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乍动,万物复苏。

北京时间3月5日22时44分

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叫“惊蛰”,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万物冒地而出,蕴含生机,活泼的春天,正款款向我们走来。惊蛰的到来,正值九九时节,是人们欣欣然迎接久违的春姑娘的时候。

树始绿,花始开

草长莺飞,春意渐浓

春暖大地的欢愉如约而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惊蛰天气

惊蛰时节

万物的美好正从蛰伏中醒来

今天下午沙尘影响将逐渐减弱

夜间风力也将逐渐减弱

周末天气以晴和多云为主

气温小幅回升

周日夜间天空云量增多

关注天气变化,关注临近预报信息

具体预报和相关气象指数

今夜

晴间多云

西北风4-5级阵风6-7级转3-4级

最低2℃

3月5日 星期六

白天到夜间:晴间多云

西北风转东南风3-4级,12到1℃

3月6日 星期日

白天:晴转多云

夜间:阴转晴

东南风转西南风3-4级,14到3℃

新一周

3月7日 星期一

晴间多云

微风,16到4℃

3月8日 星期二

晴转多云

微风,18到4℃

3月9日 星期三

多云转晴

微风,20到6℃

3月10日 星期四

晴间多云

微风转东风3-4级,20到8℃

解读惊蛰

“蛰”,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藏也”,《尔雅·释诂》则言“蛰,静也。” “蛰”本来描述的是一种现象,指在四季分明的地域,到了冬季,动物就开始伏藏和安静下来。“蛰”字的构成,下面的“虫”,并非仅指昆虫,而是所有动物的统称。

惊蛰,古代又称为“启蛰”,是指随着气温慢慢回升,天之阳气的生发,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树木长出新芽、开花,小草泛绿,冬季伏藏的动物也开始从土里钻出来,变得极为活跃,自然界一下子变得生机盎然。而这种特征在《黄帝内经》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描述,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惊蛰三候

一候 |

桃始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二候 |

仓庚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惊蛰后五日,“仓庚鸣”,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

三候 |

鹰化鸠

再五日,“鹰化为鸠”,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惊蛰习俗

惊蛰 |

祭雷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惊蛰的节气神是雷神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

惊蛰 |

祭白虎化解是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反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惊蛰 |

吃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此时天气乍暖还寒,气候相对干燥,人容易口干舌燥,饮食上可以选择多汁性寒味甘、有润肺滋阴功效的梨。但梨性质寒凉,不宜一次食用过多,对于脾胃虚寒或者血糖偏高的人,则不宜食用生梨。

惊蛰 |

蒙鼓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惊蛰 |

“打小人”驱蛰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感知惊蛰

古人一般认为,惊蛰前后人体内的肝阳之气渐渐上升,“阴血”相对不足,人体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有所体现:

第一,上火。

由于阳气上升,部分素体阳气偏盛的人在容易出现火热上炎的征象,如口干舌燥、口腔溃疡、流鼻血、便秘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床上很多患者反映,原来一直吃着很舒服的中药,最近吃却出现口腔溃疡的症状,有的人鼻子、牙龈出血,有的则易于出现皮肤风疹或过敏性鼻炎等问题。“火性炎上”,上述症状都是火热上升至头面的征象。

第二,失眠、头痛、眩晕。

在人体五脏与四季的相应中,春天属于木,对应肝脏。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上升,阴血则会相对不足,因此,常出现两方面的问题。

  • 一是肝气欲升而不得升,出现肝气郁结,或肝热内郁,临床可见抑郁、焦虑、失眠等现象。而素有精神疾病的人群,此时精神疾病也容易加重。民谚素有“菜花黄,痴子忙”之说,即是指春季精神疾病易于复发。

  • 二是肝阳升而太过,导致肝阳上亢,出现眩晕、头痛、失眠等症状。在春季,临床相当一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容易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传染性疾病增加。

万物复苏,细菌、病毒滋生,传染性疾病增加。在过去疫苗接种不广泛时,乙脑、流脑、猩红热等传染病多在春季大面积发病,现在虽然这些疫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没有完全消灭,因此春季依然要谨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惊蛰养生

黄帝内经》的养生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里的“养阳”,不是温补阳热之品,而是通过各种活动、行为、精神调摄等,促进人体之气的生发、活跃。

此时养生应该顺应天时,保持心情愉悦,如春日一样充满生机。我们的睡眠、运动、衣着、精神状态等,都要有相应变化,以促进阳气生发、肝气舒达。

一 |

睡眠适度减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倡,春三月要“夜卧早起”,即晚睡早起,减少睡眠时间,以顺应春季白天时间延长、夜晚缩短的变化,促进人体之气的生发。

二 |

适度增加运动

尤其是晨起运动,可促进人体阳气的生发、疏泄。早起配合运动,能够有效预防春季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的发病。

三 |

多食绿色蔬菜

绿色属木,与肝脏相应,荠菜、茼蒿、薄荷等绿色蔬菜既可以促进肝气的疏泄,又可以清肝热,防止春季火热上炎。同时,在饮食上,还要注意减少温热性太强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牛肉、羊肉类,麻辣火锅也要少吃。

四 |

注重精神调养

《黄帝内经》强调春季情志上要“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意思是说,多生机,多给予,多奉献,多奖赏,以调摄精神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易养生 一食一穴

一食:乌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梅是在五月采摘的将熟之青梅、黄梅等用烟熏制而成。古代一般将青梅、黄梅装在篮子内,放置于凸起的出烟口上熏黑备用;而现代多用烘干、烤干的方式制作。

乌梅味酸,入肝,既有收敛之性,可以养肝阴、清心火,又有生发疏泄之用,可以疏肝气。所以,在临床上可以清心除烦,改善睡眠,治疗皮肤过敏等。

食用方法:独梅汤,即以乌梅15克煎汤,白糖冲服。

可以在惊蛰前后,每日一剂,连续7日;平时亦可经常服用。

凡肝血不足,肝气妄动,克脾、扰胃等所致的泄泻、吐血、咳嗽、发热、口干舌燥、失眠、皮疹、鼻炎等均可服用。

一穴:太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冲穴属于足厥阴肝经,位于足背,在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处。

该穴具有疏肝解郁、清泻肝火之功效,临床常用于防治脑中风、高血压、抑郁症、失眠、疲劳综合征诸症,被历代医家所重视。该穴位与双侧合谷穴合称为“四关”,是养生保健、疾病治疗之要穴。

春季肝郁多发,肝火易升,通过推按太冲穴,可以很好改善、预防肝阳上亢引起的高血压等春季多发病。

按摩方法:双手拇指,轮流向足趾方向推太冲,每次200次,直到太冲疼痛感消失。每日一次,隔日一次,建议经常推揉。

惊蛰已至,万物复苏

朝气蓬勃的春天就要来了

让我们一起

在春光里

勇敢追梦、奋力奔跑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

我们一起走过的二十四节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 | 马媛 陈彤

综合 | 新华社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天津气象 中国天气网 健康中国 北京日报 天津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