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都置顶了毒鸡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ID:Du-JiTang)

1

最近,文娱圈真的有变天的节奏了,这边厢,国家趁着吴亦凡事件,不断给流量艺人下紧箍咒;那边厢,游戏、直播领域也是风声鹤唳。

首当其冲的就是腾讯,也许腾讯自己也没想到,自家的股价在一天之内跌了6%,居然是因为一篇报纸上的文章。

前两天,《经济参政报》发布了一篇文章,名为《“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矛头直指以《王者荣耀》为代表的网络游戏,言辞犀利,直接用了“精神鸦片”、“电子毒品”、“毁掉一代人”等非常偏激的词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篇文章发布在报纸上的同时,也在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等网络平台上发布,传播度不可谓不广,一时间,各大游戏公司的股价受到重创,腾讯股价更加一上午就跌了10%。

当天下午,在满满的求生欲之下,腾讯马上推出了针对未成年游戏用户的“双减双打”措施,明确禁止了小学生在游戏内消费的权利,甚至提出了禁止小学生进入游戏的说法。

言下之意,小学生这个市场我们不要了,求大佬们放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实说,看到腾讯的这个表态,我不觉得大快人心,而是觉得有点可悲,具体原因后面分析。

值得玩味的是,因为某些原因,也许是发布者本人也觉得“精神鸦片”这些词汇太过偏激,于是修改了原文再发布,标题变成《网络游戏长成数千亿产业》,现在在网上依然可以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改掉个别太偏激的用语之外,修改版和原版区别其实不大,中心思想只有一个:网络游戏害人,必须加强防沉迷监管。

让我最深刻的,就是里面举到的一些例子,比如中学生玩游戏玩到出现幻觉、对父母大打出手、放火烧屋等等,还将游戏和青少年抑郁症直接挂钩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禁令人对这篇文章背后折射出的价值观感到迷惑:如果网络游戏真的是“精神鸦片”,唯一存在的作用,就是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话,那么那些玩游戏的孩子,算是什么?“精神瘾君子”?

我也同意要加强对游戏行业的监管,毕竟有时候游戏公司的操作真的太骚,但是孩子们得罪谁了,值得被这样贬低和批判吗?

而且,游戏再了不起,也不过是一堆代码而已,怎么就“鸦片”了?一出事就找游戏来背锅,真的合适吗?

2

用“精神鸦片”来形容网络游戏,指向性非常强,就是说游戏为祸至深、易上瘾、除了廉价快乐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那么先针对这个观点来提出第一个问题:游戏真的是一无是处吗?

只要小时候玩过游戏的人,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

首先,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那种娱乐方式比玩游戏更省事+省钱+安全+令人愉悦了。

玩游戏,其实是一种非常高效环保的娱乐方式。

别说我是为游戏洗白,大家扪心自问,就算你不玩游戏,平时就真的每时每刻努力工作/学习、奋发向上了吗?

每个正常人本就有着娱乐的需求,只是看具体形式是什么而已。

像大人们,可能不玩游戏,但会K歌、蹦迪、跳广场舞、摄影、钓鱼……有一说一,这些娱乐活动,哪一样就能产生什么价值了?哪一样就比游戏高级了?哪一样就省钱了?

大家都是半斤八两而已,区别只是大人们不会反省自己,但会对孩子的“不务正业”而大发雷霆,而孩子只能受着。

而且就说游戏本身,也不应该承受如此大的误解和恶意。

每一款游戏,只要是正规的,背后都凝结了制作者的心血,从制作成本和含金量来说,至少比只会“老铁666”的主播,以及只会耸肩瞪眼的流量艺人高得多。

做得好的游戏,甚至能成为一种文化输出,单说国内,就有不少游戏已经走向世界,令无数国外玩家惊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产游戏《原神》在国外大受好评

而且,相比于已经固化的电影、音乐等领域,游戏领域显然更加百花齐放一点,世界各国都在做游戏,好的游戏,能直接成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名片。

别的不说,要不是《巫师》系列,谁会了解波兰以及东欧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巫师3》文化输出全球

所以,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游戏一竿子打死的观念,其实已经非常落伍了。

甚至可以断言,游戏将会像以往的电影、电视一样,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潮流,日后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游戏涌现出来。

就像我们不可能因为怕孩子看电视上瘾,就不生产电视一样,游戏的发展进程,也不是想禁就能禁的,如果全世界的人玩游戏都没事,偏偏在中国就成了“鸦片”,那么应该反思一下,是哪方面的国情出问题了。

3

那么,如果问题不出在游戏本身,那应该出在哪里?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知道答案了,只是不愿意承认。

试想一下,如果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突然禁掉了所有网络游戏,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就能在一夜之间“洗心革面”,从此啥也不沉迷,天天就只会努力学习了?

