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1月23日,沙特老国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去世,他的第二十五个儿子,也就是沙特王储的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继承王位,成为沙特的最高元首。

作为老国王的第二十五个儿子,能继承王位,本就是权力斗争的结果,这也充分说明了沙特国内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多变性。萨勒曼上位后,为了避免自己成为觊觎的对象,当然是要先巩固自己的位置。

和平年代,铲除政敌的有效手段就是反腐,果不其然,不久后,沙特国内掀起了史无前例的反腐风暴,萨勒曼直接控制的最高反腐委员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1名王子被捕入狱,多名前任部长、军人和企业家也身陷入牢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特本就是一个披着现代国家外衣的封建王朝,贪腐者都是皇室成员和达官显贵,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让人意外的是,沙特的反腐风暴居然刮到了另外一个国家:黎巴嫩。

黎巴嫩与沙特并不接壤,按理说不应该有太多利益纠葛,不过,2017年11月,正在沙特访问的黎巴嫩总理萨阿德·哈里里却在访问沙特期间,突然主动辞职,震惊了世界。此时,正值沙特国内的反腐风暴最猛烈的时候。

更加让人匪夷所思的事还在后头。一个月后,已经提交了辞呈的萨阿德·哈里里却突然改口,声称自己正在考虑收回辞呈。黎巴嫩人民似乎也不想自己的国家更换总理,对哈里里展开了声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年后,黎巴嫩总统米歇尔·奥恩再次任命哈里里出任新一届政府总理。哈里里在后续的投票结果中高票当选,成功连任总理。

这一去一来之间,似乎彰显了黎巴嫩社会的公平正义,但残酷的是,这并非事实真相,而是黎巴嫩面临残酷现实的缩影。

中东苦主

要问中东苦主是谁?不了解情况的人会说是巴勒斯坦,也有人说是叙利亚,还有人说是伊拉克。但这些答案都错了,中东真正的苦主,非黎巴嫩莫属!而且他们的“苦”如今已然愈演愈烈,难有逃离苦海之日。

过去,黎巴嫩有着悠久的文明史,这里是腓尼基人的发祥地,著名的“腓尼基文字”和“巴尔贝克神庙”就诞生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地处欧亚文明冲突严重的中东地区,不少民族都曾经占领过黎巴嫩,相继被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统治,后来又轮番被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占领。

近代以来,黎巴嫩再次被西方列强占领,经过一番抗争,总算在1946年获得了独立地位。但命运再次和黎巴嫩开起了玩笑,因为,中东出现了一个新的国家,它就是以色列。

中东巴黎

得益于绝佳的地理位置和开放的文化传统,黎巴嫩很快就在中东异军突起,当其它国家只能通过卖石油的时候,黎巴嫩人却独树一帜,四处开花,无论是金融、商业还是旅游,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将黎巴嫩变成了中东最富裕的国家之一,黎巴嫩的首都贝鲁特,被誉为中东巴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黎巴嫩人,在商业上的天赋,直逼犹太人,黎巴嫩人的商业足迹和政治触角,遍及全世界,许多赫赫有名的人,都是黎巴嫩后裔:前世界首富,莫西哥电信巨头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就是黎巴嫩裔墨西哥商人;巴西前总统米歇尔·特梅尔,也是黎巴嫩人后裔;还有那位被日本软禁,又使用金蝉脱壳术逃回黎巴嫩的前日产汽车总裁戈恩。

第一个加入新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名叫马海德,革命时期,马海德在多个地方开展医疗救护工作,白求恩医生就是他介绍给八路军的。1950年,马海德加入中国国籍,并在2019年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长期被基督徒占领的缘故,独立前的黎巴嫩人口主要以基督徒为主,长期受到西方国家的扶持,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论农业,黎巴嫩是东地中海地区的粮仓,论交通优势,许多欧洲人借道黎巴嫩进入中东,论工业,沿海地区也是传统的工业地区。黎巴嫩旅游资源丰富,首都贝鲁特曾被称为“中东巴黎”。许多人认为,黎巴嫩是最不像中东国家的中东国家。

然而,这一切已经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情,后来的黎巴嫩形势急转直下,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已经沦为了如今人人想逃避的事非之地。

天堂向地狱的转变

导致黎巴嫩由天堂转为地狱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自身原因,另外一个是外部因素,可谓是内忧外患。

外患,当然是因为地处中东地区的缘故,它的南边,是中东小霸王以色列,北边是叙利亚,这两个国家,一个霸道,另一个霸道而又混乱,夹在两者之间的黎巴嫩左右为难,沦为待宰的羔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次中东战争,许多巴勒斯坦难民涌入黎巴嫩境内,将此变成了反对以色列的大本营。以色列当然不干了,分别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入侵黎巴嫩,直到2000年才撤走自己的武装力量。

