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在股东大会上,万科郁亮谈及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时,斩钉截铁的说出了7个字:短期市场已触底。

一直以来,万科就像地产行业的“大空头”,经常说一些夺人眼球的看空言论:比如2008年万科提出的拐点论;2012年万科首次提出地产将会进入白银时代;2018年的股东大会万科高呼活下去;2022年2月万科提出房地产已进入黑铁时代。刚开始,大家都觉得万科是在哗众取宠,但回过头来看,这些预言的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而这一次,万科却一反常态不再悲观,这是不是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又要重新火热了呢?

其实,郁亮的触底发言,很可能只是配合政府给行业打一针强心剂。而从这几天整个行业的气氛来看,郁亮的发言的确有明显的提振效果,但对整体楼市的交易作用其实微乎其微。首先从70城房价指数的月环比数据来看,5月环比-0.51%,6月环比-0.48%,7月环比-0.5%。

从历史上看,楼市跌到某个低点,下跌幅度就会开始收窄。比如2008年12月、2014年9月,楼市上演的是微型反弹,但这次并不是,目前仍在不断向下盘整的过程中,连下跌速度都还没有反弹,怎么能说楼市已触底?

再看今年上半年百强房企的销售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百强房企累计业绩规模同比降幅高达50.3%,较2020年同期降幅也达到27.8%。近8成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同比降幅高于30%。2022年上半年,百强房企的销售入围门槛较上年下降60.4%,去年上半年为177.7亿,到了2022年上半年已经不到百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时今日对开发商影响最大的就是销售回款,尤其是在融资受限和偿债高峰的背景下,回款不畅称得上是压死开发商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因如此,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百强房企中有60%并未参与拿地,上半年土地市场罕见降温,一部分根源就在这里。7月5日经济观察报报道,2022年上半年,全国195个城市土地累计成交14392.13亿,与2021年上半年相比下降58%,创下2016年以来的新低。而即便是这样,还得靠国、企城投的不断托底。

然而地方国企和城投拿地,对于地方来说,根本不能解决财政吃紧的问题。因为地方国企、城投是官方自己的平台,他们拿地基本等同于左手倒右手,本质上就是官方的遮羞布,不想让市场看到土地出现大规模的流拍。这种两手倒的方式,除了能让数据看起来没有那么糟糕外,本质上是不产生什么卖地收入的。

而如果扯下国企、城投这块遮羞布,那么很多城市上半年的卖地收入基本是没法看的。

说回房企这边,它们的外部融资也出现大幅腰斩。2022年6月,房企债务发行总规模为908.9亿元,同比下降51%。上半年房企债务累计发行4825.5亿元,同比下降54.9%。其中海外债的发行更是陷入绝境,2022年1-6月,房企海外债共发行195亿元,同比下降90%。

借不到钱的同时要还的债还越来越多

今年下半年房企债务到期规模依旧较大,7-8月将迎来年内第二次偿债高峰。数据显示,2022年下半年,房企信用债到期规模3177亿元,海外债到期规模1743亿元,房企下半年平均每月到期债务超过800亿,其中7-8月平均每月到期金额超过千亿,房企偿债压力依然普遍存在,暴雷风险丝毫未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城市来看,根据中国统计局的数据,5月份33个城市二手房价格跌回两年前。不仅仅是牡丹江、安庆、北海、锦州这类三四线城市,还有哈尔滨、太原、天津、南昌、青岛等省会国家中心城市。这些房价下跌的城市,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库存高居不下、需求严重不足,叠加成交量大幅下滑,买房人更加捂紧钱包。

以青岛为例,2022年6月,新房库存位居全国之首,库存面积超过2500万平。再比如南昌新房库存足够消化5-6年。

再看央行近期发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当前时期购房者的买房信心不仅未见好转,而且还在进一步恶化。未来三个月只有16.9%的居民打算购房,该比例低于今年一季度的17.9%,同时创下2016年三季度以来的新低。

