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耕社会,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就是种地,然而以前的农作物产量是很低的,就算风调雨顺的年景,一亩地也收不了多少粮食,除了交租之外,几乎所剩无几。如果遇到不好的年景,大多数人就吃不上饭了,于是很多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几乎都发生在灾荒之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对于古人来说,天气的变化就是人们最关心的事情。虽然那时候没有天气预报,但是人们会记录下每一天的天气变化,然后在长期的记录中寻找规律。有句老话说:“收秋不收秋,全看六月二十四”,啥意思?六月二十四到底是什么节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月二十四是什么节日

夏季天气炎热,是属火的季节,农历的六月正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也就是火最旺的时候。农历的六月二十三,是火神的生日,当然这个日期只是一个传说而已,是为了纪念人们学会了用火的日子。

早在几万年以前,商丘一带的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此人们吃上了熟食,告别了原始的生活。人们为了纪念燧人氏,就把他奉为“三皇之首”,年年祭拜。在秦汉之前,祭拜火神还是国家祀典的“七祀”之一,是非常隆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六月二十三是火神的诞辰,而火与水是互不相容的,水可灭火,火又可以把水烧干。所以人们就认为,六月二十三那一天如果下雨,就代表着水占了上方,之后的雨水就会比较多,反之降雨就会比较少。

农历的六月二十四就是民间传统的“火把节”,这两个节日紧挨着,其实都是与火有关的节日。火把节又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节日,当然也是为了纪念人们学会了用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把节有什么习俗?

虽然每个地方的火把节日期有差别,但大多都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每到那一天,人们就会蒿草扎成长长的火把,当夜幕降临之后,人们就会举着火把在田间穿梭,此时大人小孩都会念叨着:“秋秋秋,来年庄稼长势好;秋秋秋,来年稻子笑弯腰”等俗语。

人们在田间绕行完毕之后,还会把一部分火把留在田间,把剩余的火把带回村落,然后在空旷处点燃一堆篝火。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吃着酒肉,感恩大自然的馈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把节首先是为了纪念人们学会了用火,除此之外就是祈求风调雨顺的。人们举着火把在田间穿梭,主要目的就是用来驱逐害虫的。相传在远古时期,有一个力气很大的人专门破坏庄稼,为了向村民示威,他还当众把一头牛摔倒在地,从此火把节那天,首先要斗牛。

为了阻止他继续毁坏庄稼,村民就选出了一个英雄与他比试,两人比赛摔跤不分胜负。于是村民们就吹着短笛,弹着三弦,拍手跺脚为英雄呐喊助威,最终就打败了那个坏人。一怒之下,坏人就放出了蝗虫以及其它害虫来损坏庄稼。

其中有一只蝗虫落进了火中,很快就被烧死了。于是每到火把节那一天,人们就会举着火把去田间行走。目的就是希望火把之火可以驱逐蝗虫以及其它害虫。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秋不收秋,全看六月二十四

由于“火把节”是人们用火来驱逐蝗虫的节日,如果那天下雨的话,人们也就无法点燃火把了,也就没办法驱除蝗虫了,就代表着当年的庄稼收成不好。如果火把节那天是晴天,也就代表着庄稼会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就有了:“收秋不收秋,全看六月二十四”的说法,就是因为那天是火把节,也是人们用火来驱逐虫灾的日子。因为农药的普及,现在的虫灾也就少了很多。但是以前的虫灾是很严重的,甚至会发生蝗虫过处寸草不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