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曾经一度和共产党“分庭抗礼”的国民党首领,蒋介石也经历过风光和顶峰时刻。

然而,随着他的野心日渐膨胀,对于权力的渴望逐渐让他背弃了最初的理想,也让他最终落得一个尽失人心、败退台湾的下场。

不过,即便如此,蒋介石仍然一直妄想着能够“反攻大陆”,夺回自己“失去”的一切。

然而,妄想究竟还是妄想,哪怕在台湾苦心“筹谋”了多年,可是直到最后,蒋介石还是“老死”在了台湾,带着所有的心不甘情不愿离开了人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或许不少人都读到过蒋介石葬礼的豪华排场;

不过,又有多少人了解,这位曾经也登上过“中华民国大总统”这个宝座的男人,如今却仍未“入土为安”;

而在野史传闻的记载中,这位在国民党中拥有至高无上威权的“领袖”,去世前的最后一个要求,竟然是要别人在葬礼上给自己穿七条裤子!

那么,这“七条裤子”代表了什么寓意呢?

直到晚年,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才向世人揭露了这一要求背后的“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死亡

在败退台湾后,蒋介石就对于大陆始终“耿耿于怀”。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身体状况也开始每况愈下。

尤其是1969年8月经历了车祸后,蒋介石的心脏问题就日益加重,身体的各个器官也逐渐走向了强弩之末:

1972年夏,原本因为前列腺问题而住进医院的蒋介石情况日下,屡次病危。

宋美龄甚至将当时台湾岛内顶尖的两位心血管科主任请到医院当中,专门为蒋介石诊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蒋介石的副官的回忆中,那年盛暑,已经80多岁高龄的蒋介石连吃饭都显得格外困难。

就算在旁人的帮助下勉强吃两口,又很快会吐出来,然后闭上眼喘着粗气,脸色铁青地瘫在椅子当中;

直到后来,蒋介石已经彻底不省人事。

而宋美龄一边镇定自若地安排人去美国请更优秀的心血管科医学专家,一边悄悄地开始着人安排后事。

连如何将蒋介石从医院移灵等事项,宋美龄都提前规划演练了一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经历了酷暑和病情反复后,蒋介石最终有惊无险地又撑过了一关,但人却已经是肉眼可见地萎靡了下去。

蒋介石的病重也让台湾的政坛中流言不断,从“宋美龄转移财产”到“蒋介石被人谋杀”,种种论调喧嚣尘上,小道消息也开始描绘的有鼻子有眼,像是真的一样。

为了辟谣,宋美龄和国民党高层反复商议,最终决定通过当时国民党全会的机会,让蒋介石在媒体前露个面,让谣言不攻自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当时的蒋介石尽管精神头尚可,可是反复的病痛严重影响了这位老人的身体控制。

哪怕是被强行扶在椅子当中坐好,但是蒋介石却连将手撑在扶手上这样简单的小事都无力做到,手掌每每在扶手上停留不过数秒钟,便会无力地滑落到一旁。

为了追求效果,宋美龄和几个高层最终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们用透明胶带将蒋介石的手绑在了扶手上,随后立刻让媒体开始拍照,记录下蒋介石仍然“精神矍铄”的瞬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蒋介石在病重后仅有的寥寥几次的露面。

随后,蒋介石始终缠绵病榻,尽管中间也有过起色、甚至还能在副官的搀扶下偶尔去花园里走几步,但是任谁都清楚地知道,蒋介石的大限已经在日渐逼近了。

1975年春节后,蒋介石的精神一天不如一天,时常陷入到昏睡当中。

而到3月底开始,高烧不退的蒋介石身上各个器官也开始走向衰竭,并引发了重重并发症,医生们不得不采用电击的方式,来维持蒋介石的心脏跳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5日,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

这一天的一大早,原本连呼吸都显得困难的蒋介石忽然睁开了眼,甚至还打起了一点精神,在旁人的帮助下坐到了轮椅上,询问蒋经国最近的工作情况。

这一次的一反常态呈现在众人眼里,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知道,蒋介石这是临死前的回光返照。

果然,就在当天晚上,原本看起来精神不错的蒋介石再次陷入了昏迷。

这一次,他再也没能睁开眼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灵堂

在蒋介石撒手人寰后,以严家淦为首的国民党高层立刻开始筹备治丧事宜。

4月6日凌晨两点,荣民总医院的灵堂已经基本布置完毕。

而蒋介石的遗体也从士林官邸送到了这里,准备接受台湾各级官员和民众的吊唁。

严家淦等人的布置下,整个灵堂显得肃穆又隆重:

蒋介石被安放在棺材正中,身上被人放置了他生前最喜爱的四本书:《三民主义》《荒漠甘泉》《唐诗三百首》和《圣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棺材两侧,严家淦等人布置了足足88根白色蜡烛围绕四周,棺材的前方还摆放了五个用菊花制成的十字架。

其中位于正中央的,正是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所献的十字架,上书八个大字:“介兄夫君,美龄敬挽。”表达她对于蒋介石的哀痛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这些布置之外,蒋介石在临终前,还有另一个要求:那就是身后一切要按照故乡的习俗来办。

众所周知的是,尽管晚年蒋介石始终对于共产党怀恨在心,但是同时,他对于故乡的思念也是情真意切:

早在1960年,蒋介石就因为台湾“牛角楠埤”附近的景色和故乡溪口的风景神似,便将当地更名为慈湖。

自己更是在慈湖岸边修建了“大溪行馆”,隔三差五前去小住;

