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初,广西上思县的一个偏远山村,有个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很多年以后那个大学生当了官,帮村里修了路。

大学生成了全村的榜样,每年祭祖时,大人们都会教孩子许愿:“保佑我能考上清华大学。”

在这个闭塞的村子里,人们已经形成这样一个固有观念,大学就只有清华大学,考上清华大学就能当官。

唐尚珺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村子,从他懂事开始就知道,要想改变现在的生活,就必须考清华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清华成了他放不下的执念。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参加了13次高考,期间多次考入好大学,甚至还收到两所985大学的通知书,但是他都放弃了。

2021年7月,33岁的唐尚珺看着电脑上查到的成绩“591分”,离清华录取线还差90分,努力了十多年,似乎离清华越来越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8年,唐尚珺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是家里第5个孩子,父亲最初在一个学校当老师,那时还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因为超生,父亲被开除,只能回家当农民,靠种植甘蔗、刮松脂养家。

唐尚珺的童年是在山上度过的,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父母上山种地,给甘蔗除草,甘蔗成熟的时候,他还得背三四十斤的甘蔗下山。

每当这个时候,他总想起村子里的传说,他告诉自己,“好好读书,考上清华,就能逃离这里了。”

6岁时,在市区工作的大姐带他出去玩,那是他第一次走出村子,那天大姐带他去逛了商场,喝了甜甜的饮料,还看到了长相奇怪的外国人……

吃完午饭,大姐带他去了一家照相馆,留下了人生中第一张相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一天他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原来那么美好,不用种地也不用背甘蔗。他想,这美好的一切只要好好学习考上清华,就能拥有。

14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县里最好的上思二中。他美滋滋地坐着班车,离开了贫穷的村子,去了县城,似乎他离清华更近了一步。

然而开学没多久,他就再也美不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县城里的孩子大多从小学就上英语课,而唐尚珺在来上思二中前,压根没上过英语课,看着英文书感觉就像在看天书。

除此之外,他发现班里的同学懂得很多,成绩也都不错,巨大的落差让他很自卑,因为没有共同话题,他变得越来越孤僻。

这时,他认识同样来自农村的何汉立,相似的成长环境,相似的性格让两人快速成了好朋友,也让他孤单的求学之路有了一丝慰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唐尚珺天真地以为,考清华很简单,于是他和好友约定,一起去北京读大学。

初三时,唐尚珺压力倍增,他知道考清华的第一步是要先考上重点高中。那时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来复习,然而中考前两天,他突然得了怪病。

他总感觉头晕,睡不醒,每天恍恍惚惚的,就像喝醉了一样。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压力过大神经衰弱,打针、吃药都无效。

他只能回家卧床休息,一周后他的身体才好转,不过这时中考已经结束了。

2015年,复读了一年的唐尚珺考上了重点高中钦州二中,他是全村唯一一个考上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一直有一个说法,考上重点高中,一只脚就迈进了大学。

唐尚珺信以为真,仿佛自己一只脚已经踏进清华。

于是整个高中他开始疯玩,恨不得把初中没有的娱乐时间全都补上。

他开始翘课出去打球,晚上也不回宿舍,跑去溜冰。或者拿着小音箱去操场上放声高歌,周末骑着自行车去畅游钦州。

高三之前他没有认真听过一节课,也没有认真完成过一次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高三,他才开始对高考有一点概念,懵懵懂懂意识到清华原来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能考上的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那之后他开始努力学习,然而已经来不及了,之前的放纵懒散已经成了常态,他没有办法再集中精力去看书。

2009年,唐尚珺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高考,成绩出来只有372分,刚刚达到三本线。

那一刻他充满了愧疚,觉得对不起爸爸妈妈,于是,他开始了第一次高考复读,初三时复读了一年,他就考上了重点高中,他单纯的以为,只要复读成绩就会变好,

彼时,唐尚珺还不知道,他要在复读这条路上走十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读班的气氛很压抑,都在埋头背书、复习,唐尚珺也不例外,只是每当看到数学、物理试卷上的叉叉时,他又开始着急,一段时间过去了,他的成绩并没有进步,他觉得可能是受到了身边环境的影响,于是就跑到校外租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出去住之后,他的“贪玩”老毛病又犯了,再加上年轻人对外界的向往,更坐不住了。

浑浑噩噩过了一年,第二次高考唐尚珺考了405分,虽然比上一次分数高,但还是没有达到二本线。

那一年他的成绩刚好可以上南宁的一所大专,家里人都觉得不错,劝他去读。

然而唐尚珺却不甘心,他固执地认为,今年能考400多分,明年一定可以上500分。

他想复读,家里却没有人支持他,于是只能暂时妥协去南宁读大专,心里却在想别的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年九月,唐尚珺带着学费,被二哥送到学校,他在学校晃悠了一天,确保二哥已经离开南宁后,他转头就拿着学费回了钦州二中继续复读。

复读每学期交3000元学费,生活费600元,这些钱都是用家里给的上大学的钱支付的。

当然这一切都是瞒着家人的。

唐尚珺想得很简单,暂时隐瞒,等第二年考得好了,再告诉他们。

一个谎言往往需要更多的谎言去圆,那时唐尚珺有限的认知让他深信,再补一年自己就能圆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次回到学校的唐尚珺决定沉下心,要好好学习,他还把自己的目标写在了日记本上:“明年6月目标考680,上清华。”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一翻开书,他发现还是有好多知识看不懂,尤其是数学,一点都学不进去。

