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河北阜平已经是深秋,但阜平县城南庄镇石猴小学的孩子们却兴致勃勃,在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科学教师苏永泉的指导下,他们自己动手制作了平生第一架属于自己的飞机,在培新小学体育教师翟睿的指导下,孩子们学会了篮球运动操,兴奋与自豪溢于言表。

这是培新小学原校长李占芳和崇文小学特级教师付宝环的第32次“老校长下乡”之路,每一次她们都给石猴小学带去不一样的内容,而这一次是科学课和体育课。

2016年10月,由教育部关工委主导的“老校长下乡”工作正式启动。作为三个试点地区的北京市,充分发挥“首善之都”教育资源的优势,组织起一批退休老校长、老书记、老教师前往乡村支教,点亮乡村教育的未来。

5年的时间,32位退休知名老校长、老教师深入25所乡村学校助教,听课1.2万课时,授课300余课时,主持教研300余次,帮助当地培养县级以上优秀骨干教师400余名,惠及2万多名学生、3000多名贫困生,用行动交出完美答卷。

“像盼着过节一样期盼我们的到来”

阜平,距离北京300公里,是革命老区、深山区、深度贫困地区三区合一之地。

北京陶然亭小学原校长刘建文的支教地是半沟小学,距离阜平县城有半个多小时山路,从北京往返学校要花8个小时。5年来,刘建文开着手动挡车,一跑就是5万多公里,足有两个长征路,好几次因为车况不佳、山路难行,路上差点发生险情。

“夏天晚上热得受不了,就跑到学校水龙头旁冲个凉水澡,有几次干脆在车里开着空调睡着了。”当时的半沟小学缺教室、少宿舍,刘建文直接住在了校长办公室。山区冬天格外冷,学校只有一个旱厕,他从傍晚开始就少喝、不喝水,“这样晚上就不用挨冻上厕所了”。

山区条件的艰苦确实超乎老校长的想象。

“来支教之前,听都没听说过阜平这个地方。”北京汇文中学原党总支书记白瑞祥直言。2016年10月17日,当他和李占芳、付宝环组成的三人小组先乘高铁、再坐长途车,穿过盘山路上的4个隧道来到支教地石猴小学、谷家庄小学时,三个人都不由得吃了一惊。

“这儿的老师就是‘四个一’: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金嗓子,更别说科学、音乐这些科目基本就是‘开天窗’。”白瑞祥说。

作为音乐教师的付宝环更郁闷,因为没有音乐教师,孩子们国歌唱不准,队歌不会唱,甚至连少先队生活都没过过。

那一刻,三人小组感受到了肩头的责任。“不是会什么教什么,而是人家需要什么给什么,我们要做的是雪中送炭。”白瑞祥告诉记者。

付宝环当时就立下军令状,以后每来一次阜平就要给两校的孩子上一节音乐课。

说出去的承诺就要兑现,石猴小学只有一台雅马哈电子琴,三人小组就用汽车驮着这台雅马哈电子琴往来两校之间轮流使用伴奏,才留下了“音乐大篷车”的佳话。孩子们如醉如痴,以桌为鼓,以手当镲,边歌边舞,把音乐课推上了高潮。

为了提高孩子的“音准”和识谱能力,付宝环还争取到原工作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捐赠了100架口风琴和每个孩子一个吹嘴儿。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辅导,两所学校的孩子不仅个个都学会了吹奏口风琴,而且能够给自己班级合唱伴奏。山里的学校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合唱队,有了自己的校歌,曾经遇到生人就脸红的山里娃,现在也开始落落大方登台歌唱。

每一位支教的老校长背后都有强大的资源支持,折纸、捏软泥、刮蜡画、做彩陶、制贺卡、“六一”活动、元旦联欢……这些在电视或电影里才能看到的课程,半沟小学学生第一次在自己的学校体验到了。设计汉服绘制感恩卡,借助VR设备了解宇宙的广阔,学会花式篮球的表演,在古诗词韵律操中舞起韵律节拍……石猴小学和谷家庄的孩子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全校师生和当地老百姓就像盼着过节一样期盼我们的到来。”刘建文由衷地感受到了这种浓浓的暖意。

