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心理咨询能力训练中心| 深耕计划

徐倩 | 深耕计划培训师

*本文禁止转载(包含已开白账号、已授权的其他平台),拒不配合将移除白名单、解除授权。

* 本期内容来自深耕计划(第4期)学员模拟咨询,第五期深耕计划报名已开启,详情见文末。

在上一篇深耕计划的文章里,写到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为什么志愿来访者,愿意在会被陌生人看见的前提下进入咨询来袒露自己?”

这会有很多解释,其中一个是曾经关于“被理解、被看见”的体验太少了,内在那些痛苦的、仿佛扎了一根还未拔除的刺般的感受,想让更多人能看见,能共情自己。

《妈的全宇宙》这部电影里,扮演反派角色的女儿,有一位高度焦虑的妈妈,对她格外挑剔,见面了不会关心她过得好不好,会说她又长胖了。

黑化的女儿不停寻找妈妈,就想让她看一看自己创造的那只黑色的、会吞噬一切的贝果(一种很常见的中空的圆形面包)。那只贝果隐喻着女儿内在无处安放的痛苦,会像黑洞一样吞噬所有快乐的、有力量的体验。

女儿不顾一切、不辞辛苦,只想让自己的妈妈也能看见,能体验那些痛苦。

影片中那只贝果非常巨大,引入注目。夸张的造型让人很难忽视它。这也暗示着女儿心里的苦楚希望被关注,被更多地关注。

以教学为目的的咨询,一方面能得到咨询师专业的关注,另一方面能观看到视频的学员都是以学习的心态参与其中,目的是跟着咨询师的工作一起来理解来访者的处境。

这几乎等同于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在想象中自己的痛苦以一种相对隐秘的方式被更多人了解了

深耕计划在这周一,也进入了这个很特别的环节:学员模拟咨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多人面前,向咨询师袒露自己

原本计划的学员模拟咨询,是由学员扮演来访者和咨询师,做一整节的视频咨询并录像,最后调整为现场咨询模拟,老师来解析。

准备的压力小了很多,但临场的压力如潮水一般慢慢涌上来

我是第一位来访者。

提前一周开始报名出场顺序,我有些激动的选择了第一个。冒出这个想法时有挣扎,但我还是第一个在群里举手说要扮演来访者。

想起来李仑老师在团体带领时说过:通常一个团体里,第一个说话的是最渴望关系的,最后一个说话的,是害怕关系结束的

那时在团体中,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我是第一个发言的。李仑老师讲出了这条“定律”后,我立刻识别到自己对关系的渴望,可惜之后的轮次里我还是忍不住经常第一个发言。

选择第一个成为来访者,咨询还没开始,移情已经发生了。我感受到一些紧张,但也有兴奋和期待,我在期待成为来访者,并被大家理解和看见,这正是在渴望关系。

在课程里扮演来访者,说是扮演,但它和真实的咨询差别并不大,唯一就是自己会控制暴露的程度。这里我又想起李仑老师的话:就算你防御的再结实,只要你开口,就会呈现出你是谁。

这次模拟中,我该说些什么?

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刷牙时会想,吃饭时会想,工作结束时打着游戏也会想。想被看见,又有点害怕,想谈论自己,又在权衡这个问题是否值得拿来被教学。

周一早上9点半,徐倩老师宣布了课程设置:咨询师和来访者开始工作,当老师喊停,咨访就停下来,开始一段解析,解析完后可以再进行。

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当前发生了什么能很快的被捕捉到,并展开讨论。讨论后的第二节通常会有一些变化,这个变化是十分值得关注的。

到我们的模拟部分了。

我拿出了某一天刷牙时想到的一个真实困扰:但凡有个什么安排,在这个安排前的时间里我都会持续想着这件事,它一直占据着我的“内存”,让我很有压力。

这个困扰是这几天正在上演的真实一幕,我感到自己背负着要对这次课程负责的压力。扮演咨询师的学员“翻译”着我的讲述,把它们变成更加清晰、有着无意识味道的内容返还给我。

几个来回间,话题来到”我一直想着这些事,是担心不提前计划好会有不好的后果,时常忍不住操心。”

咨询师回应我:“似乎你感到这为这些事负责,会让你很有压力。”

我说:“我感到很多事不该我来负责,但又忍不住会想,如果这些事没人管会变成什么样子。”

进行到17分钟时,徐倩老师喊了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的咨询,或许真的可以一个解释扎到根上

“来访者说,她在想这个咨询要谈什么,这是在说,她要把这次咨询准备好,如果这是一次聚会,她想要把聚会给张罗好。”

听到这句话时,有很多感受在一瞬间翻涌起来。

先是有点不好意思,感到自己有一些“把其他人投射为需要被照顾者”的嫌疑,但紧接着是自己的好意被看见了,体验到了理解带来的共情

接着徐倩老师谈到“如果没有人管,会变成什么样子”的焦虑。

这句话被捕捉到时,我预感到重点要来了,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受,因为这句话被埋在一整段梳理过重点的叙述里,在我看来是句不太起眼、说完自己都忘记的话,但似乎这句不经意的话透露了一些重要的信息

“没有人管会变成什么样子,可能是来访者内心的没有人管的部分。可能在来访者内心,自己曾经是那个没有人管的孩子,所以现在想要把所有的事情给张罗起来。我在此有一个假设,有可能来访者想要让自己曾经没人管或想要被管的部分,在现在能够得到满足,所以会不由自主的要去操心,要去管。

