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骑猪骑士

起初,野鼬鼠战机的武器很少,只有火箭弹炸弹和机炮。每次凌空攻击导弹阵地都会带来极大的风险。1966年,海军开发了首款反辐射导弹AGM-45“百舌鸟”,并投入使用。空军非常想要这种导弹,但是这款导弹刚刚投入量产,产能不足,加上海军的需求量非常大。幸运的是,海军在雷达告警接收机方面陷入了困难,空军拿出了APR-25接收机,而且是生产线上质量最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PR-25接收机

AGM-45“百舌鸟”是在AIM-7“麻雀”空空导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换了一个更大的66kg的战斗部和被动导引头。导弹射程大约为15千米,虽然仍然不能在防空导弹的射程范围外发射,但仍然比凌空投弹安全。导弹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瞄准方式。主动瞄准时,载机以一定的角度进入雷达波束发射。发射后,载机沿原航线继续俯冲3km~4km,或在发射区做小范围盘旋,诱使敌方雷达继续开机,便于导弹进人雷达波東进行攻击。间接瞄准时,载机避开敌方防空导弹与高炮的攻击,低空进入目标区。当搜索到敌方雷达信号后,在适当距离爬升到2.4km~3km的高度,俯冲并以一定的角度发射导弹,导弹以抛物线弹道进入雷达波束,攻击目标。这只是手册上的情况,实际上的战术复杂的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挂载百舌鸟的F-105F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色十字表示雷达的位置,需要载机对准

尽管野鼬鼠有了全新的武器,但是“百舌鸟”的实际使用效果并不佳。1966年4月18日至7月15日,共发射了107枚“百舌鸟”导弹,有38个目标“可能被击中”,得到最终确认的战果仅有1个。没有飞行员愿意冒着风险去确认,只知道雷达的信号消失了,某些雷达在一天之内又重新恢复了工作。“百舌鸟”导弹导引头的工作频率很窄,只能针对火控雷达,而不能攻击搜索雷达。“百舌鸟”也不具备记忆目标位置的能力,雷达一关机就只能凭惯性飞行。起初这些导弹在雷达操作员中引起了一些恐慌,但是很快就在对抗中总结出了经验。比如战机会向雷达方向飞行几秒,以便导引头截获信号。导弹发射后,固体火箭发动机会喷出氧化铝和氧化镁颗粒,产生波浪状的特殊回波。操作员可以根据距离判断导弹到达时间,从容地关闭雷达。更多的价值在于逼迫雷达关机,掩护机群投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挂载两枚“百舌鸟”导弹的F-105F

1966年5月,第1批10架F-105F改进来的“野鼬鼠”战机投入了使用,该型机安装了新型的雷达寻的和告警系统。原先计划不改动机体内部,将设备安装在翼尖的短舱,这种复古的方法很快就带来了问题,翼尖重量的变化使得机翼发生了很强振颤,不得不把设备装到机体内部。由于赶工期,第一批战机的质量非常差,电缆之间发生了电磁干扰,也因此因祸得福,又对电子系统进行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猎人-杀手"小队

6月3日,在F-100F的引导下,F-105F在敌人领土上空执行了第一次“野鼬鼠”任务。在遂行任务的初期,F-105F携带2枚2.75英寸火箭,后来又多带了2枚“百舌鸟”导弹。有时由携带“百舌鸟”导弹的F- 105D伴随飞行,“野鼬鼠”战机引导携带“百舌鸟”的飞机进入攻击阵位,并告诉驾驶员何时发射导弹。飞行员把这种战术叫做“猎人-杀手"(Hunter-Ki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