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财政部官网通报8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意在警示地方不得违法违规举债、新增隐性债务和虚假化债。

其实早在2017年财政部官网首次公布地方违法违规举债问责情况后,一段时间里财政部公布了多个地方隐性债务问责情况,不过2019年之后一般都由各省市公布隐性债务问责情况。时隔多年后,财政部为何再次公布隐性债务问责案例?

受疫情冲击、退税减税、楼市低迷等影响,当前地方财政收入罕见出现下滑,地方财政比较困难。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3.9%,以土地出让收入为主的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同比下降28.8%。

今年经济稳字当头,政策层面上要求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但地方财政比较困难,一些人士认为隐性债务监管可能放松,甚至认为为了稳增长短期可以违法违规举债,而这将突破不得新增隐性债务的“红线”。

中央财经大学温来成教授告诉第一财经,如果以新增隐性债务的方式来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这等于前面若干年遏制隐性债务工作前功尽弃。此次财政部时隔多年公布隐性债务问责案例,其实是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决不能以隐性债务增长方式来拉动经济增长,遏制隐性债务增长红线不得突破。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大学教授、博导吉富星告诉第一财经,不能以应对疫情冲击、稳增长之名搞违规举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疏堵结合,“开前门、堵后门”,持续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

“一方面,面对经济下行和财政紧平衡的严峻复杂形势,开大前门、加大跨周期调节政策工具力度,合规满足地方合理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地方应树立正确政绩观,有保有压、量力而行、合规创新开展投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效率;此外,加大违规举债的监管和问责力度,不留风险隐患,构建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长效机制。”吉富星说。

财政部上述通报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严峻复杂,党中央明确要求有效管控重点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各地方、各单位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作为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底线思维,落实工作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强化日常监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

所谓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多年来相关部门强化隐性债务监管,隐性债务风险稳步缓释,风险总体可控。但新增隐性债务情况仍然存在,一些地方为完成化债任务,搞数字化债、虚假化债。

这从此次财政部筛选的8个典型隐性债务问责案例中可以体现。这8个地方分别是安徽安庆市、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贵州省兴义市、江西省贵溪市、湖南省宁乡市、河南省孟州市、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

上海财经大学郑春荣教授在看完这些问责案例后告诉第一财经,部分地方融资平台的整改和转型不到位,仍然继续充当地方政府违规融资的“白手套”。案例中的安庆市、兴义市、贵溪市、宁乡市、孟州市等违规案例中均有地方融资平台在违规融资中充当重要角色,一方面执行当地政府的指令,为公益性项目提供资金;另一方面以市场化经营的幌子进行融资。

比如,根据财政部上述通报,2019年1月,时任贵溪市财政局局长项某某提议,并报贵溪市常务副市长李某某同意,贵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抄告单,要求贵溪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市城投公司)承担应由财政预算安排的城乡社区建设、市政维护类和还本付息类等支出。同年10月,时任贵溪市财政局局长(兼任市城投公司党组书记)李某某提议,并报经时任贵溪市市长周某某和常务副市长李某某同意,市城投公司从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中安排1.7亿元,用于被征地农民失业保险费用、棚户区改造征地拆迁、部门工作经费、园林绿化养护等应由财政预算安排的支出,造成新增隐性债务。

“贵溪市财政局局长李某某兼市城投公司党组书记,这说明政企不分。因此,下一步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整治力度,通过混合制改革等手段,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郑春荣说。

他表示,从违规举债的案例来看,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在没有落实项目经费的条件下,就违规上马,然后就挪用资金、拖欠工程款或违规融资等,产生了隐性负债。因此从源头上看,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管理,达不到融资条件的一律不审批。如果在项目审批论证时已落实资金安排的,但在项目建设时却发现事实不符或项目建设资金大大超出原预算的,要从严追究责任。

温来成表示,此次财政部公布的8起问责案例中,除了新增隐性债务外,另一大问题是虚假化债。虚假还债并没有实际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债务风险依然存在,因此也要严肃问责。

比如,根据财政部通报,2019年11月,在未征得相关贷款金融机构同意的情况下,安庆市有关单位根据安庆市人民政府会议研究决定,与安庆市同庆实业有限公司签订补充协议,将已用于质押融资的原棚户区改造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协议的合同额进行变更,对其中的371.76亿元直接删除作为化债处理,造成化债不实。

财政部表示,上述8个典型案例反映出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干部政绩观存在偏差,纪律观念不严,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成效。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问责,充分彰显了对隐性债务问题终身问责、倒查责任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意志。各地方和各单位要从中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

郑春荣表示,从问责的层次来看,8个案例都是省级政府对地级市或区县政府(开发区)进行问责,这表明,目前省级政府在监管地方违规举债方面下了较大功夫。但未见地级市政府很好地自查自纠,表明防线不严。建议下一步应更多地加强地级市及以下各级政府的纪检、监察、审计、金融办等机构的协同监管,把违规举债的苗头及早遏制。

财政部表示,将切实履行财会监督职责,对新增隐性债务和化债不实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持续强化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