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来,甘肃省对下辖10个市州的主要领导做了调整,再加上前不久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的调整,可以说甘肃整体顶层架构迎来重大变局,此番调整也必将对甘肃未来五年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之前文章中,笔者对甘肃省市的经济发展进行了系统分类梳理,但对于甘肃大部分传统市州来说,经济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问题,诸如过度资源依赖、发展动力不足、产业空心化、产业发育不足、土地使用效率低下、营商环境不优等等问题。

于甘肃,近几年无论是内在修复政治生态,突破交通和产业梗阻,还是外在与其他省市合纵连横,展示出了甘肃要发展的决心。面对重大变局,甘肃各个市州发展,未来路在何方?

01

市州一把手大调整

从4月22日开始到7月27日,甘肃调整了包括省会兰州在内的十个市州的一把手,此番调整,既是正常的换届,其实也是对各个市州未来发展的大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22日,据甘肃组工网发布消息:省委决定:张柯兵同志任陇南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7日,据甘肃组工网发布消息:甘肃省委决定:朱天舒同志任兰州市委委员、常委、书记,中共兰州新区工作委员会第一书记(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26日,据甘肃组工网发布消息:省委决定:王钧同志任金昌市委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26日,据甘肃组工网发布消息:省委决定:戴超同志任定西市委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26日,据甘肃组工网发布消息:省委决定:黄泽元同志任庆阳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26日,据甘肃组工网发布消息:省委决定:雷思维同志任嘉峪关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27日,据甘肃组工网发布消息:省委决定:王立奇同志任酒泉市委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27日,据甘肃组工网发布消息:省委决定:张永霞同志任天水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27日,据甘肃组工网发布消息:省委决定:周伟同志任平凉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27日,据甘肃组工网发布消息:省委决定:卢小亨同志任张掖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短短的三个月,如此大范围的调整市州一把手,既是希望能改变甘肃发展的困境,更是希望各个市州能加快破局,借助国家战略,发展市域经济,为甘肃发展注入新动力。

02

市域经济发展困局

从全国层面看,甘肃市域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千亿市”缺失,除了省会兰州,GDP超过千亿的市州为零,地级市的经济总量均在200-800亿的区间内,排名第二的庆阳刚刚突破700亿,更是有三个地级市人均GDP不足两万,可见,甘肃市域经济不管是在西部,还是在全国层面整体竞争力不强。

从省域层面,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百强县缺失,缺乏产业支撑。全省的空间布局不均衡,省域西部县域经济发展良好,而东南部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兰白都市圈及周边县市经济强县集中,呈现圈层化布局态势。

其次,规模结构不均衡,县域经济总量绝大部分县均在100以内,突破100亿元的县数量小,龙头型引领性经济强县数量不多,经济规模较小的县超过一半,众多县域经济体量在30-80亿元之间,呈现金字塔型结构,能起到全省引领性的县域几乎没有。
同时,人口分布不均衡,从空间布局上来看,近十年甘肃常住人口的变化具有明显的“中部增长;东西收缩”空间分异特征。具体表现为以兰州为中心的大都市圈区域人口增长明显,但是人口向以兰州为中心的都市圈集聚的趋势不明显,过去十年省会兰州增加的人口不足80万。河西和陇东地区以常住人口收缩为主,以武威、天水、平凉和陇南各县人口负增长最为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业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同质化竞争激烈。当前,虽然甘肃市域经济呈现出一定的发展特色,但总体上,全省各个市州仍然没有完全将比较优势转变成现实生产力和发展竞争力,诸多县市没有形成优势支柱产业。
同时,各个市州产业特色不突出,产品品牌价值不高,产业发展的持续性不足,这种特色优势产业不优不强的问题在甘肃各个市州中可以说是普遍现象。
产业发展资源依赖比较明显,对于资源依赖型市州来说,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过度依赖于资源,而创新能力不足,近年来发展动力开始逐步匮乏,同时面临资源枯竭,经济排名逐步下滑的困局。传统能源、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企业限产、停产,面临资源环境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
全省民营经济滞后,龙头企业实力较弱。市州龙头企业实力较弱,从甘肃民企50强的分布情况来看,多数分布在省会兰州和地级市市区,而分布于县域范围的数量较少,众多市州缺乏龙头企业,上市企业的数量更是屈指可数,不少市州更是没有上市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甘肃的众多市州来说,特别是对于既无矿产能源资源,又不临近都市圈的传统农业县来说,民营经济滞后可以说是“通病”,特别是对于传统农业县市来说,生产经营方式以“种养植—销售”和“初加工—销售”粗放式经营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主导产品和优质产品少,农牧产品品牌缺乏,民营经济发展动力明显不足。

产业基础滞后,再加上政策缺乏连续性,导致真正想做事的民营企业没办法生存。也有政府就说,难道我们不支持企业发展,难道我们没有努力?其实甘肃也有很多种子企业,要么被忽略,要么被死于竞争,要么被管死。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应该多给他们自由的环境,才能疯狂发展。

