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巷子知多少

赵汗青·刘欣华

宿城是座古城,原先城区很小,只在目前的环城路以内。东到小东门桥,西至胜利路桥,南依南门口桥,北达北门口桥。但巷却很多。

所谓“巷”就是旧城区的一种特殊的产物,因为当时很不发达,出进无车辆全靠步行,所以无须宽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居住的房屋逐渐地拓宽加大,家家户户都有了车辆,特别是汽车普及后,“巷”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因而逐渐的变成了路。“巷”慢慢地变成了人们的一种记忆和怀念,逐渐地退出历史的舞台,为路所代替,以后只是一个名字而已。

首先说“一人巷”。一人巷有两个,一个位于区政府大院东侧,北接环城北路,南到胜利中路,全长360米。因为西边是县衙,城墙非常高大,所以住在东边的居民都想往西边挤,扩大自己的地盘。于是便出现了一条南北狭长的小巷,人们便戏称一人巷。由于后人逐渐拓宽,现改为扶疏路。另一个位于人民路东侧50米,南北走向连接西关大街与丰收巷。

其次是“插花庙巷”。插花庙巷位于宿州市中医院东边,人民浴池西边的一条南北巷。即龙祠巷到胜利中路,全长190米,宽5米。插花巷顾名思义,过去那里有座庙,叫插花庙,通往插花庙的巷子,人称插花巷。1967年改为“光荣巷”,1980年恢复原名。

第 3 说是“龙祠巷”。龙祠巷位于插花巷北,东口接淮海路,西口连一人巷的一条东西巷。全长180米,宽5.5米。至于为何叫龙祠巷,不得而知,也许是因为过去那儿有龙姓祠堂,或许是因为纪念上天之龙。但都无考稽。

第 4 说“土地祠巷”。土地祠巷位于宿州市中医院门诊部后,东连插花庙巷,西接一人巷,全长110米,宽5米。因土地祠而得名。

第 5 说“地藏庙巷”。地藏庙巷位于东方宾馆东侧,城隍庙西边,从地藏庙门到胜利中路的一条南北巷。全长160米,宽6米。因为巷子的北端有地藏庙而得名。地藏庙至今仍存在,且香火很旺盛,是宿州市城区保持最完好的唯一的一座古庙。

第 6 说“城隍庙巷”。城隍庙巷位于宿州市百货大楼东侧,南接中山街,北靠胜利路,全长75米,宽6米,如今是宿州市有名的一条商业步行街。城隍庙巷因城隍庙而出名。城隍庙位于胜利路的北边,东靠大寺巷,西连地藏庙巷。原先是座三进三出的院落,东西为厢房,大雄宝殿面南三间,里面塑着城隍老爷,明代香火特盛。1925年,宿州市5000名学子集结在此声援震惊全世界的“五卅运动”。城隍庙毁于日本人。

第 7 说“大寺巷”。大寺巷位于城隍庙东侧,宿州市工会所在地西侧,南靠胜利路,北接五道庙路,是一条南北小巷。全长200米,宽15米。因古代里面有座庙,叫圣果寺而出名。

第 8 说“竹竿巷”。竹竿巷位于城隍庙的东边,东连书院巷,西接大寺巷的一条东西巷。全长130米,宽2.5米。竹竿巷顾名思义是过去的竹竿行,因巷内卖竹竿而得名。另种说法为该巷西头大,东头小,又直又窄,酷似竹竿。

第 9 说“五道庙巷”。地藏庙巷至药店巷,全长500米,宽5——7米。因五道庙而出名。

第 10 说“五道庙后巷”。五道庙巷至药店巷,全长350米,宽4米。因五道庙而出名。

第 11 说“书院巷”。书院巷位于宿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西侧,南连胜利中路,北接环城北路,直通雪枫公园。全长370米,宽7.5米。所谓书院巷,相传,巷内有圣人书院,有圣人在这里教书育人,是古代道人传道、学子求学的地方,也曾举办过乡试。又一说是因巷内原是秦姓“培阁院”的书院,故名书院巷。现在的宿州市政府所在地,原先是宿城一中,上个世纪70年代,宿城一中搬迁宿州市党校,该巷在“文革”改名为“青年巷”,1982恢复原名。

第 12 说“花园巷”。花园巷位于城隍庙后面,北接环城北路,南连五道庙巷,全长180米,宽2.5米。

第 13 说“药店巷”。药店巷有南北之分,北药店巷位于宿州市军人接待站东侧,宿州市十一中西侧,北连五道庙巷,南连胜利中路。南药店巷位于宿州市汽车站的西侧,南接中山街,北接胜利中路。南北药店巷全长400米,宽5米。药店巷过去是宿州市的药材行,两边都是卖药的,因此人称药店巷。

