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故宫出版了一本名为《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的巨作。这本书应该没多少人见过,因为古代建筑毕竟是十分冷门的知识,而另外一个原因是它真的很贵。(所以这篇没有猝不及防,请大家放心阅读……)

但任何人只要见过这本图集的随意几页,都会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面对一座古建筑,它会先给一个透视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来一系列诸如立面图之类的表现具体建筑大结构的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是各种角度下的建筑细节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建筑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各种雕塑也不会放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这样的各式建筑实测绘图,一共有足足713张。时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的刘曙光先生,携手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两院精英合力整理、编写了三年多才完成这一套对北京城意义非凡的图集。

而这一系列图集是怎么来的呢?

据故宫资料记载:

1940年,敌寇进犯,山河破碎,营造学社发起人朱启钤先生以古都杰作面临兵燹之虞,与时任伪“都市局长”林是镇筹议,对北平中轴线古建筑进行系统测绘,既为存真,更为劫后补璧计。具体工作以基泰工程司承揽,北洋大学建筑学院张镈担纲,成立了一支30余人的专业测绘队伍。以1941年6月起始,历时三年有余,共得实测图纸700余张,或黑白实测,或彩色渲染,将北京中轴线上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的所有重要建筑一一写真图上,这是北京建城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运用现代测量技术全面测绘中轴线古建筑的创举,更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知识界保护北京古建筑的一项重大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清末政坛活跃到新中国的朱启钤老先生,梁思成见了也得喊一声老大哥

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华战争正式打响。7月底北平沦陷,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北平人民在敌占区中忍辱负重生活了足足八年。

也就是说这700多张精细、准确、精美到不可思议的测绘图,是先辈们在敌占区日寇的眼皮底下,用手中的笔尺彩墨,一点一滴地手绘而成的。

听起来这么传奇的事情真的可能做到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北京街上:日军、文物古建与告示

其实这项庞大的测绘工作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偷偷摸摸”进行的。

日军占领北京后,一直试图营造出与中国民众“和谐相处”的假象。一是为了给其他地区的人民看,打击我国民的抗日情绪;更重要的是也给国际社会做做样子,以免引起各国的谴责与制裁。

所以当时他们大力拉拢各界知名人士,成立各伪政权营造出“中国人还是自己管自己,正常过好生活”的假象。这也让因身体问题留在北京的朱启钤等老前辈有了与之周旋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侵华日军走过正阳桥牌坊 当时他们还厚颜无耻地要求民众上街“欢迎”军队

早在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之前,故宫大量最精品的文物已经紧急转运南下,这个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与文物一同南下的,是不计其数的学校,师生们背着书籍走过大半个中国,是为留下抵抗侵略的力量与火种,更长远的还为了战后重建的人才储备

战士们在前线厮杀的时候,中国的很多文人学者们也在尽其所能做出贡献。像梁思成这些已经与日本学者“开战”过的知名大咖,一般都是带队撤离到敌后进行文化工作。

抗日战争期间梁思成、林徽因带领着营造学社的团队成员奔走于中华大地上,测绘下无数珍贵古建筑、雕塑的资料数据,保留下中华文明的火种,这无疑也是一种文化上的“抗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称“梁上君子”的梁思成先生

而在北京城内,敌占区的建筑学同仁们一方面要装成服从日寇的“顺民”,一方面不能落下学习与学术研究进度,也堪称忍辱负重的中华文化领域的“隐形守护者”。

1940年,拒绝了日伪政府任职要求的朱启钤先生闭门在家,一心想着继续营造学社的实测绘制工作。他找到时任伪都市计划局局长的林是镇先生商议,两人一拍即合找来了天津工商学院的教授张镈暗中商议。

最终,张镈以“建筑师张叔农”的假名作为北平基泰工程公司的项目负责人,与林是镇的伪都市计划局签约承揽了“北平市中轴线建筑测绘”项目。这样一来,工作既得以顺利开展不被日寇过多干预,还拿着他们的钱供养整个测绘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泰工程公司北京古建筑测绘所”职员

而负责该项目的测绘人员,大多都是天津、北京的建筑学应届毕业生。

我们今天已经无从得知这群在战乱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何以学得这么好,画得这么细这么准。4年的时光,敌占区的低眉顺眼生活中,他们就这样死盯着一座座古建筑上的各种细节,一路画到终于等来日军投降的消息。

最终交出的704张测绘图,像是给战胜日寇的中国全体军民的一份贺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历史的种种原因,最终万幸北平的这些建筑在沦为敌占区时并未受到战火侵袭。但也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测绘图上建筑今日已经不见其踪迹了。这些测绘图成为了北京城历史古建最后的见证。

或许有人会问,在战火肆虐,民不聊生的时候画这些图纸究竟有什么用呢?

营造学社会员朱偰先生在所著《北京宫阙图说自序》中说,“夫士不能执干戈而捍卫疆土,又不能奔走而谋恢复故国,亦当尽其一技之长,以谋存故都文献于万一,使大汉之天声,长共此文物而长存。

或许便是前辈们心中对于这些问题最好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婧,中国建筑遗产测绘史研究,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5

常清华,清代官式建筑研究史初探,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6

陈燕丽,1917年到1962年期间北京的保护与更新 ——林是镇工作时期对北京城的贡献,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