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平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化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春篾香

下一站:泉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成为新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泉州,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给泉州冠以“光明之城”的名号,城中的桥、塔、寺与德化的瓷、永春的香、安溪的茶等风物钩织起这座写满海洋记忆的东南沿海都市魅力,走!下一站目的地,泉州。

■新快报记者 陈斌/文(VCG/图)

1 桥塔码头织起的水陆物流网络

泉州有1300多年历史,古称“刺桐”,源于五代时的节度使扩建泉州城廓,环城遍植刺桐树,从此刺桐便成泉州的一大特征,刺桐花也因此被定为泉州市花。

10到14世纪的泉州是世界海洋贸易网络中高度繁华的商贸中心之一,各国商旅云集、多元文化交融,有“东方第一大港”之称。

从泉州本次申遗的22处有代表性古迹遗址上不难看出,泉州的海外贸易体系和多元社会结构,正是通过行政管理机构与设施遗址、社群宗教建筑及造像、陶瓷冶铁等生产基地、文化纪念地史迹以及那遍布水陆的桥梁、码头、航标塔等架构起来的。

尤其是以桥、塔和码头编织成的水陆物流纵横网络,构建起当时世界领先的“水陆物流体系”,泉州的桥,不是普通的石桥,而是修建于江河入海口和海湾的“跨海大桥”,泉州有175座石桥从宋元时期开始修建,贸易有多火爆,泉州人修桥就有多火热,有人形容说泉州的桥好比是泉州海洋贸易的“毛细血管”,颇为形象。

泉州的桥,有两座是必看的,一是洛阳桥,二是安平桥

洛阳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与北京卢沟桥、河北赵州桥和广东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代名桥,始建于1053年,历时6年完工落成,至今仍保存完好。其“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是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上的创举,有“北有赵州桥,南有洛阳桥”一说。

安平桥是中国现存最长的古石桥,有“天下第一长桥”的称号,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而得名。桥长5里,故也叫“五里桥”,始建于1138年,历时14年修成,直接打通海湾,让船舶无需深入海湾水道而直接停靠港口,同时也让泉州港南侧的晋江、南安连成一体,水陆转换,极为便捷。

泉州的塔,同样有两座是必看的,一是六胜塔,二是万寿塔。前者是引导远来客商由泉州湾主航道驶向内河港口的,后者是引导商船通过台湾海峡主航道进出泉州港的。据说当年六胜塔下有18个渡口,亚非各国船舶近百艘停泊于此,盛极一时。

万寿塔是泉州湾海岸的制高点,也被称为“姑嫂塔”,寄托着“锁水口保平安”的愿望,也被泉州从事航海经商的人们视为故乡的象征,更是“海洋大通道”上最重要的航标,见证着“东方第一大港”的繁荣。

2 瓷都香都 都是泉州亮闪闪的名片

泉州的繁茂还体现在各种风物精粹上,这座数百年前就以“买全球,卖全球”著称的城市,据史料记载巅峰时有98个国家和地区都是它的贸易伙伴,城中有“超过100种语言”的各色人种,香料、药材、茶叶、瓷器等早已开启了各自的细分市场,直到今天,德化的瓷、永春的香、安溪的茶依然是泉州闪亮的名片。

始于宋代的德化瓷,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三大瓷都”,德化白瓷据说能烧制出玉器的质感,然后卖出黄金的价格,从日用的瓶罐杯盘茶具供器到瓷雕造像兼有,而且德化人头脑灵活,不拘一格,很早就开启了“高级定制”的瓷器生产模式,宋元时期更是借助海洋商贸出口海外,“南海一号”上的瓷器,德化瓷是大宗,造型独特,工艺精美,当年以“中国白”享誉海外。

泉州市永春县达埔镇的七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制香,永春篾香选用上好的芳香植物和中药材手工配制,据说制香工艺由移居泉州的阿拉伯人后裔蒲氏带来,“蒲”字的三点水寓意他们从海上来,草字头则代表他们刚到泉州时没地方住,只能自建茅草房的历史。篾香制艺在明末清初时发展起来,也让永春成为中国的“香都”之一,2006年永春篾香被纳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