第 14 说“青龙巷、白虎巷”。青龙巷位于宿州市一小东侧,白虎巷位于宿州市一小西侧。南接中山街,北连胜利中路,全长75米,宽3米。因为宿州市一小过去是座孔庙,孔庙很大,南接中山街,北靠胜利路,方方正正的一座庙,至今遗址犹存。按八卦上的说法“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因孔庙是坐北朝南的,因此东为青龙巷,西为白虎巷。

第 15 说“水巷”。水巷位于大河南街与南环城路之间,东仙桥的西边,目前为商业街。水巷是宿州市过去的水行,巷的两边都是卖水的,因而人称水巷。

第 16 说“花墙巷”。又名花墙子巷,位于学宫南,南北走向,连接中山街大河南街,因花墙子得名,全长160米宽3.5——8米。花墙子是学宫南面的牌坊状影壁墙,牌坊上有“宫墙万仞”字样,墙体为砖结构,呈花墙形状,故名花墙子。周边有一些明清古建筑,有大量的砖雕、木雕,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1966年后,因旧城改造需要,已被拆毁。

第 17 说“八一巷”。八一巷位于宿州市军分区西,华地饭店东,南连大河南街,北接胜利中路。因纪念八一南昌起义而得名,全长125米,宽7米。

第 18 说“白衣阁巷”。位于城南路西段,老军分区舍西侧,连接环城南路与大河南街,全长160米,宽4.5——5米。附近有一观音庙,因庙内观音像着白色衣服,当地人称白衣庵,或白衣阁。巷名由此而来。

第 19 说“泰山庙巷”。泰山庙巷位于雪枫小学的西边,南靠胜利路,北接环城路,是一条南北巷。泰山庙巷是因在它北端的泰山庙而得名,泰山庙是座古老的小庙,毁于抗日战争中的战火。

第 20 说“新马巷”。新马巷位于雪枫小学东面,西连西仙桥,东接农林巷,全长160米,宽5米。

第 21 说“农林巷”。农林巷位于雪枫小学东侧,南接胜利路,北靠环城路,是因为老宿县的农业局、林业局所在地设在里面而得名,是条新巷。

第 22 说“健康巷”。健康巷位于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南连环城北路,北接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全长420米,宽3——5米。因老宿县医院而得名。

第 23 说“沿河巷”。薛园北巷至三八沟,全长340米,宽5米。因沿运粮河岸而得名。

第 24 说“薛园五巷”。薛园北巷至胜利西路,全长270米,宽2米。因地处薛园村而得名。

第 25 说“酒坊巷”。大泽酒厂后门至连汴桥,全长350米,宽2米。因大泽酒厂,过去是草祠泉,山西人在此开酒坊而得名。

第 26 说“秦巷口”,西关大街至汴河西路,全长650米,宽10米。

第 27 说“南后巷”。三监南至公平街,全长1400米,宽5米。

第 28 说“兴福巷”。宋园至西昌路,全长1300米,宽11米。

第 29 说“薛卢巷”。西昌路至淮海中路,全长750米,宽6米。

第 30 说“培新巷”。汴河中路至浍水中路,全长500米,宽7米。

第 31 说“市府巷”。汴河中路至浍水中路,全长500米,宽7米。

第 32 说“兴才巷”。顺河路至汴河中路,全长300米,宽3.5米。

第 33 说“姜庄南巷”。顺河路至姜庄南路,全长420米,宽7米。

第 34 说“姜庄北巷”。西昌路至顺和路。全长420米,宽7米。

第 35 说“天皇一巷”。运粮河至淮海中路,全长130米,宽4米。

第 36 说“砚窝池巷”。全长310米宽3——5米。砚窝池巷,位于华夏商场的东侧,连接汴河路和顺河路,因附近有砚窝池而得名( 砚窝池是口井),古井位于顺和路酱品厂院内。相传学宫前方有孔圣人的一方砚台,井是砚台中心的砚池,孔圣人在砚池里研磨写文章。第

