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29日,星期二,晴。

很平常的一天。

家住苏州的朱女士,带着5个月大的女儿,开车出行。

阳光如洒。

轻风惬意。

对于接下来的厄运,她无知无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切来得那么快。

朱女士甚至有点说不清噩梦的开端。

只知道,当时自己很慌。

手忙脚乱。

顾此失彼。

女儿哭闹不止,她试图抚慰。

可,效果甚微。然后,她就分了神——

或许是方向盘偏了。

或许是油门当刹车。

下一秒,车子失去控制,径直往好几米深的太湖冲去。

离地。

腾空。

入水。

本能反应下,会游泳的她努力护住女儿。

可,窒息感仍在逼近——

车子越来越下沉,水位越来越高,冷冰冰的湖水将她们母女包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母亲,朱女士不想放弃。

她抱住女儿,奋力挣扎着,哪怕多一秒,也能多一线希望。

就算不能自救,也要为女儿争取活下去的机会!

可,湖水太深,车子马上就会沉没。

她们母女,还能坚持多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女士两人坠河,动静很大。

太湖岸边,很快集聚了一大帮群众。

有人报了警。

有人在想办法。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岸上的人们无奈地认清了一个事实:要想在短时间内将两人救出,难于上青天。

湖水,太深。

水流,太急。

车子,太重。

靠他们赤手空拳下水施救,除了把自己拖入危险境地,没有其他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怎么办?

难道,就只能这样眼睁睁看着车子沉底?

忽然间,有人发出惊呼:“诶,湖面上有一艘施工船!”

希望来了!

和岸上群众相比,船上之人的救援优势,十分明显。

一来,离得近。

二来,有工具。

想到这里,岸上的人们激动不已。

他们异口同声,一边比划,一边奋力向那艘船发出呼喊:“有人落水了!救命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幸中的是,施工船上正好有两名工人。

万幸

一个叫姚万顺。

一个叫顾建志。

他们听见了呼救,并很快在茫茫湖面找到了目标——那辆几乎快要沉没的小汽车。

没有犹豫。

没有退步。

两人马上调转方向,前去救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形势依旧严峻。

此时,距离小车落水已有一段时间。

姚万顺和顾建志近在咫尺,仍无法判断情况。

车内

带着家伙下水?

不行,太险了。

车身已被淹没,水压巨大无比。

徒手开门,不可能。

从砸窗,同样天方夜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两人意识到关键:得先让车子浮出水面,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

救援

可是一辆车子重达吨,如何才能将其抬起?

突然间,顾建志脑海里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他把目光移向船上搭载的大型挖掘机,然后快步上前。

开车门。

坐定。

握盘。

启动。

成败在此一举。

若成,便得一线希望。

败,甚至可能对车子造成二次伤害。

但,管不了那么多了。救人要紧!

他熟练地操控着挖掘机。

找准位。

下铲斗。

很好,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见那铲斗仿佛一双巨型的手,将小车缓缓托起。

越来越高了!

终于,第一个奇迹发生——小车重出湖面!

众人悬着的心,缓缓放下。

然而,大家还没能高兴几秒钟,车子又摇摇欲坠,滑落水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岸边群众的心,再次提到嗓子眼。

他们面面相觑,一脸茫然:这是怎么了?不是都快上来了吗,又发生了吗?

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答案,在于强劲的风。

刚刚操控挖掘机时,船上两人就已问题。

发现

风太大了。

车太重了。

光靠挖掘机的机械臂,太吃力了。

一边抬,铲斗就一边左摇右摆,很不稳。

车子跌落,不算意外。

看来,单用挖掘机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怎么办?

一时间,顾建志和姚万顺陷入了迷茫。

但,还不是放弃的时候。

既然抬不,那就顶住车子,延缓其下沉也好!

起来

于是铲斗继续作业,车子的下沉速度大大放缓。

这给了两人思考时间。

姚万顺默默走到船的最边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刻,水里的车子依旧摇摆——

而车顶的天窗暴露在空气中,若隐若现。

有办法了!