显然不会,他们还有电视剧、直播、短视频、网络小说,又或者像我们小时候那样,俄罗斯方块也能一玩一整天,宁愿被打也要偷偷看电视,就算是抓石子玩泥巴,都积极过读书学习。

每个年代,总有那么一些背锅侠,莫名承受家长们最大的恶意,以前是电影、小说、电视、网游,现在是手游、直播、短视频……但关键不是什么东西导致孩子沉迷,而在于,为什么孩子们会如此沉迷,或者说,是谁令他们如此沉迷?

思考一下现在的家长是怎么带孩子的?

反正就我自己所见,身边的很多家长,都将手机当成孩子的安抚奶嘴+玩具,哪怕是几个月大的婴儿,一旦哭闹,家长第一反应就是用手机播动画,然后孩子顾着看屏幕,就不哭了。

家长习以为常,以致出现了“2岁半孩子近视900度”这样的魔幻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难道几个月、一两岁大的孩子,就懂得沉迷手机了吗?自然不可能,不是他们天生沉迷手机,而是家长令他们沉迷手机。

不得不说,自从手机出现了之后,家长们带孩子真的“省事”多了,怕他们哭闹、捣乱?

给个手机就行;怕他们出门乱交朋友?给个手机就行;下班和周末难得休息,不想带孩子出去玩?同样还是给个手机就行。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如此疯狂,手机那头的哥哥们,比亲爹妈还重要;为了给游戏充值,不惜偷爸妈的银行卡;除了明星、网红,就想不出什么别的好职业?

这其实不怪他们,因为他们从小的世界就是如此匮乏,除了父母偶尔施舍的一点关爱之外,就只有手机了。

要整顿的,其实不是游戏,而是那些放任孩子沉迷,等到出事了才后知后觉的家长们。

他们亲手将手机送到孩子面前,然后又随时拿起举报大旗,抱怨手机游戏让孩子偷钱充值。

设身处地思考一下,这些父母,哪怕认真履行一下作为家长的义务,多点带孩子出去玩,或者带着孩子玩有益的游戏,适当限制时间,很多令人无语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只可惜,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人都不懂,甚至大人们本身,都在沉迷手机不能自拔呢。

所以,无论是报章将游戏定性为“精神鸦片”,还是腾讯为了保住名誉,放弃小学生群体,都不是一件好事。

小学生没有手机游戏,同样会找别的消遣,这些消遣甚至会比游戏更多套路、更不健康——只要他们的家长继续保持现状。

我们的确要规范游戏行业,但这个规范,是从游戏质量上规范,如果游戏公司有意诱导孩子们沉迷、充值,那的确需要改。

但是,如果强制禁止小学生玩游戏,他们只会更加失落,然后想办法钻空子,更隐蔽地做家长眼中的“坏事”而已。

游戏只是死物,更重要的因素,永远都是人,是家长给予的教育和关爱。

说来好笑,现在的家长,大部分都是80、90后,自己小时候就是瞒着家长看电视、玩游戏过来的,也没见谁真的是玩游戏玩废了,现在不还是顶梁柱吗?

怎么等到自己也成了家长之后,就如此迫不及待地对游戏赶尽杀绝,成为自己小时候最讨厌的那类人呢?

是真的觉得游戏有害吗?

还是早就明白症结所在,但是不想改变,或不敢改变,只能借着无能狂怒,将自己失职的锅,安全地甩向“万恶”的游戏上面而已?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ID:Du-JiTang)

别怪我毒舌,生活比我的话更刻薄。负能量也是鸡汤,只不过它更真实。毒哥新书《别装得无懈可击,却活得软弱无力》热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