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里,中国乒乓球队拿到了4金3银的成绩,继续着咱们在这个项目上的绝对统治地位。其中,31岁的许昕和刘诗雯搭档拿到了混双银牌,也和马龙、樊振东组队如愿登顶男团冠军。这样的结果有辉煌,也留下了一点遗憾。

而对于很多喜爱中国乒乓球队的人来说,或许未来在奥运赛场很难再见到“乒乓艺术家”的风采,可能才是更大的遗憾。

毕竟,谁不喜欢这位球场内外的快乐大男孩呢?

缠斗的大蟒

缠斗的大蟒

1990年初,许昕出生在江苏徐州的一个干部家庭。因为上幼儿园时跑得最快、反应也最快,被老师挑中去乒乓特色学校打了两个多月的乒乓球。正是这两个多月的启蒙,让他增加了一个终生的爱好,也让中国多了一个未来的世界冠军。

从南京体育学校到江苏省体校,再到上海曹燕华乒乓球学校和上海市乒乓球队,年少的许昕每一步都在展现自己的天赋。

14岁,他在世界青少年乒乓球挑战赛里获得团体、双打和单打三项冠军;16岁,他就升入了中国男乒一队,被秦志戬教练收入门下;17岁,他在直通赛里击败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王励勤,拿到了一张宝贵的世乒赛门票。

在那届直通赛里,“小将”许昕凭借直板打法连续战胜了许多国家队的主力队员,一战成名。

之后十几年,随着身体条件的成熟和乒乓规则的变化,许昕渐渐形成了非常鲜明也很少见的独特风格。用吴敬平教练的话来说:“许昕天赋不错,人高手长,打上旋球的能力非常强。打比赛主要靠周旋能力来赢球,很会缠人。”

具体来说,许昕的身高达到了1米81,在乒乓球运动员里确实算得上人高马大;正手展臂的旋转半径非常大,技术层面很适合上旋球的来回周旋;跑动范围更加夸张,甚至打着打着都能跑出摄像机的可视范围之外。

很多人都不知道乒乓球场为什么要有个围栏,许昕的出现给了我们答案:如果没有围栏,他真能把table tennis打成tennis。

超大的跑动范围加上娴熟的上旋球技术,使得许昕能在中远台使用各种常规与不常规的动作把球打回对面的乒乓球台。很多对手各种发力却怎么抽都“打不死”,甚至打到最后连球拍都飞了,许昕还是一记回球安稳得分。

这种技术特点,让许昕的比赛变得非常有观赏性。动不动就是多回合的高质量拉锯,也成为了不断诞生神仙球的专业户。如果你去看一些许昕的英文解说视频,会发现欧洲乒坛对他无比推崇,各种amazing、unbelievable拖着长音满天飞。

在咱们国内,正如吴敬平教练总结的那样,许昕凭借强大的缠斗能力得到了一个“大蟒”的昵称。而且同样因为球风好看,还在媒体和球迷间屡屡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称赞者中也包括了《人民日报》。

而许昕被人们称为艺术家,不止是由于球场内的表现,还在于身上有着许多平易近人、贴近生活的快乐气质。

场外也是艺术家

场外也是艺术家

首先,许昕的打法本身就自带观赏性和娱乐性。因为大范围跑动救球的动作十分舒展,看起来不是像单腿平衡木,就是神似北京奥运会会徽。

而每一个与他配合的双打搭档,都为了不被他误伤都学会了自保。刘诗雯会不断观察大蟒走位避免被撞,马龙会把自己缩成一团躲开攻击范围,张继科必要时刻果断变身欧阳锋。这个动作后来甚至还有了个学名,叫做“继科爬”……

其次,许昕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独特之处,就是他有着严重的高度近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三四米外的字一般都是看不清楚的”。而且由于戴隐形眼镜有明显的不适感,所以许昕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盲打。

队友方博曾经在直播里调侃过:“近视也能打乒乓,比如许昕。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就是根本看不见球儿,还能打过去。我也不知道他怎么看见的,可能就是感觉吧。那瞎子,那瞎子……长时间不看,他感觉都好。”

看到没,这才是真正的国服,哦不对是全服全世界第一盲僧。

许昕后来也在采访里详细解释过这个事情,先是解释了原理:“乒乓球速度这么快,只靠眼睛是反应不过来的,所有人的下意识是靠本能和预判,这是很关键的。眼睛只是一个基础,打到什么位置,回到什么位置,这个东西提前去等它肯定比球来了再去追要好。”

后面也做出了澄清:“以前尝试过隐形眼镜,但是戴不惯。现在是真戴了。”

之前盲打也能打那么好,为什么现在坚持戴了呢?除了精益求精之外,说不定还有别的原因。过去这些年,我们曾经在新闻里分别看到过许昕拿错了马龙的毛巾、丁宁的裤子和樊振东的球鞋……或许也是为了别把散件真凑成套的尴尬吧。

最后,上面这些只是许昕“乒乓艺术家”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场内场外的趣闻,让喜欢许昕的球迷不断感受着快乐。

别人全套装备出席发布会,他穿着马甲拎着包,带着一脸憨笑乱入镜头。配个“老乡,奥运村怎么走”的词,活脱就是一个春运返乡的农民工兄弟啊!

