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易车原创2021转眼已经成为过去式,在过去的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注定将影响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有些令人欣喜,汽车产销重回正增长、出口打开新局面、新能源车渗透率大涨。当然也有些事令人印象深刻,比如一些车企在2021成为历史、缺芯局面仍然无解、智能汽车数据安全层面仍有漏洞等,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下去年汽车行业发生的大事。

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回归正增长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连续3年的下降趋势,为中国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稳定宏观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此外,2021全年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累计达到了2014.6万辆,同比增长4.4%。

中国汽车市场在2018年前处于持续增长态势,而近些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叠加,自2018-2020年连续三年连续三年下滑;2021年我国汽车行业总体运行平稳,扭转了自2018年以来负增长的态势也是近年来首次回归正增长。

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突破200万辆

随着电气化时代的来临,中国车企们在布局海外方面持续发力,除了此前已有市场外,更多瞄向了欧澳日新等发达汽车市场,比如新势力出口欧洲多国、红旗出口沙特/日本、长城进军澳洲、比亚迪将在新加坡推新车型、吉利完善俄罗斯车型矩阵等。

在这样全面开花的形势之下,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按照整车企业出口统计口径,2021年汽车出口201.5万辆,同比增长1倍,占汽车销售总量的比重为7.7%,比上年提升3.7个百分点,完成了一个巨大跨越。

最值得欣喜的是,不只是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厂家们同样成绩喜人,我国逐步摆脱了此前靠价廉利薄冲击海外欠发达市场的局面,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逐步完善,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优势将成为中国汽车企业的全新突破点,在新的风口之下,将助力中国车企走向世界。

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上涨

在国家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当中,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给出了数字——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1-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渗透率为13.4%,虽距20%仍有差距,相比去年的5.8%劲增8个百分点。在12月新能源车销量突破万辆的14家企业中,自主车企占据了11席,可以说在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包含新势力在内的自主车企已经具备了同国际品牌掰手腕的能力。

高速上涨,渗透率不断上涨固然值得欣喜,但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背后,还是有很多不得不说的现象,比如当前新能源市场仍存在着诸如A00级低端车占比较高、商用市场仍占有较高比例、低线市场渗透率较低等问题。

其中A00级低端车占比高拉低了新能源车发展的整体质量,从长远来看,也并不利于中国新能源车的竞争力。而更多县域乃至乡镇这一广大的市场,仍然不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战场,虽然说新能源汽车开始由政策向市场选择偏移,但脱离政策发展,新能源汽车要做的还有很多。

又有一些车企退出历史舞台

有来有往,循环往复是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对汽车领域来说,近些年来众多新车企如春笋版崛起,而相应的,一些留下历史印迹的车企也终将不复存在。

去年8月30日,一汽马自达发布最后一篇推送,官宣再见。根据此前的公告,一汽马自达将变更为由马自达及(新)长安马自达共同出资的合资企业,继续承担马自达品牌汽车的相关业务。

从马自达6到马自达6睿翼、阿特兹、CX-4,一汽马自达有很多印象深刻的车型,随着马自达在华整合的开始,原有的长安马自达、一汽马自达渠道和车型或将进行整合,一汽马自达也将成为历史。

除了一汽马自达,华晨中国日前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公司附属公司华晨雷诺金杯汽车有限公司重整申请已获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公告显示,公司股份由2021年3月31日上午九时正起暂停于联交所买卖,以待履行本公司日期为2021年5月31日之公布所载之复牌指引,并将继续暂停,直至另行通知为止。自去年东风雷诺退出,雷诺再次“败走”中国,不仅令人惋惜不已。

相比前者,东风悦达起亚公司是仍然存在的,只不过这个名字将随着东风的退出而成为历史,12月22日,江苏悦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公告东风悦达起亚25%股权项目挂牌结束,江苏悦达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为唯一竞拍人。股权转让完成后,东风公司将从东风悦达起亚股东位置上退出,东风悦达起亚未来股比结构将变更为起亚株式会社持股50%,悦达汽车集团持股25%,悦达投资持股25%,东风悦达起亚将不复存在,当悦达起亚失去东风,未来将如何发展,持续关注。

