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荣良:新的I226R单基因缺失非洲猪瘟疫苗或具应用前景||第30届广东畜牧兽医科技大会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王之娴

对当前养猪业而言,非洲猪瘟疫苗似乎不是最紧迫需求,但对疫苗的研究和产品储备依然是十分必要的。9月16日, 在2021中国禽业大会暨第30届广东畜牧兽医科技大会猪业分会上,军事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扈荣良教授分享了非洲猪瘟防控与疫苗相关研究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事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扈荣良教授

多种变异毒株存在对非瘟防控带来挑战

扈荣良教授首先介绍了非洲猪瘟流性特征。他指出,常态化防控下非瘟病原长期存在,有形成地方性流行的潜在可能。不同毒力变异株的出现,引起严重程度不同的临床表现,给诊断带来困难。非瘟变异毒株呈现不同程度的死亡率和隐性感染,给“拔牙”或清除造成了困扰。

他介绍了当前多种毒株变异情况,形成的原因包括毒株在家猪中多次循环,产生同一基因型内的多种变异株;软蜱或其他潜在贮存宿主的参与有可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以及无论使用何种非法药物,都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等变异株。扈荣良提醒,未来可能有更多变异株的出现,应加强监测。

当前高病毒载量环境中,防控非瘟最重要的措施是阻断传播途径。通过对饲料处理、建立全产业链体系等具体措施有助于防控非洲猪瘟。另外,扈荣良认为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也有助于防止非洲猪瘟的发生。

发现一种非洲猪瘟抗性猪种

除了生物安全防控,抗病性育种或许会为非瘟防控带来新思路。扈荣良介绍了一种经过适应驯化、目测等一系列传统选育方法选育的具有抗逆基因特征的群体,即具有多种抗病特征的大白猪品种“蓝思白猪2号”。

该品种是自1999年从英国引种后经过20多年选育形成的具有抗病力的猪种,经过测定发现其部分等位基因与普通大白猪存在明显不同。

该品种具有综合抗病特性,体现为:仔猪黄白痢发病率为5%;未免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猪群未受到过高致病性蓝耳病影响;圆环、猪瘟也都不必进行免疫;伪狂犬很少发生。

在非洲猪瘟暴发后,将蓝思白猪2号混入发病猪群,表出现明显的非瘟抗性。扈荣良介绍了对其所做的攻毒实验:经过106TCID50强毒攻毒,6头中有5头存活,仅有轻微发热。病毒血症测定结果表明,出栏的成年猪病毒血症和病毒核酸完全消失,和非洲野猪--丛林猪具有相似的抗病特点。针对该品种群体的系列跟踪测定,认为其是抗非洲猪瘟的猪群。

新的I226R单基因缺失疫苗或成为有前景的非瘟候选疫苗

最后,扈荣良介绍了非洲猪瘟疫苗研究进展。他首先重申,非洲猪瘟病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毒,基因组具有易变性,现在依然没有绝对安全性的疫苗。

扈荣良讲到,目前的研究来看亚单位和载体疫苗对病毒清除效果均不佳,弱毒疫苗依然是可选的方向,而弱毒苗中人工基因缺失的候选疫苗优于自然基因缺失。在起初的MGF和CD2v基因缺失之外,研究团队寻找到了新的缺失基因。

他介绍了关于新的I226R单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该基因高度保守,缺失后病毒毒力明显下降,免疫保护效果比过去MGF和CD2v双缺失更好。在接种和攻毒后的排毒实验中显示其组织中病毒保持低水平。扈荣良还谈到前段时间有过报道的美国I177R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认为其结果是客观的。美国于今年8月又新发表了关于A137R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数据,扈荣良认为其与I226R基因缺失疫苗接近。

扈荣良总结道,目前看来I226R单基因缺失疫苗是一个比较有前景的候选疫苗株,但当然目前只是获得了新的疫苗候选株,后续工作包括系列安全性评价,适用日龄,免疫持续期等还有待进一步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