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末的时候,带着小宝在公园玩。看见一位和小宝年龄相仿的孩子忽然从一个小土坡上冲下来,没有及时刹住,一下子摔倒了。

当时我距离他不算太远,看见小孩子应该是把手心蹭掉了一层皮,不过他并没有哭,而是比较惶恐地撑着身子向后看。

我正准备走上去扶他起来,结果就听到小男孩的背后传来一声呵斥:“不让你跑,非要跑,摔倒了吧?怨不得别人,赶紧爬起来!”

我顿时明白孩子为什么摔倒了,破皮了,不哭也不闹,而是第一时间往身后看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的这种表现真的好让人心疼。

这段时间我家小宝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比如他在家里和小狗狗玩耍,当时我说小狗狗有些饿了,要先喂饱它之后再一起玩,这样小狗狗就不会总是缠着人咬了。

小宝不听,非要和小狗狗玩。小宝前面跑,小狗狗后面追,结果小狗狗一下咬着他的裤子,让小宝跟着也摔了一跤。

当时我很担心狗狗会咬破小宝的皮肤,结果小宝立即从地板上爬起来,冲着我摇头:“妈妈,妈妈没事儿,它没有咬到我!”我看着小宝爬起来有些吃力,就卷起他的裤子看了看,虽然没有被咬到的痕迹,但是摔红了一大块皮肤。

小宝随意地伸手揉了揉,看着我一直盯着他的腿,又赶紧扑到我怀里:“妈妈,妈妈真的不疼,你别生气啊!”

说实话,我真的好心疼。仔细想想,小宝受伤了、疼痛了,不是第一时间哭着闹着寻求安慰,而是先胆战心惊的担心我会不会生气,他会不会挨训。

这难道还不是家长的问题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家长总是在身不由己的责怪孩子

孩子摔倒了、受到了伤害,最初他一定是会立即用大哭的方式,寻求自己父母的安慰和同情。

可是,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在哭,总是会身不由己的责怪孩子:“你怎么那么不小心?”“一点儿小事还要哭,像不像男子汉?”……

渐渐地,孩子就不会再用哭泣来寻找安慰,而是默默地消化自己受到的伤害或惊吓,也会在不自觉中接受父母的评判:自己“爱哭又懦弱”。父母的责怪,让孩子再不敢信任父母,也不愿在父母面前袒露自己的情绪。

长大之后,这种情况也会在孩子心里根深蒂固,让他在关键时刻总是失去信心和勇气,同时不愿意亲近父母、信任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家长总是想要转移孩子的关注点

当孩子摔倒、受到伤害后,大哭着寻找家长安慰的时候,总是还会有一些家长拉着孩子,声东击西:“好了,好了宝贝,不哭了。咱们看会儿电视吧(玩会儿玩具吧!吃点零食吧!)”

试问,哪个孩子经得起这般走心的诱惑呢?

于是他们放弃了哭泣,放弃了寻找的安慰,一头扎进电视里、玩具中以及吃吃喝喝间。然而他们实际的问题解决了吗?他们想要得到的安慰和共情,得到了吗?

没有!

所以问题并没有解决,倒是让孩子学会了“转移大法”,长大后也总是习惯性地想要打擦边球,不敢担当或者抓不到事情的重点和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家长习惯于把责任归于他人或他物

当孩子摔倒、受到伤害后,大哭着寻找家长安慰的时候,有些家长则会直接把责任转移给他人或他物。

比如绊倒孩子的桌子、让孩子摔跤的土坡等等,家长一边拉着孩子,一边振振有词:“你这个坏桌子(烂土坡),让我家宝宝摔倒了。看我不打你?”说完,还不忘打上两下或者跺上两脚,再继续拉着宝宝:“宝贝别怕,看我替你报仇了!”

然而家长的这种行为,为宝宝找到了理由,所谓瞌睡送个枕头莫过于此。孩子长大后,就会习惯于推卸责任,或者把责任嫁祸给别人。同时,还不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所有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问题,一旦证明问题不是别人的,就会立即陷入到自己的悲伤中无可自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当孩子摔倒了、受到了伤害的时候,父母要学会的是共情,安抚孩子,认同孩子的悲伤,接纳孩子的情绪,给孩子自我消化悲伤的时间。

当孩子得到了父母的认同之后,很快就会平静或者投入到新的游戏中去,他们会渐渐地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也会在安全感满满中不断地探索着成长,因为他们笃定的认为,父母是会永远站在他的身边或身后,支持他、帮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