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希望孩子的状态是,无论在什么环境,都能够‘自适其适’,就是做你本来的样子。让小鸡去学游泳,它是不会快乐的。“

支持留学全知道,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佛系父母真的很难胜利吗?今年,拿下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华裔男孩刘晓禹,打破了这一魔咒。

在过去94年里,这位男孩是唯二获得该国际级赛事的华人。与典型的中国式琴童不同,他并非靠着苦练和父母鸡娃而成功。

8岁开始学电子琴,刘晓禹10岁才拥有自己的第一架钢琴。初学时,他每天练琴时间不超过15分钟,后期才开始发力。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父母在整个过程中都没有强迫他,既不会盯着手型要“搭起小房子”,也不会强求他为了学琴而放弃玩耍。

刘晓禹就这么凭着对钢琴的强烈兴趣、自我驱动力,获得了专业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逼迫着前行,尤其是学艺术的娃,父母能保护好孩子的热爱,就成功了一半。

Cathy就是这么一位佛系妈妈。

在举家从美国搬回国内时,她也经历过“要不要鸡娃”的内心拉扯,最终还是选择“佛系”。

与放任不管不同,她更为注重引导孩子,最大限度发展兴趣。最终,他们会自己找到要走的路。

得益于这一理念,儿子在初中时就立志进入美国排名第一的设计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四年后,他如愿以偿,开启设计专业道路。

与刘晓禹一样,我们为孩子拥有自驱力而喝彩,同时也为他们背后的佛系父母欢呼。

教育之路陡峭难爬,他们却凭借巧妙身姿,乘上东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不了虎妈,我学会放手”

Josh出生在中国,两岁时,全家人搬到美国生活。在幼儿园时,经历的几乎都是快乐教育:下午三点放学,之后是大把的课外活动时间;学业简单,作业在课堂上就能解决。

这时期的Cathy压根没想到,自己会在回国后被迫变身“虎妈”一枚。

因为丈夫事业调动,在孩子一二年级时,Cathy举家迁回上海。生活环境骤变,让她看到不一样的教育气候。

与天天放养的美利坚不同,上海父母从幼儿园就开始助跑。孩子不仅要学英文,还要上钢琴、游泳、围棋等兴趣班,这样才能在之后的赛程中获得主动权。

当Josh回国时,班里大部分孩子都已经在赛道上跑了一段。海外学历、咨询行业背景,履历优秀的Cathy并不想认输。

两重考验摆在面前,一个是如何快速融入妈妈圈,另外是如何让孩子也融入。但过程并不顺利,Cathy在这两件事上都遭遇了困扰。

一来,Josh虽然英文不错,但中文水平跟同龄孩子出现断层,因为语言引发的一系列沟通问题,又导致交友困难。

二来,想要跟上节奏的Cathy发现,课外培训成了魔都妈妈的育儿标配。Josh在学科方面适应的不错,但在兴趣培养上,却还未起步。

为了赶上兴趣班这阵风,Cathy让孩子尝试了不少项目,钢琴、武术、甚至攀岩。有些项目,Josh还能持续坚持,唯独在学钢琴这件事情上,却遭遇瓶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律的Josh跟着老师一直学到钢琴5级,再往上却突破不了。每次谈错或漏弹时,老师会严厉的指责,Cathy偶尔也会顺着老师的话,指责孩子。

好几次,Josh从兴趣班下课后,都是面带泪水、哭哭啼啼地回到家。母子之间,融洽的氛围少了,多了一丝怨怼。

看到笑容不在的孩子,Cathy犹豫了:到底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教育执念,还是真为了孩子受益?

客观评价后,她得出答案:让孩子学琴,并非要达到什么高成就,而是希望他能找到一项持之以恒的热爱。想清楚了这点,Cathy果断停了好几年的钢琴课,只保留Josh感兴趣的项目,开启“佛系”模式。

令她意外的是,在不强求Josh学钢琴后,他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转学至体制外后,Josh不仅找到热爱,还因此有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Josh在学校的作品展

