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前不久,纳米孔技术的一项重要突破在《科学》期刊发表,引起关注。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首次展示了,使用纳米孔技术不仅可以测出DNA分子的碱基序列,还可以直接读出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序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术经纬相关阅读:(图片来源:123RF)

短短一个月不到,纳米孔技术领域的科学家又带来一项突破性的进展。研究人员以“从头设计”(de-novo)的方式,也就是通过人为设计氨基酸排列,合成出一种人造纳米孔这种人造纳米孔可以稳定组装在双层脂质膜中,根据应用目的调整孔径的大小,服务于检测DNA和蛋白质分子的需求

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上。“纳米孔传感技术是一种强大的工具,无需标记就可进行单分子检测。”该研究通讯作者、东京农业技术大学(Tokyo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的Ryuji Kawano教授指出,“这是首次用从头设计的纳米孔检测DNA和多肽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物纳米孔技术通常以天然成孔蛋白为基础,成孔蛋白形成的通道可供DNA长链或多肽链分子穿过,由于碱基或氨基酸的不同,会产生相应的电流变化,仪器通过识别电信号的变化,就可以推断出通过纳米孔的碱基或氨基酸顺序。

根据纳米孔测序的这个基本原理,不难看出通道的孔径大小和化学性质,对适用于检测什么分子是重要的限制。相比有限的天然成孔蛋白,研究人员决定“无中生有”地设计人工蛋白纳米孔,既能模拟天然蛋白的性质,又能更好地满足检测蛋白质分子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V28的氨基酸序列和它形成的发卡结构(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为此,这支研究团队设计并合成了一种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肽,由28个氨基酸组成,命名为SV28。这种肽经过弯折,形成一个发卡结构,插入脂质膜。用SV28组装成的纳米孔结构,可以形成几种不同的孔径,从1.7纳米到6.3纳米,适用于检测DNA分子。

研究人员介绍,对SV28的氨基酸进行微调,还可以改变它的弯折方式,由此组装形成均匀分散的孔道,每个孔径1.7纳米,适用于检测单根多肽链。

接下来,研究团队还计划设计和构建更多类型的纳米孔,助力蛋白质测序、制造分子机器人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头设计”的人工纳米孔效果图(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Credit: Ryuji Kawano/Tokyo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研究人员指出,之所以他们要以“从头设计”方式构建的人工纳米孔,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希望制造出分子机器,用于更广泛地检测不同类型的分子,尤其是用于阐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的折叠结构取决于多肽的线性序列,并产生了蛋白质的特定功能。”Kawano教授说道,“独特的氨基酸序列,来自结构的演变,包括氨基酸残基随时间产生的突变和选择。揭示出序列信息与蛋白质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科学的最终目标之一。”

参考资料:

[1] Shimizu, K. et al., (2021) De novo design of a nanopore for single-molecule detection that incorporates a β-hairpin peptide. Nature Nanotechnology.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65-021-01008-w

[2] For the first time, DNA and proteins sensed by de novo-designed nanopore. Retrieved Nov. 25, 2021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35907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