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除了奥运会,最受人们关注的话题,就是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大家为此议论纷纷,褒贬有之。有的人认为是好事,减少了家长教育忧虑,降低了教育内卷;有的人则认为,这个政策只会让有钱有权的人受益,普通百姓想要实现阶级跃迁变得更难了。而当我看到清华教授施一公和北大教授钱理群最担心的问题后,突然豁然开朗,也许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但是,站在国家的层面上,这个政策必将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是对清华北大两位著名教授最忧虑的事情,给予的最好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一公,1967年出生于河南郑州,世界最顶尖的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过清华大学教授、副校长,目前是我国最大的民营高校西湖大学校长。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归国学者中最知名的70人之一,2008年,他毅然放弃美国“两院”院士头衔,放弃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身份,全职回国,当时他的回归甚至引发了美国科学界的“地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他已回到祖国13载,经历了许多事情,看到了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他在一次演讲中就毫不掩饰地提出了自己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我们的大学现在基础研究能力太差,转化不出来,不是缺乏转化,而是没有可以转化的东西。有些人会说,现在我国的科技发展不是日新月异吗?下得了深海,上得了月球,这种科技水平,世界都罕见。施一公曾经也这么自豪,直到有一次在国外,一位外国科学家说:“如果我们国家有你们中国的经济体量,我们可以把500个人送到月球上,并安全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外国科学家的一番话让他触动很大,进而做出了深层次的思考,他发现原因在于中国大学出了问题,所有精英都想做金融,清华70%-80%的高考状元都去了经济管理学院,就连他最好的学生,曾经都毫不掩饰地告诉他,想去金融公司,没有人想做基础研究。

为什么会这样?用北大教授钱理群最担心的问题就可以做出一个完美的回答。钱理群不仅是北大教授,还兼职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是我国近4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是当代中国批判知识分子的标志性人物,他说:我们的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只维护个人利益,失去了精神追求,这也是整个中国的国民存在的状况。现在的年轻人什么事情有利才做,没有利益的事情就躲开,长此以往下去,人就只懂得趋利避害,忘记了民族大义和国家利益,从而构成了最大的民族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施一公教授和钱理群教授担心的问题集中在一点,中国当代年轻人没有理想和抱负,只着眼眼前的利益,深受功利化与物质化的影响。那么,为什么清华北大教授最担心的问题,国家“双减”政策就能给出答案?

因为这些问题都是我国目前的教育生态引发而出,“教育内卷”越发严重,家长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到校外培训,为的就是考上名牌大学,然而,大多数家庭的最终目的却只是希望孩子出来能够找到一个“赚钱多”的工作,被之前的投入赚回来。父母的功利化,在生活中也渐渐对孩子产生影响,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看到越来越多的高考状元,选择的专业几乎都是金融管理类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大量的校外培训给孩子还带来了看不到的影响。很多孩子周末、寒暑假根本无法休息,不能尽情玩耍。“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放暑假”看似一句玩笑话,也揭穿了现在孩子的学习现状,大量的学习短期内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却也让孩子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热爱学习,丧失钻研的兴趣,这一点在中小学阶段看不出来,到了大学就非常严重,直接造成很多大学生不愿从事、也从事不了科研类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校外培训也斩断了很多天赋出众孩子的出路。中小学阶段的学习,说白了,只要愿意学,参加了校外培训,提分很快,这让很多天赋中等或者普通的孩子获得了机会。可是,高考中,一流大学的名额是固定的,人数增多,必然竞争加剧,淘汰增加,一些真正具有天赋的孩子,也许就丧失了去往一流大学的通道,失去了平台,孩子天赋再好,最终也会泯然众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大量的校外培训加剧了“教育内卷”,让家长变得越来越功利化,从而渐渐影响到孩子的“三观”,让孩子也变得趋利避害。同时,校外培训又让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斩断了一些真正具备天赋的孩子的出路。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最终形成了现在大学生不愿从事基础研究、精致利己的普遍现象。

而“双减”政策的出现打击了校外培训机构,遏制了社会上日益严重的教育焦虑和教育内卷,是我国教育领域一次真正的深层次的思考和变革,长远来看,必将解决施一公教授和钱理群最担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