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掀起过一波特异功能的热潮,当时出现了拥有各种各样超能力的“大师”,他们有的在街头表演有的在电视上表演特异功能。最难以置信的是当时的民众都非常相信真的有特异功能者存在。

著名作家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一书关于这个事件也有记录与评价。依照王小波的看法和之后人们的评论,可以看出这就是一场天大的骗局,而民众们陷入了无意识的群体狂欢。

“气功大师”也曾平凡

当时拥有特异功能的人特别多,但要论谁最为出名那一定是气功大师张宝胜。他出名之后整个人都传呼其神的,但张宝胜的出身和成名前的经历和每一个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

人们是被他的弥天大谎给骗了,才相信他是什么神人。实则,张宝胜家里非常贫寒以至于他初中都没有读完就辍学外出打工贴补家用了。他找到了一家铅矿厂做打杂工,起初他都是老老实实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干了有几年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随着整个社会环境的骚动张宝胜也按捺不住了。种种特异功能者被传得神乎其神,追随相信他们的人也众多。这样可比在铅矿厂没完没了的打杂更容易成功,张宝胜就也动了歪心思。

在当时,《四川日报》也没有经过调查取证就报道了一则相关报道,内容是在四川一个县里有一名儿童竟然能够在蒙住眼睛的情况下依靠耳朵识别文字和物体的颜色。那个年代的人们脱盲率还不是很高,自然相信鬼神之说。

如果聪明人都能将自己的才智用到正道上,那世界会发展得更快,从而阻碍也会更小。但这些聪明人往往都会做些损人利己的事情,张宝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看出来了“特异功能”的有利可图,还清醒地认识到当时的民众多数是愚昧无知的,所以他也可以尝试一下将自己伪装成“特异功能者”,来借此发财转运。不过,追根溯源为什么八十年代会掀起一场荒唐的特异功能热,还是离不开当时的发展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十年代充斥着无限机遇与可能,但相应的知识普及又没有到位。人们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新鲜事情,却没有什么鉴别真假对错的能力。张宝胜其实只是那个时代一个走捷径的代表,背后又有多少人借这个东风起飞了呢?

所以,在批评张宝胜没有坚持勤勤恳恳老实工作时,更要反思整个时代的症结。要抓紧使自己摆脱愚昧,尽可能的多读些书,多增长知识,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轻易被他人所愚弄。

“气功大师”瞒天过海

张宝胜思来想去给自己编造了一个当时最受欢迎的特异功能。那就是他可以用鼻子的嗅觉运作气功,从而能够识别文字。可是单凭张宝胜一个人说得热闹,也很难令大众信服。

当时还不像现在有视频传播,可以更加直观地去看他的特异功能表演。为了真正能够出名靠表演特异功能挣钱致富,张宝胜也想了很多招数。他一有机会便找更大的平台,去展示自己的特异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宝胜趁此机会便开始大肆举办表演,他的演出票变得一票难求。而且他成了大红人后还认识了各界的成功人士,那时候的巨星齐秦、林青霞,首富李嘉诚都有与他见面合影。

甚至他的气功还可能引入军事领域。其实,那个年代对于这些特异功能的追捧也离不开金庸小说的火热。金庸小说里提到的武侠大师执剑走天涯,劫富济贫等侠气十足的情节都是人愿意相信会有这样美好神奇的事情存在。

然而,金庸的小说里有多次提到的武术、太极并非来自于个人臆想。这些都是有出处可寻的,而且武术和太极也确实存在。虽然没有小说里那样传奇,可以依靠武术腾云驾雾、轻功水上漂,靠太极隔空打牛,但是去少林寺人们还是可以看到有和尚会些少林拳法。

即便是如今在公园里还能看到有打太极的老年人,他们虽然不会什么神奇的功夫却可以依靠打太极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但这些都和张宝胜的特异功能有质的区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再听起张宝胜的故事人们肯定觉得可笑至极,难以想象。因为,发展到后来张宝胜欺骗的都不是愚昧的民众了,连各个行业的精英都能被他轻易骗过。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大家对于如此荒唐的一件事竟然像下了蛊似的,盲目相信。

但仔细回想并非所有人都是疯狂的,就像王小波便在杂志中公然批评特异功能的火热现象。可见一直是有清醒的人的,在掀起的一波波社会热潮中更应该去听听清醒的人如何判断。

特异功能无非一场骗局

在张宝林的特异功能被认为可以利用到军事时,他便和507所有了链接。507所就是研究军事的一个部门,和该正轨单位有了牵连也意味着张宝林很可能摔得更惨。

进入507所之后,人们统一认为还是有必要亲眼看看张宝林表演。毕竟他说得神乎可大家都没有见识过,很难信服。

那时的507所所长陈信邀请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和林自新、庆承瑞等去观看由他组织的几个部门的几位领导作出的张宝胜汇报表演。这次的场面很大,张宝林这个老道的骗子倒是仍然气定神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这次的表演没有再像以往那样顺利。以何祚庥为首的中科院院士发现了张宝胜抖出药丸的那个药瓶其实已经被打开过了。到了后来何祚庥故意将自己亲手写的字条放进信封并在封口签字,不出所料张宝胜是认不出来的。

张宝胜自愿表演使嚼碎的名片复原的节目时,调包的诡计又被中科院院士提日立发现。但这一次露馅还没有让张宝胜身败名裂,何祚庥等人没有立刻揭穿张宝胜。

中科院院士做起事来还是相当严谨的,毕竟张宝胜的名气已经太大了,轻易的去攻击他未免会闹出笑话。何况还让大家都知道自己竟然被如此可笑的小伎俩给欺骗了是短时间很难接受的。

所以中科院的院士们决定慢慢取证调查,一定要证据确凿将张宝胜完全揭穿。何院士找来了几个权威的魔术师来监督验证张宝胜的“药片穿瓶”及“透视信封内文字”的特异功能。果不出其然,在严格的监督下张宝胜没能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的几年里张宝胜还屡屡在众多表演中出现漏洞,可谓出尽了洋相。终于1995年5月26日以何祚庥院士为代表在《北京青年报》公开发表了《张宝胜走麦城的迟到的报告》。

这时整个社会也在渐渐转入正常环境,掀起了反伪的行动,张宝胜算是撞上了枪口。他之后的节目邀约都全部被取消了。当然,只处罚他不上节目当然是不够的。他简直是欺骗了所有人的大骗子。最终他因诈骗和扰乱社会治安被依法逮捕。

回忆起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能想起的描述词语都是开放、富裕、希望,可是不为人知的是在那个令人踌躇满志的时代竟然还有过一段令所有人陷入集体无意识狂欢的日子。

八十年代开放富足的欣欣向荣景象是非常值得当代来借鉴学习的,但是那个疯狂愚昧的过往也同样值得现在的人警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人都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个互联网发展迅速,信息传播迅猛的时代,人云亦云更是随之可见。如果不能够有自己的理智思考,很可能会再次走上那可怕的老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