姚万顺急中生智,抄起铁榔头,开始敲击天窗玻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道痕。

两条缝。

啪叽!碎了个口子!

他再接再厉,持续猛砸。

两分钟后,玻璃全碎,天窗全破。

这是真的“生命之窗”啊!

不过,车内还是没有太多动静——

两位师傅便又回身,继续找工具。

殊不知,第二个奇迹已悄然逼近。

岸边突然爆发呼喊阵阵:“出来了出来了!帮忙拉一下,快快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苏州当地民警,颜延宏也在岸边。

派出所

他密切关注着水面,并适时提醒水下的新动态。

天窗破碎后几十秒,水下有了动静:朱女士托举着女儿,露出了水面!

偌大的湖面上,她的身影极为渺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发不出声。

更做不了大动作。

身上的力气渐渐耗光,她快不行了。

刚刚迷迷糊糊中,朱女士感受到了一股力量,在将自己和女儿往上送。

是幻觉吗?

可能是吧。

但很快,车顶又传来撞击,天窗在一点点破裂。

是真的有人来救她们了!

朱女士用残存的意识坚持着。

她抱起女儿,双臂朝上,能举多高就举多高。

拜托了,快救救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颜延宏第一时间注意到了,大声呐喊。

很快,船上听到了。

姚万顺赶紧探出头,望见了正拼命托举着小婴儿的母亲。

顾不得考虑。

顾不得肮脏的湖水。

下一秒,他纵身跳进湖里,向朱女士伸出了手。

他抱住对方,往船边回游。

顾建志则负责在船上接应。

此时,朱女士的体力已濒临极限。

隐约中,她知道自己得救了,但已无法思考,动作全凭本能。

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把女儿递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完这个举动,她终于安心。

紧绷的神经陡然放松,彻底瘫软了过去,意识消散。

至此,救援结束。

但姚万顺和顾建志,仍然需要和时间作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颜延宏仍在岸边冷静指挥:

“孩子面朝下!面朝下!”

“这边联系医生,联系120!”

船上的两位师傅也一刻不敢耽搁。

救到人后,他们就赶忙开船,加速靠岸。

民警们早已在此接应。

他们脱下外套,裹住孩子,火速前往医院。

争分夺秒。

没有停歇。

万幸,最后的最后,第三个奇迹仍在上演——小婴儿没有大碍,朱女士也只是轻微擦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以想象,这样一个危难的情景,会有如此美好的结局。

要知道,水下援救,难如上青天。

大多数在水下遇险的人,往往都回不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17日,山东。

一辆行驶在桥上的小车,突然失控,撞破栏杆,直接坠河。

当救援人员,司机已经不幸离世……

赶到

5月16日,韶关。

一辆面包车坠河,10人遇难。

车上有9名女性,基本是打零工补贴家里的农村女性……

5月22日,昆明。

一名女子驾车不慎坠河,水流湍急,她爬出天窗等待救援。

然而,一切都没能来得及。

等救援人员到来,她已失去生命体征……

类似事件,不胜枚举。

所以朱女士母女的获救,真的太惊险,太幸运了。

这种幸运,来源于两位师傅的冷静、勇气,和一心救人的热忱。

还有热心人的帮忙:

群众及时呼救,抢占时机。

苏州当地民警,指挥有序。

他们都是普通人,却在这场救援中,闪闪发光。

不知从何时起,人与人之间,芥蒂横生,信任感备受考量。

扶个老人,会犹豫。

帮别人,总有风险。

所以有人说:我们的社会好像正在“冷漠”。

但朱女士获救的故事,强有力地反驳了这一点。

无论何时,好人一直在。

善意源源不绝。

正是这些善意,聚集起来,温暖了人间。也正是这些闪烁的微光,一起照亮暗夜。

我相信:

不论观念如何割裂,

不论人心如何变迁,

善良与爱,永不会缺席。

因为,那是无法遮掩的人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