初二那年,因为丈夫工作调动,Cathy再次举家搬迁到北方城市,Josh也跟着进入一所英式国际学校。

与上海一些注重学术成绩的体制外名校不同,这所新建校格外注重艺术和体育特长,因为传承自英国一所百年名校,第一届学生的师资配备也格外给力。

正是在这里,Josh开始学习绘画,并对设计产生兴趣,尤其是苹果的产品。

初中最后一年,他就已经立志进入罗德岛设计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Josh的作品

“像掉进米缸的老鼠”

这所成立于1877年的高校,不仅被QS评为世界前三的设计学院,还被誉为“设计领域的哈佛”。它培养的人才,流入哈耶普麻等顶级高校,以及Airbnb等全球企业,成为美国设计圈的中流砥柱。

Josh的这个决定并非拍脑门定下的。

当发现孩子对设计感兴趣后,步入佛系模式的Cathy想的全是“我能为孩子提供些什么”。凭着咨询行业的经验,她引导Josh做一些规划,比如拆分目标。

“对他最有影响的人物是乔布斯,Josh也希望能设计一些对人类有影响的产品,我们就往工业设计这块去做打算。该领域排名全美第一的院校就是罗德岛。”

兴奋的Josh定下了梦校目标,最终连综合大学都未考虑。

紧接着,要准备什么履历、托福与SAT等标化什么时候考、得找哪些机构等等……Cathy给自己设定了一系列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确定目标后,Josh的主动性也立马调动起来。

虽然不像其他大U,需要申请人有高GPA和标化成绩,但RISD对专业能力要求严苛。申请人不仅需要有创意,还需要有艺术功底。前者在学校里已得到“充分滋养”,但基本功却是Josh缺乏的,尤其在素描这块。

步入高中后,Josh开启了全年无休的状态。学校里,IB课程强度大,周一到周五,Josh的时间全扑在课业上,到了周末,则是雷打不动的素描时间。

Cathy回忆起那段时间说,儿子就像一只掉入米缸的老鼠,疯狂吸入养分。有时画的太入迷,Josh甚至废寝忘食,到凌晨一两点。

技术是肉眼可见的变精进。最开始,Josh的画风是写实派,讲究对一事一物的具象描摹,连一个头发丝儿都不能漏。到后来,他的创作变得越来越抽象,开始增加个人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Josh正在创作

图片:受访者提供

但这些还不够。每年全世界有约4000多人申请RISD,申请人需要令招生官眼前一亮的作品集,以及拿得出手的推荐信。Josh的解决方案并不是找国内顾问机构,而是直接报名了官方夏校。

这段夏校经历,正是让他跨上梦校专车的关键。

一来,能申请上夏校,也是一种能力认可;二来,近距离的接触梦校,才能更准确的评估。

孩子可以了解到底自己喜不喜欢这所学校,以及它真实的学业强度如何。如果连夏校的强度都适应不了,之后可能会更难适应。”Cathy分析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Josh参加夏校时发的朋友圈

这趟旅程让Josh眼界大开。

在RISD,学生能接触到现代最前沿的科技材料,比如3D打印、虚拟现实等;学习资源更不用说,仅是罗德岛博物馆,坐拥八万多件收藏品,从希腊/埃及历史性画作,还有当代艺术家名品;最为重要的是,学生能从著名设计师那里学习,汲取创意材料、工具和知识。

这趟旅程也让Josh褪去少年浮志,变得更脚踏实地。

在两个月里,他和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学子,一起激烈讨论、一起熬夜完成作品。

凌晨三点的工作室里,经常看到手染炭黑的年轻人,狼狈地蜷缩在休息区沙发里,打着小盹。短暂休息后,揉揉双眼,再回到摊满工具材料的设计桌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Josh参加夏校时的记录

“我一定要进这所学校。”回国后,这是Josh翻来覆去提到的感想。

如果说初中学校的启蒙让Josh像掉进“米缸”,那么去RISD的这趟,则是进了“大粮仓”。

Cathy明白,孩子正在一辆奔驰的快车上,油缸已满,动力十足。

12月11日,留学全知道邀请到罗德岛设计学院中国夏校负责人Jasper Pan【第一届国际艺术教育风云汇上海站】为大家进行分享,扫码回复“艺术留学”即可预约入场名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技术性佛系的三个关键点