“现在一进村,孩子们就说‘老校长好’,搂着抱着,眼睛都亮了。”白瑞祥感慨万千,感觉“支教值得”“孩子值得”“阜平值得”。

“只为上出更多的好课”

山村学校位置偏僻、生活条件艰苦,教师资源较为匮乏,教师能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

北京159中学原校长李亚明一言以蔽之:“当地老师能把课本串讲下来就不容易了,根本谈不上授课技巧和授课效果。”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原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田福春对此深有体会,在阜平城厢中学支教的三年中,他最为关注的就是课堂,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向教师反馈听课意见,手把手打磨课堂。

2017年4月,阜平县中小学教师“四项全能”比赛中,城厢中学成了大赢家。“特别感谢田老师,我校10位教师全部获奖,其中3位教师获得初中组一等奖,一等奖总共才5个。”城厢中学校长张秀林兴奋地说。

老校长下乡,怎么干?在白瑞祥看来,就是走好补血、活血、造血这三步。一是面向学生做好“补血”,课程开齐“一科都不能少”;二是面向教师做好“活血”,激发成长动力,聚焦课堂;三是面向校长做好“造血”。引导校长思考,构建自主发展链条,打通教研连心桥,避免学校管理反弹。

“不玩虚的,不摆花架子,就是课堂上真刀真枪地干。”当过校长、做过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院长的白瑞祥告诉记者,他们三人小组围绕“有效的课堂”做起了专门研究。

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校长李占芳亲自操刀上阵做示范课,以课例引领教研。她先让全体教师观摩,自己在课堂上一招一式、一问一答教学设计如何实施;然后由共性问题出发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

“本来以为北京来的老校长一定会顺应潮流使用多媒体教学,没想到李校长却用传统教具为我们带来了一次精彩的数学课,让我耳目一新,惊叹不已。”那一刻,谷家庄小学新入职教师张卫发现,缺乏硬件设施不是上不好课的理由,有效的课堂才是最好的课堂。

“同课异构,写教学案例,记录反思,学科教研的味道出来了。”白瑞祥很是得意。

“老校长来了,我们的事多了,活儿多了。”面对当地教师的调侃,老校长们颇有一种“搅动一池春水”的欣慰。

这样的“搅动”不仅仅停留在阜平。

2017年,在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纪世铭和田福春的牵头帮助下,城厢中学与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实验学校建立互帮互助关系。当年5月,城厢中学校长带领学校领导、教师一行首次到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实验学校进行考察,在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两校共进行了16次友好交流活动。2019年5月,城厢中学从初二年级中挑选了21名学生,走进北京的学校开展为期一周的研学。

同样是在2017年,石猴小学、谷家庄小学的教师开始来到北京市东城区,参加北京的骨干教师培训活动。2019年4月,石猴小学青年教师韩月、谷家庄小学青年教师彭瑞雪拿出两节课作为“靶子课”,在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小学备课组、东城区小学教研部宋浩志老师的指导下,先试讲、再修改、再试讲,其表现让人刮目相看。

“一个是从教6年没受过任何培训的教师,一个是只有6个月教龄的青年教师,我们从她们身上看到了跨越式的成长。”虽然现在的谷家庄小学已经合并到中心小学,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原校长白宝红百感交集。

“老校长下乡深入课堂,听评课、做示范课,指导年轻教师如何授课,这真是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也接受了优质教育。”井沟小学校长张飞很服气。

“我们能给这里留下什么”

每一个老校长,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正如石猴小学校长韩湘红所说:“老校长不仅代表着自己,他们不仅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帮助贫困乡村学校,还充分利用身边的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北京其他退休或在职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等来阜平送课讲学,积极联系北京的学校、社会团体、企业等来阜平捐资助学,想尽一切办法将北京优质资源引进阜平。”