一群人聚在一起,各自看手机,也没人操心晚饭吃什么,这个场景或许在说,曾经那个家也是没人管的,属于妈妈的哺乳的功能是缺失的,同时也有丧失,妈妈的不在场带来的丧失。”

这里的解析,是在帮助咨询师理解来访者的困难。因为咨询师在模拟前也做了准备,思考过在有人旁观的情境下下潜到多深。

徐倩老师认为咨询师提前准备得太多,会阻碍把自己放到咨询关系中来,也会阻碍自己去听见来访者的无意识幻想。

作为来访者,在我听到上面的解析时,我被狠狠的戳中了。这个戳,没有让我觉得难堪,而是在我能承受的范围里,温和地打开了一个结,那个结被打开时,很多悲伤涌了出来。

我的意识还在抗拒,还在说:“不是的,妈妈一直都在,她一日三餐的照顾我们,全家最辛苦的就是她”,但那个悲伤的感受像一眼被激活的泉水,我的心告诉我,的确是“没人管”,妈妈的确不在场。

妈妈的不在场,并不是现实层面的缺席

我想起来小时候家里经常来客人,我妈要先张罗这些客人吃饭,我永远是最后一个,有时饭菜备的不够,会歉疚的让我将就一下随便吃一点。

没有客人时,爸爸是优先被照顾的对象,饭吃是爸爸喜欢的口味,只有在生病时有特权要求妈妈做我爱吃的食物。

这些回忆哗的冲到眼前,我看到了曾经那个没人管的自己。

这个“忍不住要去管”的困扰,存在很久了。我也和自己的咨询师探讨过很多次,自己时不时会反思,会和朋友谈起,会去看书想看看有没有答案,但是都没能触达那个结,依然在困扰附近徘徊、兜圈。

直到此刻,这些分析渗透进来。我没有谈及家庭史和早年经历,带来的材料是非常有限的,然而就像有一双手,透过一地杂乱枯草,准确找到了那根深埋的刺。

徐倩老师是对着所有人在讲解,但这些内容对我来说仿佛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

这些讲解和咨询里的解释不一样,带着分析的力度。因为不是直接对着我回应,当时的“场”消解了很多冲击和侵入的部分,最终流淌进来的是一种温和的注视。

我想,这种带着理解和呵护的注视,没有人会不渴望,没有人会不被感动。那是龟裂的土地上重新下了一场雨。

在这时,几乎是情不自禁的想到,好的咨询师或许就是这样的,是这样的解释能进到潜意识的深处,让来访者看到被埋在底下的根须

(也感到十分遗憾,因为双重关系无法选择UM心理的咨询师。)

因为是模拟咨询,并没有做完一整节,老师的点评也并没有深挖来访者的素材,但仅仅是“点到为止”的解析,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扰动,像是把一扇生锈的窗户推开了一条缝。

如果说人格的松动、修复是一件需要耗时很久的、旧屋翻新的大工程,那么即使是将生锈的窗户推开一条缝,也是很有意义的变化。

给咨询师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咨询师的建议

咨询师也做了准备。在思考应该将这次的模拟当作一次教学任务,还是尽量给来访者提供一些帮助。

这些思考背后或许也藏着焦虑。徐倩老师说到咨询师准备太多不利于进入关系,同时,在给来访者回应时不要太快,要留一些空间去思考来访者到底在谈论什么。

我和咨询师的第二段模拟中,咨询师放下这些“准备”,进入到关系中,我们开始能够谈论一些与核心冲突有关的议题了。

在一段材料里捕捉来访者的核心困难、核心冲突,这样做的原因是能使自己的咨询有一条中轴线,使自己不迷失在来访者的叙述里。

我们时常听到咨询师要跟随来访者,要以来访者为中心,但于此同时咨询师也需要保持咨询师的中心位置。发现核心冲突、做出假设,这样,在接下来来访者岔开的叙述里也能与核心的部分保持关联,能帮助咨询师待在无意识层面去交流和工作。

这节模拟咨询的课里,最有价值的不仅仅是老师的点评和解析,而是从这件事开始的那一刻,每个人产生了怎样的移情,在课程中每位同学都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即使是在线上,是在视频中,但仍能感受到无意识的部分在碰撞和交流。

虽然还在学习的阶段,但大家都心怀善意,试图以咨询师、以专业的身份看待模拟现场里发生的事、产生的感受,这个场域本身就蕴含着可学习、可内化的部分。

至于这次扮演来访者,我甚至获得了被治疗的体验,这正是我隐隐期待的,也如第二组的来访者课程结束前分享的那样:

“我想被你们心疼心疼。”

说好今天不讲太多理论,更多的内容欢迎你加入深耕计划来感受。

第五期深耕计划报名已经开启了,从这期开始深耕计划全面升级,增加了婴儿观察版块,由UM×塔维模式儿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培训老师,英国塔维中心培训部初创成员Jeanne博士授课。

并且,这期开始曾奇峰老师也加入了师资组。

这是UM心理的咨询师培养计划,为期三年,名额有限。

*本期授课老师| 徐倩 UM心理咨询能力训练中心培训师,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师,临床工作8年,受训于中德精神分析治疗师连续项目初级、高级组

作者:李雅蕾

曾奇峰、付丽娟首次地面课公开直播

本周六9点,近3小时双师专场,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