自然,这处大溪行馆,乃是蒋介石修来为了怀念自己那回不去的故乡的一草一木。

而他对于故乡奉化溪口的怀念,也就此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在诸多需要遵循的故乡习俗中,据传还有这样一条规矩:父辈去世后,子孙要给去世的人穿上七条裤子和内衣,这样故人才能叶落归根。

正是因此,在许多野史逸闻中记载,在蒋介石去世后不久,蒋经国就立刻遵照父亲的遗愿,为蒋介石一层一层地套上了七条颜色不同的裤子,在衣服外面又穿上了蒋介石最喜欢的长袍、马褂,脚上穿好黑袜子和黑布鞋。

这一套层层叠叠地穿下来,等到将蒋介石的遗体放进棺材里时,下半身就显得尤其臃肿。

这也让当时不少前来吊唁的官员民众感到十分困惑。

不过,困惑归困惑,但在当时,蒋介石的葬礼还是被办的隆重又盛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大敛

在经历了长达4天的民众吊唁后,蒋介石的棺材又被移灵到了国父纪念馆,由严家淦组成了治丧班子亲自轮流守灵数日;

随后的4月16日,国民党再次为蒋介石举办了轰轰烈烈的大敛活动和安灵仪式。

当然,如果说前面的灵堂只是装饰奢华,那么,大敛活动和安灵仪式的盛大排场,就绝对可以称得上一句“劳师动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16日当天,国民党高层先是派出了八名官员,一人揪住青天白日旗的一个角,将旗帜盖在蒋介石的棺材之上;

随后,由于蒋介石生前跟随宋美龄信仰基督教,因此,在严家淦声泪俱下地致道别辞后,基督教的牧师周联华上前,牵头为蒋介石举办了一个“追思礼拜”。

在“礼拜”结束后,纪念馆外鸣响礼炮,蒋介石的棺材终于被放置在了灵车之上,由99辆宪兵队开道,轰轰烈烈地前往最终的停灵之所——慈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一系列仪式仅仅是个开始:

在蒋介石去世后不久,蒋经国就已经和宋美龄商定,将蒋介石生前最爱的“慈湖行馆”改为“慈湖陵寝”,用以成为蒋介石的停灵之所。

所以,在16日,蒋介石的棺材就要从国父纪念馆移灵到慈湖陵寝,做最后的道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这移灵的一路上,为了彰显排场,严家淦等人专门安排了上万名民众和学生,要求他们在灵车途经的道路上“跪地迎灵”;

不仅如此,这一路上的所有街头门市都被严令禁止营业,各家各户都必须挂出挽额和黑纱,不得有一点鲜艳的色彩;

更为离谱的是,在当时送灵的路上,有不少道路路面都已经年久老化。

而国民党当局竟然提前要求沿路的商铺自行负担开销,将所有路面重新整修翻新。

遇到十字路口时,附近的商铺还要负责给蒋介石修建牌楼,这也让一路上不少商家都“敢怒而不敢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到了大敛当日,在路边的行号还被勒令摆出“路祭”,也就是所谓的路边供桌。

在载有蒋介石的灵车路过时,所有人在供桌旁一起跪在地上低头默哀,原地悼念这位“伟大的”国民党领袖。

就这样,在浩浩荡荡地经过了无数的供桌和看似悲痛的民众后,蒋介石的灵车终于抵达了慈湖陵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未葬

不过,时至今日,蒋介石的棺材仍然停放在陵寝正中朝南的“客厅”当中。

而没有下葬的原因,也和蒋介石生前执念的“反攻大陆”密切相关:

在去世前,蒋介石就曾经发狠地表示,“一日不回大陆,棺材一日不入土。”

他或许当时还天真地以为,即便自己因为年岁已高,不能实现这一计划,但儿子蒋经国正当壮年,背后又有美帝国主义的支持,早晚能够完成自己这一“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的是,蒋介石过于沉浸在自己的春秋大梦当中,反而忽略了当年失败的根本原因。

那就是国民党内部过度追求权力和金钱,导致尽失民心,最终将自己送上了无可挽回的战败之路。

而更令蒋介石没想到的是,在自己去世仅仅13年后,他梦想着能够继承自己衣钵并“发扬光大”的长子蒋经国,就在1988年因病离世。

而在慈湖陵寝附近、蒋经国曾经为了彰显孝顺而修建的头寮行馆,也因此成为了蒋经国的“停灵之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由于父亲蒋介石生前发狠“不入土”,未能完成“反攻大陆”计划的蒋经国也同样将棺材停放在了行馆客厅当中。

这对父子怀抱着同一个不切实际的愿望,就此永远失去了“入土为安”的机会,这不禁让人感到啼笑皆非。

而作为蒋介石的遗孀,宋美龄在蒋介石去世后不久,就离台赴美,从此终老在了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这里还有一个趣闻:

传言有参加蒋介石葬礼的人,对于蒋介石臃肿的下半身“耿耿于怀”。

因此,某次在美国拜访宋美龄时,便将这个疑惑和盘托出,而宋美龄听后只是笑了笑,简单地回答道:“这是他故乡的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宋美龄没能说出口的,是蒋介石终身对于故乡的遥望,和浓厚到不可言说的追思。

可叹的是,倘若蒋介石泉下有知,知道自己如今都没能回到遥望多年的故乡,也没能落土为安,又不知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