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咸丰八年秋八月,在顺天府乡试中,就发生过一场“戏子考编”、“小鲜肉做题家”的丑闻。

一个三伏天的清晨,张榜处就已经是人头攒动,人潮汹涌。数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们,正围拢在张榜处,从榜单上苦苦查找自己的名字。

但凡好的位置,早就站满了人,甚至有人还是头一天晚上带着被褥来的,就为了抢个看榜的好位置,跟后世通宵排队买火车票一样。

易烊千玺考编争议?那都是清朝玩剩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易烊千玺考编争议?那都是清朝玩剩下的

有信心的人,都是从第一名开始往下找,而更多的人,则是从最后一名往上找。

有近视眼的学子,直接把脸贴在榜单上,找自己名字。

找到自己名字的,个个都如同范进附体一般的癫狂;没找到自己名字的,则不甘心的反复查找,即使确定榜单上没自己名字,也不愿离去。

这时候,就有学子在榜单上发现了个熟悉的名字,这个名字叫平龄。

看到这个名字可不要紧,瞬间现场就炸锅了,平龄这人是个登台演出的戏子。这在当时是个下九流的人物,这次不仅榜上有名,而且还高中第七名的好成绩。

顺天府乡试的第七名,笼统来说,就相当于现在北京市高考第七名,不是某个区啊,是整个北京市的第七名。

这就在读书人的圈子里轰动了,不管是考上的还是没考上的学子们都义愤填膺,不约而同的走上街头,准备去顺天府衙评评理。

学子们的理由很正当,那个年代没有艺术生一说,更没有艺考的概念,按照大清的科举制度,下九流们别说考试的资格了,连读书的资格都没有。

很多落榜的学子,在顺天府衙门口又哭又闹,更有甚者满地打滚:戏子中举,前所未有,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所以,场面一度失控。

再说这个叫平龄的戏子,其实,还是个旗人。陈满洲镶白旗出身,祖上也是立过战功的披甲人。只不过到了他这辈,早就家徒四壁,登场唱戏好歹比沿街乞讨好得多。

而且这平龄长的是眉清目秀、目若朗星、唇红齿白。平时,说吃果,不说吃果,而是说吃果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易烊千玺考编争议?那都是清朝玩剩下的

此人一生酷爱用叠字,声音又好听,人长得帅气,妥妥的咸丰朝排上号的小鲜肉。

再加上近200年的民族融合、基因重组,一口北京话说的非常地道,半点祖上的辽东彪悍口音都妹有,人也得也非常帅气。

他的出场费之高,可谓是瞠目结舌。每每登台演出,出场费都是从当天早上起床那一刻开始算起。但凡他的演出,那是场场爆满,不仅坐票站票销售一空,连现场的“挂票”和“趴票”都非常紧俏。

不仅顺天府的大姑娘小媳妇们为他癫狂要死要活的,连喜欢唱孤勇者的孩子们都喜欢他,更别说那些提笼架鸟听戏喝茶吃芝麻烧饼的八旗大爷们了。

总而言之,名气非常非常大,别说演出赚钱的钱,光每年的广告代言费都赚的盆满钵满。

可名气再大,再有钱,再讨人喜欢,在当时,他也逃不出“下九流”的圈层。读书人平时再爱你,再捧你,但你来参加乡试,无疑是戳了读书人的肺管子。

正所谓“读书人的事……多乎哉,不多也”

假如,这是要是发生在什么偏远的州府,估计也就是很快能够平息。毕竟,民不与官斗,真敢闹事,随便给你个什么五颜六色的马,就够你喝一壶的了。

但顺天府则不同,那可是天子脚下啊。

就算咸丰年间没智能手机,没热搜没推送的,但这种事最容易口口相传了,没几天,咸丰皇帝就知道了。

易烊千玺考编争议?那都是清朝玩剩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易烊千玺考编争议?那都是清朝玩剩下的

咸丰帝龙颜大怒,什么人都可以参加科举吗,居然一个戏子能高中第七名,你们这是拿爷家的法度没当回事啊,明目张胆的拿国家制度当儿戏啊。

盛怒之余,咸丰帝在没按正常流程走的情况下,让军机大臣成立专案组,刑部尚书为专案组副组长,本应负责乡试的礼部暂不介入。

专案组成立后,第一时间就把这个名叫平龄的伶人被抓起来了。

调查这玩意,懂的都懂啊,调查来调查去,还没水落石出,这平龄就莫名其妙的死在狱中。

案子没调查完,犯罪嫌疑人却死了,更是轩然大波,全城哗然。

所有的嫌疑都指向本次负责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柏葰。

柏葰字静涛,巴鲁特氏,蒙古八旗的正蓝旗人,时任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

易烊千玺考编争议?那都是清朝玩剩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易烊千玺考编争议?那都是清朝玩剩下的

案件调查的深入,他的管家也突然死了,本以为这会死无对证,一了百了,可这些人都低估了咸丰帝对此事的决心。

最终这场科举舞弊案牵扯官员众多,中举者中,至少有57人的卷子根本达不到录取水平。

而小鲜肉平龄的考卷更是遭人涂改、调换过,一调查果然发现朱卷和墨卷内容不符,还有许多错字遭到修改。

这场大清最匪夷所思的科场舞弊案,真相大白,主考官柏葰被判了斩监候,后来被拉到宣武门外菜市口砍头示众,其他涉及的官员也是砍头的砍头,罢官的罢官,流放的流放,充军的充军,受波及牵连获罪的官员总计近百人。

这次考试的考生们对结果谈不上满意,仍旧有些愤愤然。咸丰帝下诏:都别闹,回家好好读书,三年回来重新考。

本故事绝非虚构,来源于 《清史稿-本纪二十 文宗本纪》

(本文的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希望在本文评论区能读到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