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就给索尼汽车的未来下定论,不免武断也不科学。对于电子行业,以及汽车行业来说,对于索尼造车这件事情,不如“让子弹多飞一会儿”。

荀玉||撰稿

从2020年到2022年,相隔不过2年,索尼的汽车计划“从无到有”迅速落地,迅速引发两类人群的巨大反弹:一类是索粉,自然认同并支持,期待索尼电动汽车带来新的惊喜;另一类是汽车圈人士,唱空并否定,自然是不看好索尼电动汽车的未来,并且直言“太晚了”。

虽然是在2020的CES展会上,索尼展出电动汽车的雏形时,命名为Vision S,外界一片哗然。但,当时索尼给出的理由却是“展示索尼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外界也普遍认为,这就是索尼为了推销更多的图像传感器、车载电子等业务。

但在2022年的CES展会上,索尼董事长兼CEO吉田宪一郎再次发布全新的Vision S概念车,同时宣布成立新的部门——索尼移动公司,将负责电动汽车的商业化。也就是说,索尼正式下场造车了。

让索尼在短短2年内迅速从“概念车推销半导体业务”向“电动车的全面商用化落地”,吉田宪一郎给出的理由是,没想到第一款试制车,媒体和消费者的正面反馈如此之多。2022年亮相的索尼新车已经在欧洲路试,并基于5G云平台的第一款量产车,距离商用化量产显然只有一步之遥。

其实分析索尼造车能否成功时,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索尼为什么造车?其与苹果、戴森、小米、华为等试图造车的逻辑是否相同。在智家电看来:各家企业的目标都很相似,传统的消费电子业务竞争激烈,而且利润走低,单价也在走低,整个行业走向成熟、增长空间狭小。在这种情况下,电动车方兴未艾,利润大、增长空间强。

另一方面,电动车如今集成了产业最前沿的工业技术、ICT技术、IT技术、AI技术,是一个强大的技术和生产的“双引擎”。与此同时,索尼的CMOS图像传感器,占据全球几乎50%的份额,其在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等图像传感等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VR和AR作为图像技术的延伸,索尼同样最有先发优势。

一个细节正是:英伟达和Mobileye的驾驶芯片,都选择兼容索尼的硬件设备和传感器。显然,这是索尼进军汽车的实力和底气,但是其近年来缺乏在新的智能硬件上成功的先例,单反、电视机、游戏机还是传统产品,而智能手机索尼迟迟没有成功先例。所以,具有智能基因的电动车对于索尼来说,显然是个大大的问号。

智家电(ijiadian):智能互联网时代家电新媒体,关注互联网智能化拐点时代的家电产业转型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