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一位俄罗斯男子走进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目的是为了办理签证手续。当签证官常规性地询问该男子前往中国的原因时,这名男子的回答令签证官感到极为惊讶:“我爷爷是刘少奇,我想去中国探亲。”

对签证官来说,他一时间无法将这位名叫阿列克谢·克里莫维奇·费多托夫的俄罗斯人,与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直接联系到一起,更何况是爷孙关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使馆对此人提供的材料以及证明进行检验之后,发现他的确是刘少奇的亲孙子。这就更令人感到讶异了,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关联?这就不由得引出一段陈年往事了。

这位名叫费多托夫的俄罗斯人还有一个名字叫阿廖沙,而他的父亲,正是刘少奇的长子刘允斌。1939年刘少奇去苏联看病,将长子刘允斌与长女刘爱琴一同带上,并让他们在苏联留学。留学期间刘允斌与苏联女子玛拉相识并坠入爱河,后来两人顺利结婚并开始一场新的生活,阿廖沙便是这两人的爱情结晶,除此之外刘允斌和玛拉还育有一女索尼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上去幸福美满的一家人,却被一封家书打乱了平和宁静的节奏,也成为了影响阿廖沙成长的重要分界口之一。

1955年,刘允斌收到了父亲刘少奇从中国寄来的一封家书。在信中,刘少奇写道,新中国正在发展当中,迫切需要学有所成的留学生回国效力。当时的刘允斌是副博士学位,在莫斯科大学化学研究所担任高级研究员,正符合新中国发展的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苏联生活多年的刘允斌对苏联有着深厚的感情,不过相比之下,在祖国利益面前,自己的个人利益又重几毫几分呢?祖国需要他,他深知这一点,也深深挂念着自己的祖国。

然而在这一情况下,刘允斌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个难题,那便是自己的妻子玛拉。从玛拉的个人角度来看,不管是作为妻子还是作为母亲,他都不舍得刘允斌离开。对玛拉来说,摆在她面前的有三个选择——与刘允斌回中国、与刘允斌分离,刘允斌独自回国、劝说刘允斌留在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不管怎么样,刘允斌最终选择了坚定自己的内心。他选择了回到中国,告别了自己深爱的妻子与两名孩子,踏上了回到中国的道路。阿廖沙从2岁开始,便开启了与父亲长期分离的生活。期间他只在1958年随母亲来到中国短暂地与父亲相聚,随后又匆匆地回到了苏联。这时,刘允斌与玛拉选择了离婚。同时,这一回去,便成“永别”,阿廖沙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刘允斌了。

2年之后的1960年,阿廖沙这才见到了自己的亲爷爷刘少奇,那是他第一次见爷爷,却也是最后一次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刘少奇因公差远赴苏联,期间他抽出时间特地去看望他的孙子和孙女。在见到阿廖沙的那一刻,刘少奇亲吻了阿廖沙的小脸蛋,这一幕温馨的画面在当时被拍摄了下来。后来阿廖沙将此照片珍藏,成为一段珍贵的回忆。或许当时阿廖沙也没想过,这是他唯一一次见到爷爷。

后来,中苏关系趋于紧张,阿廖沙与自己的母亲玛拉与刘允斌断开了联系,也无从打听父亲与爷爷的消息。直到多年以后的1987年,阿廖沙与玛拉才得知,刘允斌早已经去世20年了,他在1967年因受到迫害而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廖沙的妹妹索尼嫁去美国,外公外婆与母亲也相继因病去世,至此阿廖沙在俄罗斯基本没什么亲人了,骨子里的血液促使他产生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中国。然而事情就是这么巧,1998年,阿廖沙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的邀请函,希望他以刘少奇长孙的身份出席刘少奇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活动。

于是就回到了文章开头所提的阿廖沙签证一事了。因为各方面的原因,直到2003年阿廖沙才走进大使馆,并最终得以获得签证回到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中国之后,阿廖沙便主要使用自己的中文名字“刘维宁”。这个名字是自己的姑姑刘爱琴取的,“维”是他在家族中的辈分排行,“宁”是他的性格宁静。在一次采访中,刘维宁表达了回到中国之后的感想:“回到中国后,我才得到了人生更大的舞台,这里是我的故乡,我要尽我所能报答我的祖国。”

如今,刘维宁已经66岁了,现在定居在广州番禺,主要从事中俄友好工作。对于这份工作,刘维宁表示了崇高的敬意,他说:“我爷爷(刘少奇)是中苏友好协会的第一任主席,我和我父母两代人都在从事中俄友好工作,我的孩子们也一样,我们家会世世代代继承这一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