市州城区建设薄弱,承载能力偏弱,城区功能不完善,服务业发展滞后,活力不足,生活品质不高,特别是县级城市和县城所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项设施普及率都大大的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业园区建设滞后,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优势不足,核心产品竞争力不强,缺乏承载龙头项目的优质产业载体空间,除了少数几个市州,大部分市州缺乏优质的产业园区,项目落地困难,无法形成产业集聚,特色产业发展空间不优。

同时,多数市州思维相对保守,单纯依靠自身区位资源优势,被动等待各类投资项目上门,主动谋划产业的意识不足。产业链上下游缺乏联动,缺少核心竞争力,产业抗风险能力不足,过分依赖矿产资源和土地,伴随调控政策,将难以持久发展,极大制约创新功能集聚和培育。

大部分市州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营商环境不优的现象,政务服务的便利性欠缺,行业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存在“部门多、环节多、要求多、时间长”等问题,导致企业项目审批难、落地难、推进难;金融服务环境亟待优化,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金融信贷环境差,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03甘肃破局

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魄力、大意识和强手段的支撑。吴晓波曾在《激荡三十年》中,对于意识破局进行过一番描述:在中国改革的前十多年,任何产业基础、政策扶持、人文素养乃至地理区位等方面的客观条件,都无法与当地的改革创新意识相匹敌。往往,一地观念的解放与否是它有没有可能发展起来的唯一条件。

甘肃各个市州需要科学谋划,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市州经济发展为目标,统筹各项工作。值此省市县换届,特别是地方新主政领导上任之际,新思路、新作为,针对各地市州经济发展中,需要提前谋划,对标对表全国其他市州,以科学的发展战略统领县域各项工作,以县域发展战略为总纲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市州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培育龙头,带动全市,实现在全国层面强势逆袭。各个市州需要重点培育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强县和产业龙头,特别是培育一批“千亿市”,进而示范带动全省市州经济的发展。 培育、壮大内生型的市州龙头企业,注重引导企业树立现代化经营理念,把提升核心竞争力放在首位,专注实业、深耕主业,努力成为所在行业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同时对于重点龙头企业,可以加快上市步伐,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强化动力,探寻市州产业多元化发展之路,对于甘肃的众多县市来说,首先要摆脱资源依赖,由过往要素驱动传统发展模式转变为创新驱动新型发展模式,坚持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由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变,由单一支柱产业向多元支柱产业转变,由低端技术和产品向高新技术、高端产品转变。同时积极谋求特色化、专业化、多元化的市州经济发展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甘肃众多县市同质竞争激烈,特色不突出等问题,需采取分区分类,特色发展的思路,制定各县独具自身特色的县域发展战略。传统农业县要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发展有机蔬菜、特色果品等特色种养业,积极培育新业态;矿产资源县要注重产业多元化和产业链延伸,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文化旅游强县要着眼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县。

针对县市的不同分类,各县市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特征、产业基础等,找准路径、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明确城市的战略定位和产业发展思路,在规划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时,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做强一个特色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构建产业生态圈,带动经济全面发展,走出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子。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激发市州经济活力,民营经济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民营经济,是统筹地区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做强龙头民营企业,发挥民营企业在创造市场、培训农民、转移劳动力、提供信息、打造产品品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增加财力等方面的作用,引导民企做大做强。

同时各地要着力扶持一批科技型、外向型、就业型民营企业。摒弃一家一户、各自为战、一村多品、一乡多业,以龙头民营企业为纽带,选定特色产业,建立生产基地,扩大产业规模,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镇域经济、县域经济和市域经济。

以项目建设作为产业经济重要抓手,加快构建各市州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强化甘肃各市州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的引领,构建以县城为龙头、特色小镇为节点、美丽乡村为腹地的县域发展新格局,加强县城精细化管理,完善功能配套,建设紧凑型、内涵式县城,提高县城的综合承载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推动产业集聚区强筋壮骨、脱胎换骨,支持具备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建设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促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镇覆盖,县城公共服务向乡镇延伸,推动镇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双轮驱动、互惠融合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对于甘肃市州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根源上看,是没有跳出惯性思维和打破路径依赖;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破除陈旧观念、思维定势、路径依赖,以转观念促进转发展方式,以新视野找到新发展路子。
树立创新发展思维,摆脱“低成本”传统路径依赖惯性思维,当然打破依赖和惯性,不能“一刀切”,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对历史环境的延续和再创造,是一个持续改善的渐进过程,只有植根于自身特色的转型才能获得长期的发展动力。
冲破各种制约甘肃市州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思想观念约束及体制机制性障碍,彻底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加快市州经济营造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甘肃地方主政领导密集换届,为各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经济发展进入蓄势跃升突破期,各市州要有前瞻20年的格局和视野,“看问题、找定位、定对策、谋未来”,要提前谋划,以科学的发展战略统领县域各项工作,把握好宏观趋势、区域态势和比较优势,尊重发展规律、抢抓政策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融入区域整体发展格局,从区域层面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功能定位和实现路径。

逆水行舟,滚石上山,甘肃的发展需要全省人民的努力,但是更需要各级掌舵者指引方向,点亮灯塔。

来源丨大河频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法律顾问=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本公众平台所刊载的广告推广、产品图片、广告词文字、活动链接等均为商家提供推广,不代表本号观点。一切交易将视为客户自行自愿交易,风险由交易双方负责。如有疑问请联系商家进行咨询,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