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期间,俄罗斯空天军的表现饱受诟病,现役主力战机从苏25到苏30到苏34再到苏35被击落个遍,尤其是苏34,多次在“舔地”任务中折翼。这些战损,有些是因为使用上的失误,有些则缘于战机本身性能的不足。而在战后,俄罗斯经济可能出现大幅度倒退,军费急剧萎缩,军机采购数量可能大幅度缩减,一场“优剩劣汰”的运动看来不可避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常情况下,空军会通过精简机型,并提高剩余机型零部件的通用性来降低成本。如此一来,战后的俄军会更加青睐“一机多用”的多用途战机,而苏-34这种用途上比较单一、设计上精神分裂的飞机,可能第一个停产。

为什么说苏-34的设计精神分裂?很好理解,航电系统比较完善,能防区外精确打击,却还上了1吨半的钛合金澡盆装甲……这到底是战斗轰炸机,还是强击机?舔地的活,交给苏24和苏25不好吗?精确打击的活,交给苏30SM不香吗?非要二合一,舔地的时候带着昂贵的航电,防区外打击时背着1.5吨的装甲,这样的设计,不是精神分裂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34精神分裂的设计,缘于它是一个苏联遗孤,冷战作战思想的活化石。作为苏24的接班人,以及苏联前线轰炸机的耗材属性,苏-34的设计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冷战结束了!苏联解体了!俄罗斯养不起几千架前线轰炸机了!双发重型机不能当耗材了!

苏-34能够在苏联解体后继续研制,并在21世纪开始生产,一是陈旧作战思想的惯性,二是俄罗斯自用型多用途战机的迟到,三是要保住新西伯利亚厂饭碗!但是现在,俄乌战争的惨重损失宣判了它的死刑,停产是它唯一的归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哪款战机最符合俄军“一机多用”的需求?苏-30SM。具体来说,就是升级之后的苏-30SM2。换装117S发动机和雪豹E雷达后,苏-30SM2相当于双座版的苏35,空战性能相当,对地打击能力更强,还有潜力改装成“歼16D斯基”,或指挥S70之类的“忠诚僚机”作战,显然比苏-35的效费比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伊尔库茨克厂预计到2023年底,才能完成苏-30SM2与117S发动机的整合,因此共青城厂可能还会生产一段时间苏-35,以满足替换苏-27S等老旧空优战机的需求,直到苏57量产(目前该机雷达的T/R组件遭西方断供)。没错,是等到苏-57量产,而不是苏-30SM2一量产,苏-35就停产,毕竟共青城厂也得有活干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米格-35,一共造了八架,六架给了雨燕飞行表演队……俄罗斯现在恨不得一款飞机包打天下,你个米格-35性能不高,造价却不比苏-35便宜多少,发动机还不能跟侧卫系通用,最要命的还是个小短腿,地广人稀的俄罗斯哪有你的生存空间?

这样算来,目前俄罗斯正在生产的五款战机,在几年内可能停产三款。只剩下苏-30SM2和苏-57。而苏-30SM2并非隐身战机,要想适应未来战场,并保住伊尔库茨克的生产线,必须进行隐身化改进,并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那这成了什么?苏-57双座版嘛!好在苏-27KUB就是共青城分给伊尔库茨克生产的,单干的时候都能分口饭吃,现在大家同在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的屋檐下,眼看着兄弟饿死,对得起这“联合”二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未来俄罗斯真的只靠一款苏-57独挑大梁了吗?当然不能,还有苏-75呢嘛。这个飞机设计得妙啊,只用一台苏-57的发动机,还有苏-57的主翼、垂尾、雷达和座舱,就攒出了一架隐身性能比苏-57更好、能超音速巡航、机动性优于F-35、弹仓容量只比苏-57少一枚的神机(论设计的艺术)。再加上与苏-57零部件的高度通用性,两者的组合,完美满足了后俄乌战争时代花小钱办大事、多快好省重建空天军的地狱级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57肩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它不仅要替代所有的侧卫家族,还要接米格-31的班,毕竟换上产品30就能超音速巡航,配合更好的雷达和远程空空导弹,再加上隐身加成,完全可以担当截击大任。至于米格-41什么的就别想了:研制一款4马赫的有人战机,俄罗斯是打算把战略核潜艇砍掉吗?

好了,俄罗斯航空制造业未来的布局,就是共青城造苏-57,伊尔库茨克造苏-57双座版,苏-75据说要分给米格厂。那么,没有饭吃的新西伯利亚厂咋办?就造S70吧,能打中距弹的隐身无人攻击机,也算是苏-34的精神传人。至于苏-25的接班人,当然是猎户座和牵牛星这类的察打一体无人机了,舔地的活,还是别让飞行员冒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解体已经30多年了,但俄军的作战思想,并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潮流。这里当然有经济、技术上的制约,但传统思维的惯性也不可谓不大,而打破僵化思想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战争。2008年的俄格战争,就为俄军“师改旅”扫清了阻碍,最终诞生了精干的“营级战斗群”;2022年的俄乌战争,也必将成为俄罗斯空天军、乃至整个俄军彻底摆脱苏联建军模式的契机。相信战后的俄罗斯空天军将浴火重生,成为一支更加精干高效的现代化空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