一句话总结就是:房价下跌后,人们的购房热情也跟着大幅下降

事实上,如果去看一些房企,近期发布的销售数据,就会发现他们很多只说环比,而不讲同比数据。这里面其实大有文章,因为和基数低的5月份相比,6月份的数据自然好看很多,但实际上6月份甚至都不到往年正常水平的60%。也就是说,如果现在有人一个劲夸市场大幅好转,显然是另有所图。但是不懂行的购房者如果看到这样的信息,就会误以为房价又要开始暴涨,可能会在焦虑的情绪下着急进场接盘,这就是所谓的信息不对称

那么,下半年的楼市该怎么看?

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的房地产资源已经过剩。据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每户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76平方米,平均每户居住面积达到111.18平方米。即便扣除城乡居民的数据一样也不低,这意味着未来房地产增量市场的规模大概率会不断缩减,商品房销量缓慢减少是个大趋势。

再是疫情何时结束还是个未知数,最近几天国内多地再现本土疫情,而在西安、北京新发疫情中,感染者病毒基因测序接连指向了传播力更强的BA.5分支,其也被称为“迄今为止最糟糕”的新冠突变毒株。这主要是因为BA.5远超前辈的逃逸能力,以及更加快速的内在传播力.这或许是新冠病毒进化史中又一次重大突变,而BA.5的突变也使其成为新的全球“毒株霸主”。

显然疫情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调控政策对房地产的影响极大,正如前几个月那样,开发商的售楼处必须关停,新房销售受阻,有些项目一两个月都可能卖不掉一套房子。疫情反复,很多行业遭到冲击,关门闭店、裁员减薪的背后是数以万计的居民家庭经济来源的大幅锐减。在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不少人只能放弃原本的买房计划,尤其是一些企业,可能需要通过卖房来维持自己的现金流。再是如今持有房产也是亏本的买卖,很多人正计划卖房止损。

会这么说,并非武断下结论。从多方面的数据来看,其实从2021年下半年起,很多城市的房价都没涨过,有些已经连续跌了很久,甚至包括一线城市的部分区域。以前人们总说买房抗通胀、买房升值赚钱。现在回过头来看,过去这一两年,很多人买房不仅没赚钱,还亏了一大笔,因为持有房产也是有资金成本的,贷款也是有利息的,更重要的是,现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很多地方的房子已经彻底变成不动产,很难脱手。

实际上,当下很多城市甚至出现了抛售潮的苗头。7月5日第一财经报道:多城二手房挂牌量激增,其中成都、重庆突破17万套。安居客的数据则显示,6月全国重点城市二手房新增挂牌房源量环比上升6.8%,南昌、哈尔滨、长春、济南等城市挂牌房源量增幅也较为显著。各地挂牌量虽然激增,但成交却明显分化:一线城市大多数房子不愁买家,二三四线则面临不同程度的去化难问题,很多房子即便割肉都难寻买家,有些力度大的一口气能降20万乃至50万,其他房源也都是2万、3万的降。

基于以上几点预测,未来6个月整体房地产依旧悲观,年内也难言触底。具体而言,城市间会严重分化,一线强二线等有潜力的城市房子仍然不愁卖,即便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房价仍然会有可能超过5%的涨幅。数据显示,虽然5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5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6%,但库存主要积压在三四线城市,大多数强一二线城市库存比较合理。

另一方面,6月份二线城市松绑、调控火力全开,尤其是限购政策放松,势必会吸引大批购房者入市。按照历史规律,需求一旦集中释放,也容易推升房价。而从需求端的角度来看,中小城市的购房群体以本地人为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很多城市的家庭住房拥有率已经超过90%以上。同时,因缺少产业的支持,人口流失严重,外来购房者数量也较为有限,这意味着这类城市的库存去化难度是长期性的,普遍会维持在5-6年。住房处于供大于求阶段,无论地方如何政策刺激,房价也很难支撑住。同时在强二线的争抢下,库存庞大、需求消耗殆尽的中小城市,房价很可能会滑向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