的确,用“掏心掏肺”来形容这些老校长、老教师毫不为过。刘建文多次自费购买彩陶、蜡泥等教学原材料,个人花费已超4万元;付宝环不仅带课下乡,还捐助了一批口风琴等乐器;首师大附属小学老教师孙锡霞每月奔波数百公里,经常是到校后立即开展工作;在纪世铭的帮助下,北京四中网校提供价值42万元的课程,免费向支教地师生开放……

“可以说,每一次下乡都是竭尽所能,要么带人,要么带资源,这5年几乎动用了自己所能动用的所有力量。”李占芳笑言。

老校长的背后是各级政府给予的强大的支持。

东城、西城、海淀三个区是北京优质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三个区教育工委、教委的人事与组织部门都非常支持这项工作,参加了多次调研和会议,为“老校长下乡”活动落实提供了根本的力量保障。

北京市密云区和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教育系统的领导,各受助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做了力所能及的大量有成效的准备工作,为“老校长下乡”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北京市教委的协调下,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还专门派出研究生担任支教校长、书记的助手,不仅为研究生提供了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机会,也为老校长提供了人手上的帮助。

2016年7月13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发文,将“老校长下乡”项目经费纳入市财政支持的《北京市支持乡村学校发展若干意见》,正式列入每年的政府财政预算支出,建立了长效的工作保障机制。

抓课堂,带队伍,推校长……老校长5年支教行动已经卓有成效,在支教地,一批有思想、敢创新、能办事的校长和教师正在不断涌现。

“5年的时间,我们感受到受助学校校长的思考与成长。这是受助学校发展提升的核心力量,这是阜平教育腾飞的希望。”白瑞祥说,而这正是他们支教团的口号——“来,是为了不来,就要打造一支留得住的好校长、好教师梦之队”。

而这也是“老校长下乡”活动第二期的目标。“从今年开始到2025年,我们将全力推进阜平名校长、名教师、名学校‘三名工程’建设,促进校长管理能力、教师教学能力、学校示范引领作用显著提升,创造乡村教育振兴的阜平之路。”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张雪说。

“在这里收获情怀和梦想”

5年的时间,总有一些光影深深镌刻,无法忘记。

白宝红一直记得2017年的那个冬天,当时刚刚下过雪,去往谷家庄的路是泥土路,要经过一个陡坡,车子怎么发动都上不去,怎么办?白瑞祥“一声令下”:“来了就要去看看孩子们,走着去。”就这样,白瑞祥、李占芳、付宝环三个人互相搀扶着,走了三里路到了谷家庄小学。

“他们都是65岁的老同志,还那么有壮志豪情,真是让我们全体师生都特别感动,我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白宝红由衷地说。

而让张飞感动的是,今年10月22日,李占芳从阜平返回北京已是晚上10点多,因为河北健康码失效,10月23日晚上在收到通知后,李占芳做了核酸检测并居家隔离了14天。“70岁的老人连日奔波京冀两地,为了教育发展让人心疼”。

老校长改变的不仅仅是教育,更用自己的行动凝练成一种精神。

2020年,“北京老校长”团队被新华社、半月谈等媒体称为京版“孺子牛”,被评为2020年“北京榜样”年榜人物。2021年,“北京老校长下乡”代表刘建文被评为北京扶贫协作先进个人,北京老校长下乡阜平支教团获评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十佳创新案例”。

在收获这些荣誉的同时,白瑞祥更愿意把自己的5年支教之旅称为“最长的一次微党课”,因为“持之以恒地助教扶贫不仅是单纯的付出,我们是在传承着老区人民的精神,在不断学习着、感动着,老区精神是推动我们一往无前奔赴阜平城南庄的动力”。

就在一个月前,作为阜平荣誉市民的白瑞祥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他认领的两棵苹果树结果了。

8盒苹果,每盒9个金灿灿的大苹果,一咬一口蜜,白瑞祥说:“这是我们作为园丁收到的最好的果实。”

《中国教师报》2021年12月01日第1版

作者:本报记者 康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