还有记者提问“你们早起练球这么辛苦有什么体会”,许昕憨式直白“这个别问我,我一般不早起”,队友集体笑成了一片。

到了社交媒体平台,快乐事儿那就更多了。

比如国家队乒乓球室挂上禁止赤裸上身配个他的照片,许昕转手就拍照发上了网。怎么着,能在冠军云集的乒乓球室有张单人特写照片,这待遇其实也没谁了吧?

又比如正文里各种融洽合影庆祝冠军,到了评论区调侃一下刘诗雯,庆祝不够相互同步,让自己独自尴尬。

有网友发现搞笑玩具P个眼镜神似许昕之后,他不仅亲自转发还顺便辟谣:原来那里不是眼睛,而是鼻孔啊!

儿子在家里吐槽《疯狂动物城》里的闪电叫爸爸之后,他立刻送上一个特殊的生日礼物,让孩子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爸爸同款”。

哪怕到了今年的奥运会赛场,许昕仍然贡献了名场面。因为疫情关系这届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禁止吹球,而许昕拿出球来刚想吹就收住的样子,完全对应到了“因吹思停”这个梗。

这就是许昕,一个球场内把乒乓打成艺术,球场外把生活活成艺术的“人民艺术家”。不过,乐天派的性格深受球迷的喜爱,但在高手云集而且不断有新人涌现的中国乒乓球队,某种程度上或许也影响了他单打之路的上限。

以严厉著称的刘国梁曾经有过一段著名的批评:“一个张继科一个许昕,摇头晃脑不太用心,这样下去你们两个很危险。”

对于许昕,刘国梁还有过一段非常完整的评价:“许昕的优势就是他的打法风格,直板左手,同样的水平打老外还是很稳定的,风格有一定的独特性。但他在单打比赛里所展现出的‘孤胆’,在大赛里始终欠着一口气。而在双打和团体这种‘群胆’里,他还是有他的特点。许昕的长处就是他的‘群胆’,双打啊团体啊,韧劲、耐力和爆发力特别强。”

而比起单打,许昕确实在双打里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直板左手,团队之光

直板左手,团队之光

虽然登上过世界第一的宝座,也有2013年世界杯冠军(中国首位左手男单世界冠军)和两次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的男单冠军,但6次参加世锦赛最佳成绩只到半决赛和没参加过奥运会单打的成绩单,在群星璀璨的中国男乒并不算耀眼。

从王励勤、马琳和王皓,到年龄相仿的马龙和张继科,再到崭露头角的樊振东……和他们相比,很多人都觉得许昕的感觉更像是配角。

除了前面刘国梁提到的性格和伤病等因素之外,还有两大原因造成了许昕职业生涯在单打方面的遗憾。

第一,正是因为他的左手直板太有价值,发展重心很早就确定在了双打领域。

2011年搭档马龙、2015年搭档张继科、2017年搭档樊振东,许昕都是男双冠军的基石;2015年,他和韩国女选手梁夏银组成了跨国临时搭档,却仍然强势拿下混双冠军;和刘诗雯形成“昕雯组合”之后,各种公开赛里的混双冠军拿到手软,也有2019年的世乒赛冠军入账。

但与此同时,正是因为许昕承担了大量的双打任务,使得他的比赛数量经常远超其他队友。单打、男双和女双经常同时报名,一日三赛甚至五六赛都是家常便饭,长期积累带来了大量的消耗和伤病。绷带、肌肉贴和赛后的冰袋,在许昕的身上几乎如影随形。

2017年全运会期间,许昕带着腰伤、肩伤和腿伤咬牙坚持,比赛中叫了医疗短暂后还坚持出场,赛后在更衣室要靠队友拉着才能站起来。

2019年,许昕一次又一次地在各大比赛里承包三项,前前后后拿下恐怖的21个冠军。当年他被评为“训练标兵”,第二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不是说“如果没有双打那么许昕早就拿到了大满贯”,而是为了双打和团体荣誉,许昕真的牺牲了太多太多。

第二,仅论男子单打,许昕作为直板选手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地狱难度。

这是一个横版辉煌、直板式微的时代,马龙作为横板选手有着比大部分直板运动员还恐怖的短球控制和快速连拍,把自己武装成了“没有缺点的六边形战士”;张继科和樊振东前奏拧拉、强调衔接的打法,逐渐形成全新体系进一步强化了进攻质量……直板面对他们想要占据上风,真的太难了。

然而除去这些中国男乒的“变态级选手”,许昕对于外国名将们仍然有着极高的胜率。除了输给过泥洼老师(丹羽孝希)两次之外,这些年萨姆索诺夫、波尔、奥恰洛夫和水谷隼等人面对许昕都是N负仅1胜。

甚至可以这么说,王皓退役之后,许昕就是全球直板运动员目前最后的旗手和信仰。

这就是许昕。他是“乒乓艺术家”,也是“欢乐喜剧人”,更是运动劳模、直板骄傲和团队之光。

两年前,许昕曾经打出一波巅峰成为冠军收割机,然而勇猛的势头却被疫情打断。之后,他经历了搭档的伤病恢复和自己的状态起伏,一度每天只能睡2-3个小时。包括针灸在内,许昕尝试了一切办法都没有起色。

最终还是咬着牙硬扛,一天天玩命训练甚至主动加练,让许昕站在了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之上。错失混双第一块奥运金牌固然遗憾,但就像中国乒乓名宿、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说的那样:“多想一点国家的荣誉,激发信心,不要想太多的输和赢。只要尽力了就是为国争光。”

而在中国乒乓球队这道光里,许昕一直都是带来我们快乐和感动的力量。

作者:羽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