交易区间计算),略好于上证综指同期平均年化收益。

2022 年10月大类资产展望

股市方面,A股调整下修,静待海外压力回落。从通胀和加息的节奏来看,美债利率和美元还有进一步走强的空间,不过美元单边走强、风险情绪加剧全球持币防御的因素只是短期压制A股的动能。只要国内经济基本面在未来半年有回暖的趋势,那么人民币汇率还有企稳升值的预期,A股等风险资产压力可控、静待破局。

债市方面,经济修复,利率上行。随着8月经济的小幅修复,央行9月未继续降息,9月债市小幅回调,利率债品种收益率普遍小幅上行,信用债收益率以走平为主。拿掉跨季资金压力下货币市场利率走高的因素,随着稳增长政策加快实施,国内疫情继续好转,预计经济继续边际改善,利率下跌的空间已经不足。

汇率方面,当前汇率突破整数关口,经济增速的回暖仍然是汇率稳住的前提。国内经济还在修复的路径中,与之对应的是美国经济正在转入加息伴生的实质性衰退,中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目前指向高位回落,预计汇率在后续将体现韧性。

商品方面,中长期来看,全球衰退风险抬升、流动性收紧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将呈现震荡下跌趋势,不过近期国内外出现扰动因素。海外方面,“北溪”管道发生泄漏事故,能源供应紧张短期内对价格施加上行压力,但美联储激进加息对需求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国内方面,国庆将至节前补库需求回升拉动黑色系季节性企稳。

安信证券:

上周A股全面下跌,成交量相较上一周有所下跌。各板块表现上,上证50下跌-2.88%,科创50下跌-3.41%。行业方面,金融行业中,银行下跌-0.85%,房地产下跌-3.84%,非银金融下跌-5.86%。科技成长类行业中,国防军工下跌-1.16%,计算机下跌-2.18%。消费行业中食品饮料下跌-0.91%,休闲服务下跌-1.28%。周期行业中,轻工制造下跌-2.95%,交通运输下跌-3.33%。海外权益市场方面,俄罗斯IMOEX上涨0.38%,韩国综合指数下跌-0.06%。商品市场方面,DCE焦煤上涨6.31%,DCE豆粕上涨3.76%。货币市场方面,上周国内利率有所上涨。

目前PE水平位于三年内分位数水平最高的行业及其当前PE:依次是房地产(10.73)、农林牧渔(40.33)以及汽车(30.53),最低的依次是通信(13.98)、采掘(8.24)以及有色金属(17.67)。目前PE水平位于三年内分位数水平最高的行业及其当前PE依次是房地产(10.73)、农林牧渔(40.33)以及汽车(30.53),最低的依次是通信(13.98)、采掘(8.24)以及有色金属(17.67)。

中游制造部分:7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上升9.9%,基建投资累计同比上升7.4%。今夏持续的高温使得各地用电量飙升,连续刷新用电负荷最高纪录。保供电是当下稳经济、促就业的关键之一,我国一直多措并举保证电力供应稳定。为保证火电及时供应,国家发改委今年出台多项政策打击变相哄抬煤价行为,将煤价调控在合理空间。国家统计局8月14日发布的2022年8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显示,8月上旬各种煤炭价格均在下调。

下游消费部分:7月乘用车销量当月同比上升40.2%、新能源汽车销量当月同比上升119.1%,三大航客座率当月同比上升67.7%。7月疫情发展局面得到有效遏制,出口平稳、复工稳产叠加利好政策推动,车市增势良好。7月新能源乘用车延续高增,头部车企强势产品引动车市。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持续火热,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16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3.4%,其中比亚迪(16.2万辆)持续领跑,以奇瑞集团(2.48万辆)与广汽集团(2.50万辆)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表现相当突出。上周上游资源品价格以下跌为主。CRB大宗商品综合指数、布伦特原油期货、黄金期货、动力煤期货、焦煤期货价格分别下跌0.3%、2.0%、2.9%、1.1%、13.0%。上周上游原材料价格以下跌为主。螺纹钢现货、水泥、碳酸锂99.5%、钴价格分别上涨4.7%、0.2%、0.6%、5.3%,螺纹钢期货、铁矿石期货、LME铜期货、LME铝期货、镨钕氧化物价格分别下跌3.1%、3.9%、0.4%、3.8%、5.4%。上周重要化工品价格以下跌为主。PVC、PTA、甲醇、尿素价格分别下跌3.2%、3.2%、1.0%、3.7%。上周交通运输行业指数以下跌为主。BDI、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快递单价分别下跌13.4%、0.9%、0.2%。上周农林牧渔产品价格以下跌为主。猪肉价格下跌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