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苏军入侵阿富汗,从此开始了长达10年的阿富汗战争。苏军在阿富汗作战的10年中,潘杰希尔山谷一直是军事斗争最激烈的地方之一,苏联军队在潘杰希尔山谷遭到了严重的伤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杰希尔山谷

而领导潘杰希尔山谷反苏斗争的就是阿富汗最著名的游击队领导人之一,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于1953年出生在阿富汗的少数民族塔吉克族的一个名门望族,其父是前阿富汗国王查希尔·沙阿统治时期的一名准将。

在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正在巴基斯坦流亡的马苏德回到了潘杰希尔,开始了他传奇的反苏斗争。

从1980年起,马苏德就指挥他手下那支小小的游击队频繁袭击苏军的补给军队,并屡获成功。为了抓住这个苏联人眼里的“跳蚤”,从1980年到1982年,苏军4次出动部队围剿,可让苏联人没想到的是,连续几次小规模的战斗,苏军都是失败的那一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杰希尔山谷,一辆被击毁的苏军T62坦克

当时在阿富汗全境,到处都有自发组织来的武装力量袭击苏联的军车,但能打败苏军围剿的却屈指可数,这些小型的胜利虽然对苏军实力没有什么影响,但对阿富汗老百姓来说却有非凡的意义。马苏德威名日著,投奔他的人越来越多。到了1982年,马苏德的游击队已经从最初的30人变成了3000人。

潘杰希尔山谷游击队规模的急剧变大引起了苏军的重视。1982年5月,在消灭了喀布尔周围的游击队之后,苏军决定一劳永逸解决“马苏德问题”。和以前的清剿行动相比,这次是真正的进攻,苏联人集结重兵,在坦克、装甲车、大炮和武装直升机的支援下开始了对马苏德的第5次围剿,也是第1次大规模围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军开进潘杰希尔山谷

围剿行动的一开始,一支苏军伞兵就由于降落到错误的位置被马苏德的游击队包围,游击队迅速发起凶猛的进攻,可一场激战后,游击队见识到了苏军强悍的战斗力,马苏德决定改变打法。顺便说一句,马苏德保镖中的两个苏军伞兵就是此战中被俘的。

于是胜利的天平似乎倾向于苏军,战斗的进程似乎越来越顺利,游击队完全不是强大苏军的对手,可几天后苏联人就发现自己取得的所谓胜利都是假象。任何一个村庄都是这样的情况:苏军一来,游击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可是等苏军一走,游击队又马上出现。更不要说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游击队冷枪和袭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击队转移

1982年8月,苏军在潘杰希尔山谷进行了第6次围剿,还是没有能够抓住马苏德的主力部队,自己反而频繁遭到袭击,平时根本看不见游击队,可只要有人或者小部队落单,到处找都找不到的游击队却马上会突然现身。在这些袭击中,苏军遭受了重大伤亡。特别是苏联扶持的阿富汗傀儡政府军不断叛逃,反过来加入到马苏德那一边。

马苏德的游击队对长达70英里的潘杰舍山谷的控制让苏军非常不爽,但在激烈的斗争中,苏联人无法获胜,居然和他签订了暂时休战协定,双方约定互不侵犯。

苏军围剿的失败让马苏德威名大震,这让马苏德得到了“潘杰希尔的雄狮”的外号,跟随他终身他这个少数民族得到了更多阿富汗人的认同,数不清的人涌入潘杰希尔,加入他的队伍。至1984年,苏军情报机关估计,马苏德领导的潘杰希尔山谷游击队已经成为阿富汗最大的一支游击队,至少有11000名游击队员,再加上民兵可以达到5万人(实际是5000多人,苏军对马苏德的情报没有准确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苏德和他的游击队员

可是,当时阿富汗的卡尔迈勒政府容不下马苏德,卡尔迈勒向莫斯科游说:“必须发动一次,无情的决定性进攻,以彻底摧毁潘杰希尔山谷的游击队基地,所有居住在那里的人都应该被杀死。”

莫斯科被卡尔迈勒说服,1984年4月,对潘杰希尔山谷的第7次围剿开始了。

这次,苏军决定彻底清除这个让他们头疼的人物。苏军出动了1.1万人的部队,400架作战飞机(200架苏-24和图-22M逆火及190架直升机)和数以百计的坦克和装甲车,浩浩荡荡向潘杰希尔山谷杀去,配合苏军作战的还有阿富汗政府军第212独立突击旅近3000人。

战况还是和以前一样,苏军捣毁了马苏德修筑的各种防御工事,但还是无法抓住游击队的主力。但是,到了10月,苏联人得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决定潘杰希尔山谷最终命运的机会,苏军得到了游击队主力位置的准确情报。

但是,苏联人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个陷阱。

苏军决定让阿富汗傀儡政府军参战,配合苏军第108摩步师第682摩步团。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

政府军第212独立突击旅刚刚收到要他们扫荡摧毁潘杰希尔山谷的游击队的命令,马苏德就知道了苏军的全部计划。阿富汗傀儡政府军中并不都是铁了心给苏联人卖命的人,很多人只是因为阿富汗本来的民族矛盾,而哪怕这些人中间,也有马苏德的大量崇拜者,马苏德在政府军中的暗中支持者立即把情报送了出去。

1984年10月28日上午,第212独立突击旅开始出动,准备与苏军联合作战。

然而马苏德已经设下了埋伏,而且是非常高明的埋伏。

10月29日晚,第212独立突击旅到达潘杰希尔山谷入口,马苏德故意派出小部队引诱他们,然后这些部队佯装败退,向潘杰希尔山谷深处逃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军抢占制高点

