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杨国英

经济周期或可缓解,

产业周期很难缓解。

先看两个新闻:

1,昨天,苹果公司计划2023年放缓一些部门的招聘并减少支出,以应对潜在的经济下滑。

近期以来,科技巨头裁员或变相裁员,不仅有苹果,还有微软、特斯拉和Meta还进行了裁员。

这些是美国科技巨头,至于中国科技巨头,也基本大同小异,不一一列举了。

2,昨天,全球耳机代工重点企业之一的东莞库珀电子,正式宣布工厂停产结业,与全体员工(超千名)解决劳动关系。

东莞库珀电子的生存困境,仅是今年国内电子代工业的冰山一角,我有个杭州的朋友,也是从事给美欧电子产品代工的,规模比较小,去年和前年的每月营收,大抵有200万左右,但是,现在,基本上每月仅有50-60万。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在全球经济遭遇罕见寒冬之下,电子产品已经遭遇到强大冲击波。

原因很简单,在经济不景气之下,在多数人赚钱日益艰难之下,之于内需消费的非生活必需品,必然遭受负面冲击。

这就是产业周期,电子产品等非生活必需品,其产业周期的高点向下,是从一个经济周期的繁荣期之末或衰退期之初开始的,其产业周期的探底向上,是从一个经济周期的复苏期之始开始的。

注意,经济周期一般分为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

但是,基于现代货币学的无锚特征,我认为,现代或当代的经济周期,仅有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因为通过财政和货币刺激,现在经济周期的平滑难度和平滑时间,要远远小于布林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前。

这就带有一个命题:当下的产业周期,与经济周期并不完全保持同一节奏。

经济周期的平滑周期,与产业周期并不保持同一节奏。

部分产业周期走向衰退时,另一部分产业周期可能正在兴起。

部分读者可能知道,我对经济的观察,与传统教科书可能不一样,我推崇独立的思考和对事实的审视。

在现代货币制度(纸币无锚)之下,经济周期在一定区间内,是可以缓解的,通过财政刺激、货币刺激等手段——这就是所谓的凯恩斯主义。

但是,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维稳的正向反射,是遵循一定先后顺序的,而这一先后顺序,对于不同产业的影响却是明显不同的。

财政刺激→国资主导传统基建(新基建)扩张→社会资本跟进配套投入

社会资本跟进配套投入→提供更多的社会就业→内需消费才能全面提振

只有当“内需消费全面提振”之后,一个向下的弱经济周期,才真正意义上解决了。

而至于不同产业,在上述财政刺激的传导效应之下,其正向反射效应是截然不同的,部分甚至毫无正向反射效应。

对现代经济周期与产业周期的这一辩证认知,有助于我们推导当下正在发生的A股分化。

比如,在财政刺激的阶段,对传统基建(及新基建)是有益的,对涉及到这一领域的社会资本也是有益的。

所以,近期新能源TOG(含TOB)属性明显的赛道和公司,开始明显跑赢TOC属性明显的赛道和公司。

因为,TOG(含TOB)属性明显的新能源渠道和公司,本质上就是新基建之一。

这就是,我近期一直强调包括制造业(包括新能源等)接下来重点机会侧重TOG(含TOB)的原因所在。

当然,TOG(含TOB)接下来业绩将明确放量的,不仅仅包括TOG的新能源,还包括水利(含水资源)的细分赛道、通讯设施、土壤和空气治理、以及涉及军工新材料等TOG属性明显的细分赛道。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非生活必需品的电子产品,其预期走势,不仅不必企稳,反而大概率还要继续向下走。

当然,涉及TOC的非生活必需品,还有汽车。

汽车(包括新能产车)过去两个月消费政策刺激很厉害,导致所涉赛道和具体公司大幅反弹,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一大幅反弹,本质是对未来的透支。

注意,对产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错位表现,我们必须建立清晰的认知,除非发生短期突发事件,比如,短期的消费政策刺激,又比如,俄乌战争刺激了欧洲对中国新能源产品进口的需求等。

认知不清晰,必然会踩错节奏。

比如,今天券商股起来了,虽然还不能确认是终极的向冲,但甚至可以确认相对的底部已经到来了。

而券商股相对底部的确认,基本可以视为A股新一轮向上冲击的标志之一,而对最后一轮上冲的传统板块轮动,我上周已在星球做了简单的顺序排位。

最后,关于产业周期认知的重要性,我去年在星球分享过一段话:

这些年,我认识的高校教授,做主动投资的,产业经济学教授的收益率,一般都远远高于金融学教授。

这是因为,金融学教授对行业和公司的理解,往往是静态的,是立足当下决策当下的。

而产业经济学教授,对具体产业的认知,往往更加深度,且能预判未来,这是立足未来决策当下。

虽然,金融学教授看起来无所不能,产业经济学教授却存在认知边界。

但是,做主动投资,存在或自我设定一定的认知边界,又有什么不好呢?

我自己,下一步就准备收缩自己的认知边界,在自己的相对边界内,研究得更透更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