缺芯潮持续整年 汽车行业很受伤

“缺芯”并不是一个新词,而是自2020年开始就影响汽车行业的“顽疾”,造成芯片短缺原因多样,除了新冠病毒持续大流行外,芯片产地过于其中因疫情产能迟迟无法恢复,逐步恢复的市场需求与产能不足之间的供求不平衡,电子消费品领域同样对于芯片的需求等等。

受到芯片短缺影响,大众、通用、福特、宝马、丰田等巨头均出现过宣布暂停部分工厂生产的情况,而据相关数据称,受制于芯片短缺,2021年全球累计减产约为1131万辆。

持续的缺陷除了引发芯片供不应求以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车企的销量,在这样的情况下车辆的终端优惠大幅缩水,也使得消费者购车成本有所提升,芯片问题已经整整影响整个2021年,2022年预计短期内仍难以解决,也将持续关注。

保护汽车数据安全刻不容缓

随着汽车智能化时代来临,除了给用户带来肉眼可见的便捷,大幅提升使用体验外,信息/数据安全、泄密等现象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频繁,而数据安全并非小事,除了对我们个人隐私造成极大影响之外,更有甚者,会直接对国家层面安全造成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多部委陆续出台多种举措,6月《数据安全法》通过,8月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9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工作的通知》,10月《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等。它们与《网络安全法》、《密码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共同构成了中国数据安全的法律保障体系。

此外4月中汽协发布了汽车数据可信存证区块链平台,该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特有的数据防篡改、可溯源等特性,仅依靠上传数据哈希值(不需要上传任何原始数据)即可为企业提供数据可信存证服务。目前,该平台已完成建设,即日起就可以免费为会员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汽车智能化时代,全行业需要共同确保国内和跨境两个维度的数据安全,监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出台数据安全法规,明确数据治理方向,不仅有助于提升全行业数据安全意识,而且能够为个人、企业数据安全保驾护航,为国家数据安全筑起屏障。

新能源汽车商业险上线

12月13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通知。与传统车险条款相比,《新能源汽车专属商业保险》的保险责任大大扩容,更适应新能源车的特点,不仅对于“自燃”,对三电系统的故障赔付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新能源车险包含3大主险和13个附加险,三大主险包括车损险、三责险以及车上人员责任险,这点与常规车险一致,但在具体内容细节上增加了更多对于新能源车的保障,附加险设置了13个,除了与燃油车险一致的划痕险、绝对免赔率等条款,还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特有的“配套设施”保障,附加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附加自用充电桩损失保险、附加自用充电桩责任保险、附加智能辅助驾驶软件损失补偿险、附加火灾事故限额翻倍险、附加新能源汽车增值服务特约条款,这可以说是一大亮点。

就在《新能源汽车专属商业保险》发布两周之后,上海保险交易所就上线了新能源车险交易平台,并首批挂牌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产险等12家财险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产品,为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产品落地服务提供支持。

据悉,新能源车险交易平台定位于为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服务的综合交易服务平台,这是继《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和《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基准纯风险保费表(试行)》之后,保险行业在新能源车险服务模式上的又一重大创新,是车险交易市场模式改革的有益实践和探索。

但在新能源车险推出之后,不少投保新能源车险的车主都反映保险价格相较此前有增长,具体增长幅度各有差异,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具体来看,保费增加的情况确实存在,但原因比较复杂,比如由于新增的险种更多,更多就代表着赔付范围更多,因此保费会出现上浮;此外各家保险公司的计算体系还在进行整合,新能源车险属于新生险种,优惠幅度较少;此外计算保费会更多考虑到车企、车辆的口碑以及品质,比如有些品牌负面消息较多,也会直接影响投保费用等等。

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不让好处只停留在口头,让新能源车险真正被消费者称好,当然新能源车险还处于初始阶段,当然未来会逐步完善,也会越变越好。

