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全称叫“美利坚合众国”,这是中国人对UnitedStatesofAmerica的翻译,至于为啥将America翻译成“美利坚”,现在已经无法考据了,没人知道是谁翻译的,也没人知道具体的翻译时间。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史可以追溯到清末,当时对于美国的翻译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由于美国的国旗是由五星和条纹组成,因此民间俗称美国为“花旗国”,对于来自美国的事物都冠以“花旗”二字,例如花旗参、花旗银行,南京现在还有所小学叫花旗小学。而今天越南则依然称呼美国为花旗国,越南对美国的翻译是“花旗合众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旗银行)

不过“花旗国”非是一个官方称呼,清朝官方也从来没有在正式文件中将美国翻译成“花旗国”。

1844年7月3日清政府与美国签署了中美之间首个政府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在该条约中对美国的称呼是“亚美理驾洲大合众国”,简称“大合众国”,此后的《中美天津条约》也延续了这一称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美望厦条约》)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亚美理驾洲大合众国”一直都是清政府对美国的正式称呼,但在晚清社会却没有一个公认的翻译名称。

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当时清廷海关曾将美国翻译成“咪唎坚”,后来魏源在编著的《海国图志》的时候参考了这翻译,进而将美国称之为“弥利坚国”。

再后来到1848年,徐继畲编著《瀛寰志略》中首次将美国国名译为“米利坚合众国”,简称米国,这个翻译基本奠定了日后对美国的称呼,今天的日本依然使用“米利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现在仍旧称呼美国为“米国”)

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时候,清政府已经将“亚美理驾洲大合众国”简称为“大美国”。

到中国民国成立之后,中国官方正式将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

“美利坚”这三个都是妥妥的褒义词,将America翻译成“美利坚”透露出晚清社会对美国的一种崇拜,

并且不只是美国,晚清时期对西洋各国的翻译都是带有美化色彩,例如: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义大利(意大利)、瑞典、丹麦,这些国家的翻译都不错,也显示出当时中国社会对西方文明的一种仰望。

其实在晚清之前,汉人对周围国家的翻译都是带有侮辱性质的,从来不用什么好字,例如俄罗斯就被翻译成罗刹,一听就不咋地。

后来清兵入关,作为少数民族的清朝统治者十分厌恶汉人对外族的蔑称,于是大规模修改翻译,去掉了一些侮辱性字眼。

时至今日,“美国”这个翻译早已深入人心,韩国也使用这个翻译,而日本和北朝则坚持使用“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