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农业大学一男生为母校录制的招生打call视频因为比较野生,竟然被吐槽是“招生减章”。视频中,男生在一块农田里边自拍边讲述,强调“不用天天挖地”,紧接着转身喊不远处正在开拖拉机耕地的人“声音小点”,并补充说明“不好意思,那个不是学校里面的”,之后开始进入常规讲述:“校园环境非常美丽,食堂饭菜非常美味,学姐也非常漂亮,还可以每天喝普洱茶,我在云南农业大学等你哦。”

到这还没有完,随后是一组男生耕地、女生种田的欢快镜头,直到被一场急雨打断,镜头里的男生女生才匆匆往楼里跑。最后是一段两个男生的联播式打call的长镜头,讲述内容虽然只增加了“这里的WIFI全覆盖特别的快,学长(哥)也特别的帅”,但是因为两个男生全程表现出“被赶鸭子上架”的感觉,让人不由得捧腹大笑。

要知道,看惯了“程式化”(严谨策划、精细拍摄)的招生宣传片,野生招生打call视频确实让人感觉是在为母校减分。可说回招生本身,有多少新生是因为学校宣传片拍得好而最终填报志愿的,校方其实也拿不准。这使得“程式化”(严谨策划、精细拍摄)的招生宣传片更像是一种标配,却不见得可以起到多大的宣传作用。

之所以如此理论,就在于影响新生填报志愿的主要因素是分数和专业(学校影响力),而对于“校园环境”、“学姐漂亮、学长(哥)帅气”、“食堂饭菜美味”、“WIFI全覆盖特别的快”这些因素,更像是在立体化学校。甚至放眼各大高校的招生简章,这些表达基本上也都差不多。因为掰扯起来,大楼首先不缺,至于漂亮学姐和帅气学长(哥)自然是找校花校草们入镜,所以回到宣传上,可能“历史传承”才是硬实力。

于此对于招生宣传视频来讲,与其说是为“自卖自夸”,不如说是为让更多新生知道自己的存在。平心而论,除却那些早已名声享誉国内外的一等学府,就是“985系”和“211系”中的很多高校对于绝大多数人也是陌生的。

所以在看待云南农业大学男生为母校录制招生打call视频的事情时,就要更为开放的理解。在某种意义上,虽然视频土到掉渣,但是贵在真实。一定程度上,常规的宣传片都会把学校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同时也会尽可能将不足的地方掩藏起来。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一种“套路打法”,不仅自己知道怎么回事儿,就连受众也明白怎么回事儿。

因此,当“野生招生打call视频”流出后,必然会引发热议。在这个过程中,别看人们各种吐槽,各种戏谑,可真要是就事论事的评价,多数人还是能被“野生招生打call视频”触动的,因为它不仅很迎合社交媒体的欢乐氛围,同时也将招生的严肃性巧妙地消解了。

而对于“招生减章”的调侃,仅仅属于“社交互动”的一部分,它非但不会导致生源无力,反而会让人觉得学校的氛围很开放。于此有人强调为母校录制招生打call视频的男生可能要被校长“训话”,多半是在“正话反说”。因为任何学校遇上这样“真实可爱”(这种“真实可爱”即便有刻意的痕迹,也是值得提倡的)的学生,都是一种幸运。

当然这样强调,并不意味着为达到宣传的目的可以没有底线。而是如何巧妙的传递真实,释放真实,这对于宣传来讲非常重要。因为最怕的是“宣传片拍得高大上”,新生报到后“觉得被骗了”。就以云南农业大学这位男生来讲,就算他不强调“不用天天挖地”,其实人们也知道“不用天天挖地”,因为作为相关专业来讲,“挖地”只是一种课程环节上的体验,不会是动真格的体力劳动。

然而就是因为这种反差的说法,既定的“招生打call视频”才呈现出一种真实而幽默的氛围。所以就“招生减章”的说法,更多是基于视频氛围的标签,而对于男生打call的评价,真可谓“吐槽声势越大”,越说明这种野生操作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