10月31日上午,第212独立突击旅旅长和苏军第682摩步团团长制定了联合行动计划。计划是阿富汗旅进入潘杰希尔山谷,并逐个搜索里面村庄。峡谷的山脊,则由苏联军队占领,以支援阿富汗旅,炮兵做好火力支援准备。

苏联人的计划其实就是让阿富汗人去当炮灰,自己后发制人,趁游击队和政府军交火的良机突然投入战斗。

这个作战计划马苏德并不知道,但是他却懂得苏联人的心理。

中午时分,随着苏军爬上山脊,阿富汗军队开始搜剿山谷。苏军团长把自己的战斗工兵配备给了阿富汗旅,在他们的前面行动。当阿富汗傀儡政府军深入山谷,试图进入一个村庄搜索时,他们突然遇到了由步枪、机枪和迫击炮组成的火力拦阻,被牢牢压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击队埋设地雷

苏军见状,准备抢占附近高地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但是苏军没想到游击队在这些高地周围布下了地雷阵,这是出乎苏联人预料的,他们根本没有料到游击队竟然不把地雷设置在山谷内,而是放在高地上,苏军工兵都在山谷内行动,根本没法赶来支援,一时间苏军失去了突破雷场的能力,被困在雷区。

游击队真正的主力都埋伏在高地的附近,趁机向雷场里的苏军猛烈开火,造成了重大伤亡,两个营被游击队打垮,阿富汗旅也遭受重大伤亡。这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知树下之弹弓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埋伏着的游击队

天黑后,在游击队枪炮的欢送声中,苏联人和阿富汗政府军终于逃了出去。这一仗后,苏联人把潘杰希尔山谷称为“血泪谷”。

失利的苏军加大了兵力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在一次战斗中,马苏德身负重伤,但是凭借着事先布置的地雷阵,他的队伍杀开了一条血路,保护马苏德逃了出去。最终苏军第7次大规模围剿宣告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军撤离阿富汗

在之后的数年里,苏军又多次围剿马苏德,但马苏德的部队已经越来越强,伏击是家常便饭,甚至还敢于和苏军进行正面交火。一直到苏联撤军,苏军始终拿马苏德没有办法。

马苏德年少时喜欢文学,后来进入了喀布尔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就读,投身到反苏斗争时,他毕业都没多久。一个从未当过兵,没有任何军事经验的年轻小伙怎么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官的呢?

秘密就是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是毛主席的铁杆粉丝,一个忠实的信徒。他最喜欢阅读的书就是《毛泽东选集》,而且特别重视毛主席关于人民战争和游击战的论述。除了毛主席,马苏德也是当时青年人另一个偶像切·格瓦拉的粉丝。马苏德本人是这样评价毛主席和切·格瓦拉的:“我从毛主席那学到了很多知识,切·格瓦拉和毛主席相比,就有点肤浅了。”

从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中,他学到了游击战的精髓。他在阿富汗的游击战争运用的,就是毛主席在红军时期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而且华北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广泛运用的“地雷战”也成为了他的看家本领,苏军在他的地雷阵中多次大吃苦头。

更重要的是,毛主席关于游击战的论述只是给了他战术上的指导,真正让他脱胎换骨的是毛主席关于人民战争的论述。马苏德在这一点上运用的非常出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苏德和村民在一起

马苏德和阿富汗早期的其他游击队相比,有一点非常不一样,那就是注重根据地建设,注重民为兵之本。在那个乱世,马苏德并不是单纯的反苏,也不是像有些游击队那样趁机当个草头王,他最关心的是始终是潘杰希尔地区老百姓的健康和教育问题,在他的主持下,游击队在潘杰希尔建立了很多医院和学校。而且他主张男女平等,在潘杰希尔取消了阿富汗常见的童婚,并且不允许歧视妇女。毛主席的那句名言:“妇女能顶半边天。”在潘杰希尔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青壮年男子纷纷加入游击队,而妇女们承担起来游击队后勤保障和传递情报等工作的重任。

马苏德的美名也传遍了阿富汗,阿富汗的老百姓因此把潘杰希尔山谷称为:“阿富汗最后一个宽容的角落。”

在潘杰希尔,马苏德的游击队得到了老百姓绝对的支持,苏军则像聋子和瞎子,苏军走到任何地方都有老百姓给游击队通风报信,都有老百姓给游击队提供掩护和支援。而苏联人则寸步难行,根本无法在潘杰希尔立足。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在评价第7次对马苏德的围剿时评价:“我们搞不清楚游击队获取情报的能力以及他们之间如何通信联络。而敌人能轻易知道了阿富汗和苏联军队的各种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苏德讲解作战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马苏德的游击队还带有一些人民军队的影子,虽然没有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军纪相当好,官兵之间的地位也相对平等。而且马苏德活学活用毛主席关于优待俘虏的论述,他的游击队很少有虐待战俘的情况,而且还积极给他们做政治思想工作。这一点,在被俘的政府军转为加入他的游击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被俘的苏军士兵也受到了感召,马苏德的两个贴身保镖就是被俘的苏军伞兵。

从毛主席的著作中,马苏德还学到了统一战线的关键作用,他一直亲力亲为劝阻阿富汗各个派系放下仇恨和对立,这也让他得到各个部落的广泛支持,无论是塔吉克族、还是普什图族、或是乌兹别克族都对他表示信服。

阿富汗战争虽说是苏联的噩梦,但实际在战术上,苏军基本上都是胜利方,苏军的战术水平是相当高的,赢得了绝大部分的战斗胜利,大部分游击队其实并不是苏军的对手。但潘杰希尔对于苏军来说,却是个梦魇之地、伤心之地。

20世纪60和70年代,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无数的年轻人是毛主席的粉丝,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毛主席那句著名的论述:“兵民是胜利之本。”

只有人民,才是胜利的根本,是胜利的真正源泉。