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救援专家:每个自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病态的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自杀救援专家:每个自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病态的家庭

许多人表示,周围抑郁的人越来越多了。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国内,超过9500万人患有抑郁症,将近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会选择轻生离开人间。

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黄智生教授发现,一些人准备离开时会在网络树洞中留下遗言。为了挽救生命,黄智生教授创办了树洞救援队,他们利用人工智能进行信息检索,找到轻生者。

树洞救援计划成立三年来,共阻止了5017次自杀行为。但比起庞大的轻生人数,这还远远不够。

面对《行家说》的提问,黄智生教授和树洞救援队志愿者张海伦表示,自杀者背后令人窒息的家庭关系,才是最该被重视的问题。

网易新闻《行家说》:在网络上留下遗言的人有什么群体特征吗?他们为什么想要自杀?

黄智生:现在被救援的轻生者大部分的年龄段集中在16岁~26岁,而且男女比例悬殊很大,比例为3:1,被救援的多数都是年轻的女孩。轻生者大多很缺乏存在感,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

大家觉得奇怪,老一代人更觉得奇怪“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存在”。年轻人想到的存在感究竟是什么?许多年轻人都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答案:更多的关注,更多的肯定,简单说就是被表扬。

父母、长辈不太能理解这一代年轻人的想法。他们认为,能活着、有工作、有收入、能养家糊口,那就是好的生活,有很大的幸福感。他们普遍认为,孩子是在偷懒装病、不肯吃苦、意志不够坚强。他们以前对孩子太宠溺,才会把孩子惯出毛病。如果在孩子小时候对他严格一点,就不会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易新闻《行家说》:第一次救援是怎样的?

黄智生:2018年4月4号,在采集数据时,一位学生发现一个女孩在树洞留言“5月1号要烧炭自杀”。当时我们发动了一些人,大家一起解读女孩的信息,对她进行救助。

我们发现了她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从来没有人真心爱过我,也没有人来给我送花,男孩只想玩一玩。我这个人就是这么垃圾,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马上联系女孩所在的学院书记,书记和我们反映,这个孩子因为生病不在校,已经办理休学在家治疗,但他可以联系家长,制止女孩的轻生行为。于是这个女孩暂时被救回来了。

但实际上女孩的危机并没有真正的化解。她还说从来没有人爱过我,这意味着她需要爱情,但我们无法提供爱情。不过还有第二句话,从来没有人给我送过花。因此好多教授在群里捐款,大概有几千块钱。我们把钱交给书记,委托他每周给女孩送花,附上小卡片,写一些鼓励的话。那段时间教授们经常在群里讨论这周送什么花、卡片写什么内容。女孩的状态也渐渐恢复,大家都说她渐渐好起来了。

2018年6月16日下午三点,女孩给书记打电话。她说:“书记,我的病好了,完全没问题了,我现在想回去参加期末考试”。没想到当天深夜,她就吞药离开了这个世界。她明明一天天好起来,下午还想回校参加期末考试,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我们遗漏了什么信息?我们在什么地方做错了?

最早的树洞救援是通过计算机用人工智能找到轻生者,剩下就交给轻生者的父母。但这件事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沉重的教训,也彻底改变了树洞救援的模式。

第一,从前指望父母看好自己的孩子,实际上他们做不到。父母不会充分地意识到孩子面临的危险。他们看到孩子吃穿不愁,也没有给孩子施加太大压力,学不下去就休学,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为什么他还会想死呢?有什么理由必须要离开这个世界呢?父母根本意识不到。

第二,有人说真有轻生想法的人不会在网上留言。但我们可以看到案例中的女孩反复地在网络上表达自己求死的欲望,这实际上是她最后的求救信号,她希望能够有人可以帮助她,开导她,治愈她。因此面对每个在网络上表达轻生念头的人我们都应该全力救助。

第三,我们不再单独联系轻生者。树洞救援队成立了救援小组,每组五、六位志愿者,每位轻生者都有专门的小组去对接。救援小组每天跟进一些情况被救助人的情况,早点发现轻生者背后的秘密,破解困扰他的问题。

第四,我们应该鼓励抑郁的、有轻生想法的孩子们去积极主动地寻找医生的帮助。判断一个孩子是否痊愈,必须要通过健全的医疗手段和科学的医学鉴定。而不能听孩子的说法和感觉。我们可以相信孩子,但一定要密切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避免悲剧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易新闻《行家说》:想要自杀的人家庭氛围有相似之处吗?

黄智生:有一种说法,所有绝望的孩子背后都可能是一个病态的家庭。为什么这样讲呢?如果家足以让他温暖,孩子就不至于选择离开这个世界;家都不成为他最后温暖的港湾,孩子才绝望。

曾经有个女孩跟我说,那天晚上八点,她已经到了江边准备跳江。这时手机里有二三十个陌生人过来劝她,她在江边看一条哭一会儿。她说:“我以为世界上没有人在乎我的生与死,我的家人甚至会对我说‘去死吧’,刚刚晚餐时他们还说‘你净给我们添麻烦,我们讨厌你,你早点死,早点好’。可是,突然有一群陌生人关心我,不管他们是真心还是假意,我觉得这世界还是有点不一样。今天我不先跳了,先回去跟他们聊一聊,看看到底是不是真心的,我就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易新闻《行家说》:树洞救援队现在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黄智生:现在最关注的是孩子厌学问题。现在很多孩子不喜欢上学、不肯上学。家长非常着急,他们经常用强迫的手段让孩子上学,同时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成立了一个家长群,专门讨论孩子的厌学问题。现在我们每周举办一场心理剧,通过表演家长和孩子的对话,分析问题,引导家长学习心理学。接近40%观看心理剧的人都哭成一片。

家长说:“看的是心理剧,实际上就是我们家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没学习过心理学时,我对孩子就是讲话,我不知道这样说会伤害了孩子,现在孩子不理我了,失联了。这样的学习应该尽早开始,让所有父母都知道如何跟孩子说话”。

树洞救援队志愿者张海伦也向《行家说》分享了她在救援活动中的体会和感悟。

网易新闻《行家说》:什么时间自杀的人数最多?

张海伦:有几个时间段,比如每年过年、清明节、每次放假或者开学,在人们的生活会有一些变动的时候,轻生者数量或产生轻生念头的人数量会像潮涌一样上涨。可能他马上要回家,但一提到回家他就产生很大压力,觉得无家可归。这种环境面临改变的时候往往涌现出来的轻生者数量远远高于日常。

网易新闻《行家说》:印象最深的一次救援是什么?

张海伦: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这样一个树洞宝宝。在她十一二岁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到了工厂去打工,每天工作强度非常大,十几二十个小时,但她一直坚持。到了17岁,她的父母就给她相了一门亲事,用彩礼钱给儿子盖了房。

她觉得自己是父母的工具,她所有的价值都用满足她弟弟的生活需求。她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日子过得特别痛苦。她把割腕的照片给父母看,父母根本不在乎。于是她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网易新闻《行家说》:家长们如何看待孩子的抑郁情绪?

张海伦:最开始很多家长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生病了,觉得孩子就是矫情,自己想得太多。一直到孩子去看病,拿到了诊断书的那一刻,他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网易新闻《行家说》:加入树洞后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张海伦:特别遗憾的是有这么多父母忽略了孩子的需求,看不到孩子想要被认可,想要成长。我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从思想和精神层面看到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