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古人对自己孩子耳提面命的话,直到如今读书的重要地位也从未被动摇。当代的中国学子以考上名校为荣,他们的观念里名校就代表着好的未来,可无数的例子也在告诉当代的中国学子,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想要前途光明,不仅要成绩,性格能力人品也同样能决定他们的未来。

名校只是敲门砖,脚踏实地才能出人头地

在中国一直流传着"一清二北"的说法,寒窗苦读数十载的学子都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进入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继续求学,这不仅是光耀门楣的大事,也是表明其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张晓勇的高考成绩是全县第一,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功升入清华大学,在那个年代连大学生都很难出一个的县城,他不仅成为了一名大学生,还进入了中国顶尖学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在强者如云的清华张晓勇的分数只能选择一个较为冷门的专业。这严重地打击了他的自信心,县状元的他头一次感觉到了现实和理想巨大的落差感。

他一直想成为决策者,可从清华毕业的他进入企业后却只能做边缘的客服,这种梦想与实际相背离的情况终于击垮了他,他内心难以接受当下的状况。而恰逢家中变故,他最终回到了家乡,虽然拿着清华的学历却只能成为一名安保人员。

考入清华的张晓勇自命不凡,岂料名校的文凭也不是绝对保障,如果当初的他能够静下心好好学习自己专业的知识,步入社会后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如今的他就不会是一个小小的保安。大厦始于地基,仅有充沛的知识并不足以支撑一个人过好一生,真正的成功者一定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实社会气氛浮躁,太多人难以静下心来专注做一件事,所以大多人一事无成。在学生时代部分家长和孩子存在一个误区,他们将名校学历与美好未来挂钩,以为只要上了一个好的大学,一定能有光明的未来。

殊不知大学是小半个社会,在这里不仅需要保持学习的能力,还得在这其中全方面发展,为人处世都是大学里的必修课。升入名校的学子们,第一个需要警惕的就是"自视甚高"。

名校学历只是找工作时的敲门砖,高学历意味着此人比其他应聘者的竞争力更高,而最后决定是否录用还得看个人的实力 。自命不凡可以有,但在实现"天命"的这条路上必须一脚一个印地踏出来。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凡事量力而行

生活中总能遇见一些人,平时就喜欢"打肿脸充胖子",看起来威风堂堂其实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刘汉青此人算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他自己本身就喜欢学习,又肯下功夫又肯努力,在那个大学生都是"国宝"的年代,他升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整个中国就业大环境都偏向军工金属业,他选了很火热的金属热处理专业,这专业毕业后绝对不可能混得太差。可升入大学的他沉迷于一个数学猜想,为了证明这个多国数学家都无法证明的猜想,他疯狂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渐渐地他的学业落下一大截,专业课频频挂科,最终导致他无法取得毕业证。毕业后没有被分配工作,后来成为了一名低保户,靠着国家财政救济度日。

刘汉青对学术痴迷有错?其实是没有错的,科研工作者需要有热情,但他错在没能正确预估自己的实力,在一件对他来说是无法解决的事情上,消耗了太多的精力,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擅长的领域,所处位置的不同就有不同的责任。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在学业外可以去适当了解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可本末倒置。而作为数学家就应该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解决现今数学上还未解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出现个人的能力和所做之事不匹配的情况时,应注意及时调整或者向上级反应,不然最后受伤的将是三方。当代青年对未知的世界勇于探索,这是值得鼓励的,但在进行探索的时候也应注意量力而行,切不可因小失大,最后自食恶果。

中国古代的工匠们总会将"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挂在嘴边,其根本目的就是告诫自己要时刻审视自己,凡事都记得要三思而后行,依据自己的能力确定自己能做的事。盲目自信硬扛与自己能力不符的事情,最终只会将事情越做越糟糕,这是古人曾教授给大家的道理,但总有人不懂。

知识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决定自己未来的生活状态

近代中国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在高中以前的阶段大部分学子生活中只有一件事重要,那就是学习。生活上父母事无巨细一手包办,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多次出现。大多数家长认为好成绩就代表好未来,可他们不知道十八岁之后的人生,成绩并不是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进入大学开始,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从成绩变为了方方面面,成绩好的学子不再拥有特权,而成绩差的孩子也不一定默默无闻。大学中真正受大家喜欢老师器重的孩子,往往性格人品都不错,仅有成绩是不足以让大家欣赏的。

人大才女伍继红曾是江苏省的文科高考状元,当时的她临近毕业时选择了考公务员。每次公务员考试她总是积极报名准备参加,没有想到的是她数次考试无论笔试成绩还是面试结果都不理想。这位曾经学习的天才,被即将跨入社会找工作的这道门槛给拦住了。

多次考试皆以失败告终的她最终决定走普通人的人生,回到家乡结婚生子后成为了一名家庭主妇,人大才女的光环最终暗淡了下去。而过高的学历并没有让她的人生之路更加的顺遂,反而因为观念的不同,她拥有过三段婚姻,孕育了五个小孩,沉重的生活压力压得她喘不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因为种种原因身上的光环逐渐消失,成为了人群中极不起眼的一类人。学历有时候给人带来的并不是畅达的捷径,有的时候可能是沉重的负担。

知识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决定一个人往后的一生,升入高等学府的高考成绩仅是对过去学习生活的一个总结,最终的人生还是需要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名校出生却穷困潦倒,未来的教育应改变重点

现今中国的教育被部分家长扭曲了,在各方积极出台政策准备扭转"分数至上"的教育观念时,中国的家长却还在孩子耳边念叨"成绩最重要"。越来越多的例子表明,即使进入名校也依旧过不好一生。

进入名校只是增加了出人头地的客观条件,但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他能否找到好工作的关键,在步入社会后能否适宜,这都不是学历能决定的。升入高等学府不等于高枕无忧,也不会高人一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求学的路上,学子们应该秉承初心,戒骄戒躁,保持一颗谦逊学习的心。但也要注意,量力而行,对知识世界的执拗没有错,但不可忘记自己是求学者的身份,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不可过分强求。

他们三人皆是曾考入我国高等学府的才子才女,但最后每个人的人生都让人唏嘘。这不禁让大众疑问,中国的教育真的是没问题的吗?

过去中国的"应试教育"确实饱受诟病,部分所谓的才子才女,实际上是只会读书的机器,除了考试时他们能够取得高分以外,具体的动手实践能力比一般孩子差了不少。近来中国的教育改革旨在培养素质型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学校里衡量一个孩子的标准不再是单一看成绩说话,个人的性格能力都是考核的标准,从教育局硬性区分的文理科迈步到由孩子自选学习的科目。中国一直在努力,诚然在实施过程中会有不足之处,但这种改变已经成为了时代的新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应的家长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死读书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孩子生活的一切得让他们亲身体验,家长一手包办不是爱的蜜糖而是害他们的毒药。

读书确实是改变命运的捷径,但拥有知识并不是改变命运的决定性途径,想要换一种人生,绝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多去体验缤纷的世界,对这些学子更加有益。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一定是多方面发展的人才,而不会要只会读书的"才子才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