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宜兴的初秋,在一阵秋雨过后说来就来。

风清、云淡、茶香,阳羡茶续了又续。听当地的媒体“多面手”、无党派人士闵学平谈及他的采访经历,手中的茶,清香中也抹上了文艺的味道:愿意为爱好付出的努力,并且能实现心底的夙愿,这是闵学平最大的快乐。

当然,这么多年,我们还是习惯叫他的笔名——陶哲(陶小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对人生都曾有过执念,不管在别人眼里这件事值得与不值得,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回馈是不是等价,但是闵学平坚守于此:通宵达旦,日夜兼程,这是一份心愿,也是自我的一种使命。

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变成事业,闵学平觉得很美好,二十年里他前后供职于《扬子晚报.宜兴扬子》、《江南时报.大江南收藏》、《鉴宝.紫砂搜壶》杂志以及直播,现在又来到中国网宜兴频道从事起了网络媒体,从来没有一份职业可以这样感受不同的人生经历。传媒事业的热爱,让他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发展变化,那些熟稔于心的文字图片和大街小巷,记录和见证着每一次辛勤采访的心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没有难走的路,唯有坚持。媒体更是一份横跨多个行业的事业,每一次的采访前面和背后,都有着一系列的准备,他考验着媒体人的策划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每个采访对象的背后都有故事,就看你有没有深挖,能不能懂得平凡日子里的故事。

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但遇到有经验、有情怀的媒体人之后,会有心理的变化,这些故事反而就变得不那么平凡了。闵学平凭借多年的摄影、文字经验,根据每一个采访对象的性格、特色、亮点,撰写出或温馨、或浪漫、或深度的新闻文字和图片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年来,闵学平用独具匠心的眼光,打造出一篇篇、一幅幅有力量和温暖的稿件:他采写的6000余件新闻报道及创作的文学作品,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日报》等百余家媒体刊登发表。2008年度,他的新闻作品《拯救古窑遗址》获得无锡日报新闻比赛二等奖;2010年,他的摄影作品《手把手,教眼保健操》,获得新华日报“十佳新闻摄影作品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他分别被评为新华日报优秀特约摄影记者、江苏省艺术收藏媒体“十佳新闻工作者”、宜兴市级优秀义工和宜兴市丁蜀镇陶文化推介优秀个人等荣誉,并成为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还被聘为新华社签约摄影师、《新华日报》特约摄影记者、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缘走进这么多的采访对象,因为他们的感动而感动,因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有他们的信任和喜爱,和很多采访对象成为非常好的朋友、知己,闵学平也会觉得非常幸福,甘之如饴。

对于所有热爱,我们都有过初心。对于所有未来,闵学平同样不断超越:作为宜兴无党派人士中的一员,多年来闵学平始终热心公益服务,主动担当社会责任,身体力行参与公益活动。2010年至2011年,他多次参与采访大型公益“寻亲活动”,帮助宣传寻亲事迹,十几年前跪拍各种寻亲感动瞬间的场景,至今被许多人记忆犹新、深受感动。在闵学平诸多获奖作品的背后,是一次次的加班加点、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因为他比一般人更能领悟生活的真谛: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但平凡烟火里发生的人间温暖,比一切都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和闵学平的闲聊中,我几次被他对职业的精神和浑身洋溢的热情所打动。我很难形容这种感受,但是又体会过这种共鸣,那是对自己的理想拥有敬畏之心:做好自己喜爱的事业不是为了表现给别人,只是想给自己交上一份漂亮的人生答卷,与宜兴这座积极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同呼吸、共奋进……(高春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闵学平,无党派人士,1982年11月生,现供职于江苏省内某网络媒体,曾任《鉴宝·紫砂搜壶》杂志主编、《扬子晚报·宜兴扬子》和《江南时报·大江南收藏》版面主编,系新华通讯社签约摄影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新华日报》特约摄影记者、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紫砂收藏专委会副主任、宜兴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