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系东亚财评原创

作者 | 任尔东西风

近日,一则部分家长“买硬盘提前囤教培资料”的新闻上了热搜,乃至教育部都专门出来回应了,可谓是“活久见”的又一个生动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是这样,今年国家出台了教育领域的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严禁超标培训。在此政策指导下,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规定学科类培训材料实行严格的双审核制度,在培训机构自行审查的基础上,教育部门进行审查。家长们担心这个新的管理办法会导致教辅资料“断供”,导致在市场上买不到相关的教辅资料,所以开始囤积现在的教辅资料。他们认为有必要“购买大容量硬盘,提前囤积教辅、培训资料”。

对于家长这一行为,在9月23日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表示,“完全没有必要担忧。”负责人表示,学科类培训材料实行的是严格的双审核制度,在培训机构自行审查的基础上,教育部门进行审查。只有审核之后的材料才是适用材料,其科学性,思想性,适宜性才有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给学生减负,国家的力度不可谓不大,甚至可以说是空前的。然而,本意是给学生减轻学业负担、给家长降低教育成本、让学科类教育回归课堂的这一惠及多方的国家政策,为何还是有一些家长不买账、为何还是有一些家长的焦虑情绪有增无减?自从“双减”政策出炉,有家长偷偷摸摸地送孩子上无证补习班、有家长小心翼翼地请人来家里进行一对一补课、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亲自操刀上阵给孩子补课,直到现在,居然都开始囤积起教辅资料来了!

中国家长,为何如此焦虑?

首先,最直接的一点,“双减”政策虽然出台了,但是中考、高考依旧是绝大部分所有学生无法绕过去的坎。尤其是中考分流政策,简直就是悬在中国家长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发布了一个《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要提高职业高中的招生比例,与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大致相当。这就意味着,一个地方的所有初中学生中,只有一半能进普通高中,另外一半要被分流到职校。更加直白一点说,如果你家孩子的成绩无法进入一个地区的前50%,那很可能会被分流进入职校。

现在的家长,尤其是大城市里面的家长,要么自己本身就是高学历并且拥有体面的工作,要么就是吃过低学历的亏只能依靠加倍的努力才能站稳脚跟,谁会甘心自己的宝贝孩子的学业与人生止步于一个职业高中?去北京的任何一个重点初中门口,找100个家长问:你是否乐意送孩子进职校,只怕会被扇99个耳光。

其次,如果任何一个家长,都能够确信所有其他孩子都是零起点入学、都没有参加任何校外培训未来也不会参加任何培训、都没有接触各种教辅资料、也没有高学历的家人能够给他们辅导功课,那么这位家长估计不至于费尽心力给孩子报班、找私教和囤积教辅资料。

问题是,这种情况现在根本不存在,尤其在经历了多轮高强度教育军备竞赛的一线城市里面,“鸡娃”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现象,出校门就走入补习班更成为了新常态。当一个家长无法确认别家已经放弃了教育“鸡娃”之后,理性的选择就是自己不能率先放弃,这又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了。

举个例子,我们假定设计这样的一个游戏:在一个能见度很低的黑森林里面有100名手持武器的武士,这些武士互为敌人,他们的任务就是消灭尽可能多的对手并胜出。有一天,游戏设定者对每一个人说:“放下武器吧,你们要和平共处。”然而,对武士来说,他们并不知道身边的、身后的敌人有没有放弃武器、是否接受了新规则,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最理性的选择就是继续握紧武器并且伺机消灭其他人。

选拔性教育的本质,就是筛选出孩子里面中拔尖或者靠前的那一批人,让他们去重要岗位上服务社会。如果经历和忍耐几年、十余年的痛苦就能通过这样的选拔性测试并且获得一个光辉的前途,那么中国的家长宁愿多吃苦、宁愿自己的孩子多吃苦。这就是所谓:宁可让孩子吃学习的苦,也不要让孩子吃生活的苦。中国历来就有古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对于遭遇了社会多次毒打的家长们来说,除了用尽力气让孩子在学业上力争上游乃至于上一个好学校,他们也没有太多其他选择。

最后再从社会层面上谈谈家长为何拼了老命也要让孩子上好学校。在目前可见到的无论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还是大公司的招聘中,随处可见“大学本科”是一个基础的门槛,有一些比较好的岗位直接要求985、211高校,或者要求硕士博士。如果仅仅有一个职校学历,出来能干嘛?无非是修理工、流水线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等各种一般人眼中没那么高大上的岗位,根本够不到那些“好单位”的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职业本身无贵贱,但人人心中有一杆秤,经历了社会摸爬滚打的家长更是清楚不同职业的收入、辛苦程度和社会地位的区别。所以,他们都会做出对于自己孩子最为理性和合适的选择。

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家长们大规模囤积教辅资料有用吗?教育部的官方说法是,培训材料不是越多越好,要优中选优,要选择教育部门审核过的教辅材料。另外,教辅资料说白了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和通过考试的,如果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发生了变化,那么旧的教辅材料可能沦为废纸,不仅帮不到自家小孩,反而可能把他们坑了。

此外,本人也经历了高考,十多年前的高考考了六百多分,可以给焦虑的家长们分享一点小小的经验。第一,强行使用题海战术大概率只会让你的孩子厌学,起不到啥作用。第二,对于理科类的客观题,重点是夯实基础以及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因为数理化都是一通百通的,只要搞清楚了一些基础的定理、定律、原理并且掌握了内在的规律,那就随便怎么出题都不怕。第三,对于文科类,一是要书写漂亮,并且一定要了解出题范围与出题规律。至于文科难还是理科难,那就见仁见智了。

总之,在现在的中考、高考指挥棒之下,任何一个家长都很难不焦虑。但是社会总要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去选拔人才,不可能直接取消各类选拔性考试以及其他考核机制。家长们只能学习和适应现在以及未来的考试机制,在此基础上为自己孩子做出合适的选择。无论如何,在“双减”的政策大背景下,希望家长们逐渐放弃在学业上“鸡娃”。毕竟,成绩虽然重要,但孩子的生活与人生更加重要!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研究员。

END

东亚财评聚焦国内外热门财经话题,品评有价值的商业人物和讯息。我们的宗旨,是让大家在这里,读懂东亚,理解中国,拥抱世界。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东亚财评

和40万中产精英一起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