叙利亚则早在1976年就占领了黎巴嫩,并开始了长达29年的军事占领。借着这股力量,伊朗等国也趁虚而入,在黎巴嫩培植自己的势力,这就是黎巴嫩真主党的由来。

虽然是一个主权国家,黎巴嫩却沦为了各方势力角力的斗场,带给黎巴嫩人民的,只有无休止的战乱和纷争。弄到最后,外部势力不再是占领黎巴嫩人土地那么简单,而是让这个国家彻底变了颜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忧才是真正让黎巴嫩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独立初期,黎巴嫩国内基督徒占大多数,但历史原因造成的多宗教杂居的现状,让这个国家只能以宗教势力来划分权力。刚开始的时候,还算相安无事,这也是黎巴嫩发展的黄金时期。

随着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口数量剧增,他们要求更大的权力,并为此展开武装斗争,巴勒斯坦难民的涌入,像一根导火索,彻底引燃了黎巴嫩内战的炮火。

1975年开始,基督徒与穆斯林爆发内战,双方一打就是十五年,将一个美丽的国度变成了战争肆虐的地方。战争导致15万人遇难,20万人受伤,全国五分之一的人民流离失所。昔日的中东巴黎贝鲁特,几乎成为一片废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期间,也是外部势力趁虚而入,分解黎巴嫩的开始,参与这场肢解黎巴嫩的,不仅有附近的以色列和叙利亚,还有伊朗。如今,真主党占领的地方,几乎就是黎巴嫩的国中之国,黎巴嫩的政府,无权对这些地区实施管辖。

1990年,参战双方签署塔伊夫协议,结束了内战,虽然有着昙花一现的繁荣,但注定不会长久。

2008年,黎巴嫩再次爆发内战,基督徒与穆斯林相互攻击,延续了整整十八个月,让黎巴嫩形势更加雪上加霜。在阿拉伯国家的调停下,黎巴嫩重新建立全国统一政府。经过这场角逐,人口发生逆转的穆斯林群体占据了主导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派系的沦陷,就代表着另外一个派系的沦陷,大量能走出黎巴嫩的基督徒竞相逃离,剩余的激进基督徒选择了抗争,双方时不时交战一番,每一次都是血流成河。

政局的动荡,让曾经繁荣的黎巴嫩彻底走向没落,货币贬值,民不聊生,最夸张的是,黎巴嫩货币可以在几天内缩水10%,黎巴嫩普通人的收入,从曾经的月薪1000美元,在几年内锐减至不足30美元。

所以说,能逃离黎巴嫩的人,都在想尽一切办法逃离这个是非之地,这也是黎巴嫩上分散于世界各地的真正原因。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希望的地方。

混乱的局势

言归正传,我们再来说说为什么沙特的反腐风暴,会影响到风雨飘摇的黎巴嫩。

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对于石油的需求量剧增,让中东土豪沙特赚得盆满钵满。

有了钱,当然要大兴土木。沙特成为了中东人淘金的沃土后,在众多淘金人中,就有萨阿德·哈里里的父亲,老哈里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哈里里出身于黎巴嫩,信奉伊斯兰教。他抓住了沙特崛起的机会。沙特国王哈立德·伊本·阿卜杜勒·阿齐兹要在度假胜地塔伊夫修建一座酒店,为了又快又好,仅给建筑商六个月时间,其它建筑商都被这个苛刻的条件吓住了,老哈里里与法国Oger公司联手,顺利完成了任务,成功为自己赚到了第一桶金。

得到沙特王室赏识的老哈里里迅速做大做强,收购了Oger公司,成为了沙特王室的御用建筑商,很快就成为了亿万富翁。

因为一手促成了黎巴嫩国内战争的和解,老哈里里顺利走上了从政的道路,后来,老哈里里被任命为黎巴嫩总理,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五届。

在他的努力下,黎巴嫩渐渐从内战的伤痛中走了出来,黎巴嫩局势暂时恢复了稳定,经济得到了快速复苏,贝鲁特重现“中东小巴黎”的荣光,他也被称作“黎巴嫩重建之父”。

不过,在2005年2月的一起袭击中,老哈里里被由一名自杀式狙击手所引爆的汽车炸弹炸死,黎巴嫩的和平之路再次中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哈里里死后,其儿子哈里里接替了父亲的位置,继续出任黎巴嫩总理,一直从事商业活动的哈里里并非指定的接班人,而是为了缓和各方矛盾的结果。

因为老哈里里与沙特政府的关系,以及国内反对派共同发力的结果之下,哈里里在沙特的反腐风暴中被逼得主动提交辞呈。如果他真的辞职了,黎巴嫩好不容易才形成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所以各方又要求他继续出任黎巴嫩总理,所以才出现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无论怎样,都已经无法改变黎巴嫩已经变色的现状,未来的黎巴嫩,处境将更加艰难,几乎没有了重现荣光的可能。未来的黎巴嫩,要么不声不响地沦为伊斯兰教国家,要么在内战的纷争中被彻底摧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首都贝鲁特港口遭遇大爆炸,让这个本就满目疮痍的国家再遭重创,爆炸案至今没有定论,预示着这个国家的人民对于自己祖国身处险境的爱莫能助,而这些,只是黎巴嫩这位苦主所经历的冰山一角。

文/司马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