第 37 说“葛园巷”。顺河路至汴河中路,全长360米,宽14米。

第 38 说“袁刘巷”。二中门前至淮远路,全长450米,宽4米。

第 39 说“文苑巷”。汴河中路至浍水路,全长570米,宽4——8米。

第 40 说“二中巷” 。袁刘巷至浍水路。全长290米,宽4米。

第 41 说“观泽巷”。幸福巷至汴河中路,全长200米,宽1.5米。

第 42 说“幸福巷”。东昌路至工人路,全长1000米,宽6米。

第 43 说“满仓巷”。师范路至铁路,全长400米,宽7米。

第 44 说“师范一巷”。师范路至铁路,全长250米,宽5.5米。

第 45 说“利民巷”。固镇路至汴河东路,全长470米,宽8米。

第 46 说“沈家六巷”。利民巷至市粮库,全长500米,宽5米。

第 47 说“团结巷”。利民巷至小周家,全长400米,宽4米。

第 48 说“油坊巷”。盐店巷至蚂蚱庙巷,全长400米,宽5米。

第 49 说“矿建巷”。韩池子路至矿建路,全长770米,宽10米。

第 50 说“蚂蚱庙巷”。汴河路北侧,东南西北走向,道东大街至汴河东路,全长430米,宽5——8米,斜穿港口路东西。名称来源于巷内有一蚂蚱庙。

第 51 说“劳动巷”。崔园路至铁路南道口,全长490米,宽8——10米。

第 52 说“北园二巷”。搬运新村至铁路北道口,全长3960米。宽5——8米。

第 53 说“北园四巷”,北园路至怀远路,全长280米,宽8米。

第 54 说“桑园巷”。北园四巷至胜利东路,全长300米,宽2——4米。

第 55 说“运输巷”。第一运输公司仓库至胜利东路,全长550米,宽5——6米。

第 56 说“育才巷”。沱河路至雪枫路。全长440米,宽3——6米。

第 57 说“向阳巷”。位于花墙向南,连接大河南街和小河南街,因距学宫较近,是说书唱戏的聚集地。1939年筹“建兴宿大戏院 ”,戏院规模较大,能容纳一千多人,此巷名为戏院巷。1945年,日本鬼子占领戏院,在此放电影,又改名为电影巷。日本人投降后,戏院改名为“人民电影院”,文化大革命后,改为向阳巷。

第 58 说“马号巷”。位于东关大街中段,连接东关大街与菜市巷。巷名来源于附近的古睢阳驿站,马号,是喂马拴马的地方。宿州西去睢阳,有睢阳古道,道两旁植有杨柳,沿途设有古道,睢阳驿就在该巷附近,是旧宿州四驿中心,清代设驿城一人,差夫60人,马夫96人,马匹96人,每日都有马匹在古道上奔驰,有“古道纵横达九州,红尘车马日相催”的诗句。

第 59 说“马车队巷”。位于道东大街南侧,南北走向,东关大街与蚂蚱庙巷,8米宽,100米长。因巷内有马车队而出名。解放后,此处赶马车的人较多,后来自发组织马车队,是当时运输的龙头。

第 60 说“牛市巷”。位于西关大街东段南侧,连接西关大街与公平街。因为牛马等大型牲口交易市场而出名。旧时人们称这里为牙行,从解放初期开始,直到上世纪70——80年代还有畜生交易。

第 61 说“菜市巷”。位于火车站南侧,宿怀路西侧100米,南北走向,连接菜市街与道东大街,该巷一直是这一带的蔬菜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近几年来扩大到菜市街,交易产品更丰富。

第 62 说“竹器巷”。位于东关大街中段南侧,南北走向。因为竹器材料交易市场而出名。此处的竹器品种繁多,工艺较好,很多人来此购买竹器。

第 63 说“染坊巷”。位于中山街东段,南北走向,连接中山街于大河南街。解放前这里染坊多,信誉好,名气叫大,因而得此名。

第 64 说“木牌坊巷”。位于墉桥区政府对面,从胜利路向南穿过中山街,大河南街,全长240米。此巷因有木牌坊而得名。木牌坊是木质结构的牌坊,建于光绪19年,牌坊上书“枕山带河”。相传是皇上为一蒋姓的大官修建,直到七十年代初还存在。

第 65 说“梅石牌坊巷”。位于人民路西侧,胜利西路南侧,东西走向。巷名源于附近的石牌坊。朱元璋的女婿梅驸马去世后,皇帝为彰显其功绩,厚葬梅驸马,敕造一个四面牌坊。梅驸马系宿州市人,墓的位置在今天的人民路下。

第 66 说“幸福寺巷”。又称八中巷,连接西昌路与秦巷口,因幸福寺而得名。幸福寺为明代以前建筑,是座佛教寺庙,该寺庙有殿,大雄宝殿及两个套院。供奉着释迦牟尼、观音、药师等神像。院东南角挂有明代嘉庆年间的大钟,西南角是一座九层塔。

第 67 说“观音堂巷”。位于东关大街西侧,北起东关大街,经过顺河路至汴河路,宽5米,长300米。因附近有观音堂而得名。

赵 汗 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汗青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高级记者、文史作家、文化学者、博士。曾任安徽经济报宿州记者站站长、《时代·中国之声》杂志副总编兼任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已出版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等九部作品。现供职《中国网·韵动安徽》。

刘 欣 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欣华女、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蚌埠,英文翻译、文化学者、博士。曾任某市中学校长、麓鹿出版社社长、盐城规划市政设计院安徽分院院长,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专职会长。有千余篇散文、随笔、游记、译文散见于海内外各媒体上。代表作有:秋风中的圆明园、爱上临海、西塘·等那一笼烟雨等。现供职《中国网·韵动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