后面的故事,似乎就很水到渠成了。

凭借在夏校的优异表现,Josh拿到了RISD教授的推荐信。回国后的两个月,他一头扎进作品集的筹备中。

Cathy发挥了“有求必应”的特质,通过身边朋友和人脉找到一位艺术导师,给Josh的作品集提供指导意见。

两个月的备考,强度丝毫不亚于夏校,Cathy回忆道。偶尔起夜时,她会看见Josh房间的灯还亮着,提醒他早点睡。然而,Josh只是口头应和着,却悄悄的把房门关上,继续埋头苦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Josh与作品合影

还有一次,为做一个材料塑形的项目,Josh无意中用手触碰高温机器,导致表皮被烫伤。但去医院包扎之后,他立马又投身其他作品的设计和制作之中。作为母亲,Cathy看在眼里,也心疼着,只能边叮嘱,边默默鼓励。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2月大家都在焦急申请时,Josh顺利拿到了RISD的早申offer。

“回想这紧张的申请季,作为父母你会觉得孩子是孤注一掷吗?毕竟,当时并没有准备Plan B。”在采访快结束时,我们问道。

她只是很谦虚的回答说,可能是无知者无畏吧。

有意思的是,尽管Cathy经常自嘲是佛系父母,但在Josh眼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妈妈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她对我的学业有多么关心努力,而是凡是我想学习的,她一定会帮我找到资源。有求必应,但不对结果施加过多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athy一家

回到开篇的疑问,“佛系父母”是否能胜利?答案是肯定的。

在Cathy身上,我们也总结出三个技术性佛系的关键点,尤其是在孩子学艺术这件事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接受孩子的不同。

早年间,当执着于孩子学钢琴时,Cathy也花了很久才看清“不合适”这件事。但目标性强、自律的孩子并不需要父母们的强迫,他们有自己的节奏,爸妈只要稍稍因势利导,就能引导出好结果。

其次,做有求必应的父母,但这并非意味着过度养育或随意满足。

学艺术这条路是需要一定经济基础,这点Cathy曾认真向身边人了解过现实。

如果是走时装设计这条路,需要孩子在申请之前就有个人展览做背书,无论是展区资源,还是客流,都无法靠孩子自己搞定。毕业后,进时尚品牌做设计师更是难上加难。

相比之下,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方向则不同。Cathy在咨询公司工作时就发现,无论品牌涉足哪一领域,产品设计都是刚需。即便Josh赴美国求学后,改变方向到建筑设计专业,但企业主们仍有大把的需求。

大三那年,他还得到份量不小的机会——在日本知名建筑师隈研吾工作室实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Josh与隈研吾合影

而申请顶尖设计院校,也不需要花里胡哨的履历背景。像RISD这样的院校更看重申请人作品的功底。Cathy坦言,整个过程都靠Josh自我驱动,并未借助机构外力,“烧钱”并不必要。

最为重要的,是佛系父母的胆量,既能放手一搏,也能为孩子兜底。这种胆量,实际上也是对孩子的无条件信任,相信他们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就像Cathy总结的那样:“我很希望孩子的状态是,无论在什么环境,都能够‘自适其适’,就是做你本来的样子。让小鸡去学游泳,它是不会快乐的。只有让孩子去做喜欢的事情,他内心才会有激情,才能生发自驱力。”

-END-

当然,不用借助机构外力并不代表不需要“助攻”。Cathy对孩子学习需求的有求必应也充分证明了在学习路上资源的重要性。尤其是近几年“艺术留学”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

除了传统的纯艺术学习外,“艺术爬藤”也成为冲刺名校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学习理工科、文科的孩子跨界学习艺术后,会有更多出路的选择,所以大部分家庭对艺术留学方面的学习资源需求呼声非常高。

为此,留学全知道在12月11日将举办【第一届国际艺术教育风云汇】

活动也邀请到帕森斯设计学院中国首席代表周炜马兰戈尼(上海)教学总监Francesco Fiorett罗德岛设计学院中国夏校负责人Jasper Pan上海纽约的大学交互媒体专业资深教授来现场为大家做艺术学习方面的详尽分享。

我们还邀请到国内提供艺术类留学申请的国际及双语学校,这些学校都拥有优秀的视觉艺术,设计思维,音乐及戏剧教育课程,历年来教学成果和申请成绩十分卓著,输送或正在帮助众多孩子前往海外艺术大学深造。

如何参加本次活动?

添加老师微信回复“艺术留学”即可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