想好好学习,却又总是知难而退,每隔一段时间他会把自己的缺点记录下来,提醒自己改掉,然而最终的结果是没两天又恢复原样。

就这样周而复始,记录了一个本子的缺点,却一个也没改成功,只有复读成了他唯一坚持下来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不断的内耗,更让他痛苦的是对家人的隐瞒。

他的哥哥姐姐都在钦州工作,每次出学校他都提心吊胆。

有一次他刚出校门,就被三姐撞见:“你不是在南宁读书么?怎么跑到钦州了。”

那一刻,唐尚珺想对姐姐坦白,然而话一出口就成了:“有同学生病了,我来这里发募捐的传单。”

为了不被发现,一到寒暑假的时候,他就会带上几本高数、通讯专业的书回家。每次放假,二哥都会去钦州火车站接他,唐尚珺只能先算好日子,赶在二哥前坐车去南宁,然后再回钦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久了,他越发不敢坦白,在那个闭塞的村子里,人们一旦知道真相,父母必然会成为全村的笑话。

3年很快就过去,在他的谎言里,这一年他应该大专毕业了,他谎称自己找到了工作,一个月1600元工资,自那之后,家里不再给他生活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唐尚珺在QQ上联系了初中的好友何汉立,并且坦白了自己复读的事。

这是他第一次向别人坦白,因为他没钱了,需要向好友借钱。

那时何汉立已经在广西电视台工作,他借给唐尚珺2000元,并且希望可以把唐尚珺的故事拍成纪录片。

唐尚珺一开始并不同意,他不想被曝光,何汉立的一再保证会注意尺度,不让他受到影响后,他同意了拍摄,之后,他一边拍摄一边复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4年,唐尚珺考了573分,他报了西南政法大学。

随后,他跟着何汉立去北京拍摄,有一天他偷偷去了清华大学,他租了一辆自行车,在清华逛了一圈又一圈,幻想着自己是这里的一员。

这次的北京之行更坚定了他要考清华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北京回去之后,唐尚珺决定换一个环境,他选择了去钦州一中复读。

那一年,广西高考全面实施新课标,唐尚珺很快适应了新的出题方式,高考结束后,他接到了吉林大学招生办的电话,他拒绝去报道,又复读了一年,他考了628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这两所,都是国内985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年他向父母坦白了一切,看着录取通知书,父母对他之前的行为只好默认。

然而命运就是爱开玩笑,开学前,父亲被查出得了肺癌,贫穷的家支付不起高额的化疗费用,这让唐尚珺很苦恼。

偶然间,唐尚珺看到了南宁平果三中的复读生招生广告:600分以上的复读生奖励10万,考上清华北大的,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再奖励60万。

唐尚珺计算了一下,60万除去父亲的治疗费,他大学四年的学费生活费也有了,面对巨额奖金,他心动了,他再一次选择隐瞒,去平果三中复读。

在那里,他发现一个“商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听说之前有个640多分的复读生,来这里之前向学校提出要20万奖励,两年后,那个学生考上了清华,学校又给了60万。

那一次,唐尚珺觉得:复读这么好,既能实现梦想又可以赚到钱,多划算。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那年他交了一个女朋友,一整年两人吵吵闹闹,影响了学习状态。快高考那几天,女友生病,最终两人都没有考好,分数出来只能上广西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女友去了广西大学,唐尚珺继续复读。

在平果三中奖励变少之后,他又去了奖励更高的柳铁一中,之后又到百色鸿顺中学,清华的通知书,始终没有寄到他手里,不过此时的他应该已经不在意这些了,他只在意奖励。

网络的快速发展,让唐尚珺成了名人,每年高考时都会上热搜,还有媒体去村子里采访他父母,不过都被二哥拦住了。

这些年,寒暑假他会去做家教,有时也会给何汉立做摄像助理,身上也赚了点钱。

唯一不变的就是高考,或许清华早已不是他最初的梦想,只是欺骗自己想呆在舒适区的借口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唐尚珺的成绩再次受到关注,这次他只考了591分。

这一次他终于认清现实,高考上600分之后,再想涨分很难。他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不是努力就可以得到的。

如今33岁的唐尚珺,开始思考之后的路,然而他发现自己的人生路已经越来越窄,他没有可以选择的余地,决定最后冲一次。

今年8月,他去了广西平果县的一所私立高中报名,这一次他拿到了3万左右的奖励,除此之外,学校还答应每月补贴1200元,提供单间宿舍……

这一次,唐尚珺没有选择隐瞒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唐尚珺这33年的人生,尼采说的这句再合适不过:“眼睛即是监狱,目光所及之处就是围墙。”

因为生活在闭塞的山村,唐尚珺从小就被灌输了错误的概念,想改变生活就要考清华大学。

在他有限的认知里,不知道大学并非只有清华,改变贫穷的生活也并不是只有考大学这一条路。

即便后来他知道了人生有很多条路可以选,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了那条“错路”。

人选择的动机往往有两种,一是有利可图,二是规避要害。

复读可以获得高额奖金,对于唐尚珺来说,这样赚钱要比出去打工容易得多。在金钱面前,梦想成了他的遮羞布。

这一切都因为他的认知水平低,因为眼界狭窄,他只能看见眼前的利益。

他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却始终不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努力的终极目标是要提高自我价值,而考取清华,只是其中的一种,甚至在余生的几十年中,是微乎其微的一种,从一开始,他的选择就错了。

方向对了,努力才有意义。

废掉一个人的从来都不是贫穷,而是被贫穷限制的认知力。

-END-

作者:段段

编辑: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