碳达峰 燃油车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2021年10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公布,方案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针对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可以通过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三方面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其中,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应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提升铁路系统电气化水平。

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国家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四家新势力品牌月交付过万辆

元旦伊始,蔚来、理想、小鹏、哪吒等造车新势力相继公布了全年交付成绩,这四家在12月的交付量全部过万,它们诞生于新能源的时代风口之中,而短短几年内已经实现月交付过万的成绩,这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12月蔚来交付新车10489台,同比增长49.7%;四季度共交付25034台,同比增长44.3%,全年交付新车91429台,同比增长109.1%,截至2021年12月31日,蔚来累计交付智能电动汽车167070台。

2021年12月,理想汽车交付14087辆理想ONE,全年理想ONE总计交付90491辆,同比2020年增长177.4%。自交付以来,理想ONE累计交付量已达124088辆。

小鹏汽车2021年12月总交付16000台,创下“新势力品牌”月度交付记录。而其全年总交付量达到98155台,为2020年的3.6倍。

哪吒汽车12月交付10127台,连续月销破万,而在2021年,哪吒汽车累计交付69674台,同比增长362%。

除了这四家月销过万的新实力品牌外,其他品牌诸如零跑、威马等也在持续发力,继续布局,这些“白手起家”的新势力品牌在经过一轮轮市场的残酷锤炼之后 ,众多新势力品牌成为过眼云烟,他们逐渐站稳脚跟并实现发展,第一步已经走好了,未来之路怎么走,仍不可掉以轻心。

万亿市值汽车行业巨无霸诞生

以前我们常说“富可敌国”,确实,由于国家间实力巨大的差距,个人或者企业的财力能够抵上小国的国力也并非没有可能,但如果市值能够进入国家GDP排名前20就另当别论,但是当在各种条件之下,巨无霸企业相继诞生,而由于汽车行业的大体量,万亿级别企业的诞生就更是理所当然。

去年10月25日特斯拉股票在美国一夜上涨12.7%,报1024.86美元,总市值达1.027万亿美元,首度突破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最令人称奇的是,特斯拉的市值不仅遥遥领先,还超过了第2-25名的市值总和,可以说特斯拉将车企市值带到了万亿美元时代。

当然,市值突破万亿只是个开始,截止发稿时,特斯拉总市值已经达到1.04万亿美元(约合6.6万亿人民币),以2020年各国GDP来看,超过了排名第17的荷兰。

更有甚者,此前有投资机构称,未来特斯拉的市值或将达到4万亿美元,这个数字有多夸张,同样以2020年GDP来看,排名第四的德国为3.806万亿美元,特斯拉如若达到4万亿美元,甚至可以继美中日后可以跻身顶尖经济体行列,这也真是将“富可敌国”体现到了极致。

相比特斯拉,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领域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同样达到了万亿级别,只不过同特斯拉相比,宁德时代突破的是人民币市值,今年5月31日宁德时代总市值首次突破万亿,达到10112亿元,成为创业板首家市值突破万亿的公司。仅37天的时间,宁德时代的市值再创新高,7月7日收盘报收于542.5元/股,总市值达到1.26万亿,截止目前收盘,宁德时代总市值已达1.35万亿元。

除了特斯拉,如果要说市值过万亿美元的“车企”,苹果公司竟然也上榜了,其市值最高突破过3万亿美元,但很多朋友会说,苹果跟汽车有什么关系,别忘了,苹果也要造车,只不过说苹果并非车企,只是跨个界而已。

3万亿美元是什么层级,其约合人民币19.06万亿,市值已经相当于全球第五大经济体,目前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及德国,而其与排名第四的德国相差也不是很大,如果持续上涨,今年超过德国也是有可能的,一家企业堪比一个强国,简直不可思议。

苹果业务非常多元,除了强劲的手机业务外、服务业务以及新产品的推出将是维持涨势的动力;从此前了解的消息看,苹果汽车可能会在2025年亮相,虽然造车相当费钱,前期投入巨大,且回报周期很长,但对于财大气粗的苹果,似乎也并不是太大的负担。

责任编辑: 王忆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